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都城北迁,是先帝在时就定下的国策啊!”高希说道。

“四王爷你忘了当年因为‘天火烧三殿’的事,群臣纷纷上书反对都城北迁的事了?”

杨士奇说的事,高希当然没忘。

当时只有以高希为首的少数派坚定支持永乐皇帝都城北迁的国策,结果群臣被永乐皇帝赶到奉天门,让他们仔细想明白都城该不该北迁。

这些读书起家的文臣们也是傲骨凛然,死扛永乐皇帝。

永乐皇帝怒火中烧,差一点大开杀戒。

“我当然记得此事。当时要不是还是太子的当今圣上、杨阁老、夏大人和我一起出面‘领罪’,恐怕这件事便不能善终了。”高希说道。

实际上,杨士奇和当时的太子朱高炽都没有在“都城北迁”这件事上表过态,明确支持过永乐皇帝。

只不过当时情势所迫,如果高希等四个重臣不站出来担责,以永乐皇帝的个性,杀掉所有反对北迁政策的官员都是有可能的。

这对朝廷来说是损失,对于支持太子的文官集团来说,也是大损失。

“四王爷也说了,当时是怕不能善终,所以由我等出面领罪,以息先帝雷霆之怒,避免朝中官员人头落地,但都城北迁造成民生困苦,如今依然。”

“新都虽然已经建成,京师的粮食物资都要从北方不远千里调运,劳民伤财。新都的维护也需要花费大量银钱。”

“还有,南京仍旧保留了六部衙门,也有配备齐全的各级官吏。如此两京同时运作,开销庞大,实在靡费过甚。”

“而还都南京,并不需要再造一个新都,只是各部衙门和官员回迁,倒也花不了多少钱。”

“从长远来看,不仅省去了今后粮食物资转运北京的繁琐和开支,可以减轻百姓负担,而且京城远离北部边疆,朝廷也更安全了。”

这是杨士奇第一次清楚地表明自己对“都城北迁”这件事的立场。

“杨阁老,先帝在时,这些问题都已经详加考虑。后来营建新都,也引入了官营、私营、官私合营,特别是外城一带由锦绣商号兴建的民居、商铺等,让众多百姓安民乐业,甚至从南方来做工的、应役的,都在此地生根长住了。由此,带动了京师的繁荣。”

“京师靠近边疆,京师的繁荣还加强了移民政策的吸引力。现在每年有大量的蒙古诸部青壮男女、携家带口移民大明。原先他们只在大同、宣府等边疆府城找工定居,如今越来越多来到京城定居。京师由此变得更有活力,工作、赚钱的机会都大大增加。”

“而从北部边疆直到京师一线的府州县城,官府的税银收入也明显增加了。朝廷有了钱,又可以减轻江南一带的赋税压力。”

“再有,都城在京师,就是天子守边,京师周围及北部边疆各地的防务力量也大大增强,朝廷不仅没有变得危险,反而更安全了。”

“陛下,依臣之见,都城在北京,更便于大明及时获知蒙古诸部的动向,能加强大明对诸部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正是先帝的高明之处啊!”

高希仍旧是永乐皇帝“都城北迁”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即便今天物是人非,永乐皇帝已经不在了,高希仍旧主张都城北迁是对的,根本无需还都南京。

“夏大人,虽然先帝在时,你就不赞同都城北迁,但你也是认可锦绣商号带动官私资本营建新都的方式的,且收效颇丰。据我所知,去年京师的赋税已经增加了三成,这增加的部分基本上都来自于新建成的区域。”

夏元吉是理财能手,当初也认可高希提出的新都营建方式,高希还是希望能说服他,不要主张还都。

“四王爷,虽然京师税赋增加了,但新都的开销却更为庞大,再加上运河疏通、两京运作、西洋航运扩张,还有先帝在时数次北征落下的饥荒,都还不知道如何填补呢!”

“大明就这点家底,经不起折腾了。是以老臣才上书,期望圣上还都。”

夏元吉倒是一心一意、从未变过心,永乐帝在时,他敢当着永乐帝的面说自己反对北迁。

就算他认可高希在新都营建中的一些做法,而且还有了成效,增加了收入,但他终究还是要算总账,认为还都才更有利。

高希看看洪熙皇帝,不住地掩嘴要打哈欠的意思,困得眼泪直流,似乎并没有仔细听他们在说什么。

“可是,大明的赋税并不是靠省能省出来的。只要坚持扩大和建设京师,不出几年,京师就会和松江府小官镇一样成为北方大都会,赋税何止现在这些,朝廷的收入会大幅增加。”

松江府小官镇现在已经是大明第一都会,由此松江府一府每年解送京师的钱粮银米,就超过苏州、嘉兴、常州、湖州、镇江五府的总和。

高希想用小官镇这个实例说明,用投资、贸易、消费可以快速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成长,从而达到快速累积财富、增加税赋的目的。

可是这样的现代经济眼光,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所难理解的。

果然,身为理财高手的夏原吉说道:“四王爷,小官镇只能算是一个特例,大明不可能再造一个小官镇。而且京师地处战略要冲、过于靠近蒙古,也不适合过于繁荣,否则瓦剌、鞑靼等蒙古部族就更加眼红,要来袭扰北部边境了。”

身为大明户部尚书的夏原吉对经济的理解也就是这个程度,高希也不能再指望什么了,他只能闭上嘴不再说话。

他知道,以前虽然他这边人少,但后面站在“大老板”永乐皇帝。

只要他和永乐皇帝站在一边,他高希就输不了。

可是现在,可以说只有他还坚持都城北迁的国策是对的。

而“还都南京”的呼声甚嚣尘上,只要洪熙皇帝一点头,便可顷刻间推翻永乐帝当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抵定“迁都北平”的国策。

洪熙皇帝似乎想要快点结束这些毫无趣味、听得耳朵都出茧的争辩。

他揉了揉左眼,眼眶带着血丝:“朕看今天朝议时,众臣大多有意还都南京。朕的意思......”

“父皇...”半天没说话的朱瞻基突然站了出来。

“哦,瞻基啊,你有何意见?”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皇难道忘了吗?”

洪熙皇帝和众臣子都是一愣,没想到这位太子爷居然和当年的朱高炽一样,和自己的父皇意见相左。

只不过朱高炽选对了隐忍,不表明立场,而朱瞻基却直接将不同意见说了出来。

“我与四叔的看法一样,何须还都南京?还都,才是劳民伤财呢!”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霸天武魂史上最贪崇祯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治国平天下从抱大腿开始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明皇子高爔传贰臣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猎国!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北明不南渡这位诗仙要退婚穿越,科举逆袭养媳妇半个医士成皇帝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太平江山谁是主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大宋少年志之传说中的零斋红楼:谁敢动我妹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北宋振兴攻略吾乃世家子穿越三国做将军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永乐小皇孙这县衙深藏不露水浒神出鬼没之燕云十八骑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被袁术针对,我截胡天下贵女明末海霸:从黄海开始殖民全球南宋出圈记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只手遮天之玩转朝堂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秦末之霸王再世回到古代过日子唐刀陌刀草原铁骑,生化大军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大唐:公主逆天路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