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张恪清忽然愣住了,孙颖问道:“恪清,你想到什么了?”
张恪清回过神:“我是想咱们国内的计划是形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实现造车全面国产化,那么通过调控,让不同的企业承担不同的任务,其实是个不错的方法。”
这样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做出技术突破,不容易造成研发成果重合,导致一方血本无归。
那家视频网站造车的事情,张恪清没准备跟孙颖说。
孙颖摇着头:“你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很难实现。”
“因为所有的车企都想做龙头,而且这必然要一些车企放弃已经进行到一半的技术研发,他们的损失又怎么弥补?”
“再说一些车企拿到了研发权,但研发速度不够快,反而被国外反超了又怎么办?”
“现在上头投入了这么多的资金,给了这么多的扶持政策,就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技术突破,甚至是保持领先,为此有一些损失也在所不惜。”
张恪清点点头,那就是要开放更多的牌照,让更多的投资人进入到这个领域来卷,大浪淘沙之后,一些车企必然会破产,而剩下的就都是精英,也是更值得扶持走出去的车企。
“老领导,我也只是一个想法,现在这么做,未来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入到造车行业,也必然会有许多车企破产,到时候一定得做好监管,否则多少家庭都会受到影响。”
前世在今年有了政策之后,又有许多新能源车企出现,结果不到十年时间,一多半都破产了,还有许多被收购。
背靠那些大车企的还好,许多号称造车新势力的车企破产,造成的影响也极大,不只是买了那些车企汽车的车主没有了售后,车企的工作人员也都失业。
对于盲目跟风造车的企业,必须做出控制。
孙颖笑着说道:“这些领导们肯定也能想得到,不过之后有机会,倒是可以提醒一下。”
“有空的话,今晚或者明晚一起吃个饭?”
张恪清马上答应下来:“这两天我都有空,那就等老领导的安排了。”
……
下午散会的时候,唐文忠拦住了副部长俞涛:“老俞,一起喝一杯?”
俞涛很冷淡的问道:“有事?”
看到唐文忠点头,他这才说道:“喝酒会耽误明天的工作,找个地方喝点茶吧。”
唐文忠上了俞涛的车,来到了俞涛家附近的一个茶室,走进了最里面那个安静的包间。
“老俞,下个月领导去欧洲访问,本来应该是我随行的,这次你去吧。”
跟着领导出访,也是一个露脸的机会,同时还能跟领导接触更多,之前这种机会唐文忠可不会让给别人。
他是想跟俞涛释放一些善意,避免俞涛对他的计划阻挠。
俞涛给唐文忠倒了一杯茶:“老唐,既然应该是你随行,那我有怎么好越俎代庖?还是你自己去吧。”
这点小恩小惠,就想让他让步?
再说了,唐文忠的政策太冒险了,竟然赌不列颠会脱欧成功,这怎么可能?
现在不列颠和欧盟的关系正好着呢,还说什么从商业角度分析的,李超人那样的大富豪,都大举投资不列颠,怎么没见到李超人撤资?
如果唐文忠只是觉得不列颠有脱欧的可能,做出一些预防措施,他绝不会阻止,可现在就要按照脱欧成功来调整政策,他绝不同意!
当初唐文忠是预测对了漂亮国的金融危机,可那也不过是运气好,更不代表唐文忠的每次判断都是对的。
唐文忠捏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老俞,我是想让你去那边看看,看看民众的反应,就知道不列颠的百姓是怎么想的,也能清楚那边的媒体是怎么报道的。”
“你觉得我的方案很冒险,但我不是在赌,是在做出合理的预测。”
“通过预测结果,做出政策的调整,这也是我们的工作,最终目的都是保证国家的利益。”
俞涛喝了口茶水:“我可看不出你的预测有什么合理性,你说服不了我,也说服不了其他反对的同志。”
“老唐,我们的政策关乎到数千亿的进出口贸易,做判断的时候也应该更加稳妥。”
唐文忠反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我们应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俞涛拿了块茶点送入口中:“老唐,我可没这个意思,我是说做决定应该慎重。”
“你的判断,我不赞同,这也是我的权力吧?”
唐文忠喝了口茶,顺了顺气:“老俞,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关起门来商量,没必要跟领导汇报吧?”
要不是那天开会之后,俞涛就跑去了领导那里,唐文忠早就强硬的推行了。
俞涛随意的说道:“工作跟领导汇报,难道不应该吗?而且领导对你的做法,貌似也并不支持。”
唐文忠端起茶壶,给俞涛的茶杯满上:“老俞,领导也没反对我的方案。”
“这件事我一定会执行下去,不管有没有其他同志反对。”
俞涛也毫不相让:“那我一定会反对到底,会跟领导表明我的态度。”
这次聊天不欢而散,唐文忠回家的路上,一言不发。
到家的时候,吃了点东西,就钻进书房里。
不知道过了多久,书房门被敲响,张恪清开门走进来。
“爸,您今天这是跟俞部长聊了,他依然没有让步?”
唐文忠点点头:“嗯,这件事你别管了,我再想想办法,时间还来得及。”
“你们这是跟中安省的同志吃饭去了?跟孙颖保持好关系是对的。”
张恪清坐在对面,给唐文忠点上一支烟:“爸,其实这件事,我有一个办法。”
“俞部长反对,还有另外两个同志都支持他,让您不太好强硬的推行政策。”
“那如果您分化他的阵营,让其他同志不再跟着俞部长的脚步,是不是影响就没那么大了?”
“我知道一件事,可以立个大功,俞部长未必看得上,但其他副部长一定会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