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是南宁的北门和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仅有一条宾邕公路穿关而过,从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上峰由于答应过温暖,独立纵队有自主作战权,没有命令独立纵队必须参与反攻南宁,只是询问能否协助。
上峰开口,一般的情况下,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温暖答应协助,但自主寻找战机出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从上峰处获知独立纵队出击条件,又喜又忧。
喜的是独立纵队战绩彪炳,从无败绩,忧的是独立纵队自主寻找战机出击,那就是可以不听他的指挥。
1939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在贵港召开军事会议,温暖被邀请参加。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阐述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战略意图,进行了战前部署。主要分为3路:
第1路,切断南宁与钦州湾的联系。
第26集团军46军和挺进第3纵队,向桂南灵山县以西的陆屋地区集结。
破坏钦州湾至南宁的道路交通,重点袭击陆屋以西的小董地区,阻拦日军增援南宁。
第66军开往宾阳东南的古辣、甘棠,袭击邕钦公路以东地区的日军,破坏通讯和道路交通,并阻止日军北上增援。
第2路,切断南宁和昆仑关的联系。
第16集团军以周祖晃的第一纵队,下辖第170师、135师和一个坦克连,一部进攻南宁以北的高峰隘口。
一部进攻南宁以东的四塘、五塘,以策应第38集团军进攻昆仑关;
以第31军从南宁以南的大塘、吴圩进攻南宁,并阻击钦州湾往南宁的援军。
第3路,主攻昆仑关。
以第38集团军主力歼灭昆仑关的日军,然后向南宁推进,协同配合第26集团军、第16集团军围攻南宁。
中央军第99军、第5军,桂军第36军,粤军第66军等共计14个师参战。
国军驻桂林的空军约100架飞机,也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指挥,支援桂南作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部署完毕后,问温暖道:“温老弟是国军第一战将,统帅部又特别交待独立纵队从来都是独立作战、自主出击,对于战役部署有什么补充意见没有?”
温暖知道会参谋长的意思,就是让温暖自己表态要承担什么任务。
温暖道:“我部可以承担拿下昆仑关或者袭击敌人后勤这两个任务之一,亦或者在关键时刻的雷霆一击。”
参谋长道:“贵部承担拿下昆仑关这个任务的话,整个作战部署都要重新调整,袭击敌人的后勤又大材小用,就在最关键时刻再请贵部出击好了。”
此时与会的一位老牌师长小声说:“这是等摘桃子吗?”声音虽小,但会议室肃静,所有人都听到了,顿时一阵窃窃私语的声音响起。
温暖板着脸说道:“被我独立纵队摘桃子的日寇都下了地狱,这个数字超过四十万,原来歼灭四十余万日寇这么容易,随便摘桃子就可以了。”
政治部部长这时站起来说话了:“歼灭四十余万日寇的超级功勋部队不容怀疑和诋毁,加上仆从军,独立纵队歼敌五十六万,独立纵队每一次出击都是雷霆万钧,是我们需要仰望的存在,希望大家向独立纵队学习,多杀敌立功。”
独立纵队此次出动了四万人,四十个马仔每人率领一千敢死队员,三十个马仔跟在温暖身边担任侍卫,武宁老巢留二十个马仔掌控大局。
日军只知道国军在增兵,并不清楚增兵规模,占领昆仑关以后,日军21联队留下1个步兵大队和1个骑兵联队,配属炮兵驻守,另外1个大队返回南宁。
而远在龙州的那个日军联队,因为和南宁直线距离超过190公里,周边又都是桂军,一时之间不敢进也不敢退。
日军在昆仑关有1个大队,在龙州有1个联队,在南宁有1个旅团加2个大队,而台湾旅团在100多公里外的钦州湾。
1939年12月17日,国军向昆仑关的日军发起全面进攻,这是日军根本没有预料到国军会发起大规模反攻。
此时在昆仑关的日军仅有第5骑兵联队下辖的两个骑兵中队、第21联队的第3大队及配属的炮兵部队,总兵力大约2000人。
而发起进攻的国军则有数万人马,仅主攻的第5军,除了下辖3个师以外,拥有一个54辆坦克的坦克团,两个重炮营,共有12门150毫米重炮,还有中口径山炮、野炮20多门。
国军刚一进攻,就让日军感到情况不对,国军猛烈的火力,尤其是配备的坦克和重炮,昆仑关的日军立刻向南宁报告敌情、要求增援。
坐镇南宁的第五师团师团长今村均马上命令靠近昆仑关的第21联队的联队长率其所属的第1、第2大队及部分骑兵,火速增援昆仑关。
于此同时,第5军的步兵进攻已经开始,荣誉1师全部由负伤康复老兵组成的荣誉一师,配备坦克、山炮、反坦克炮各1个连,在荣誉1师师长的指挥下进攻昆仑关。
新22师则负责切断南宁和昆仑关的联系,部署在五塘、六塘地区。
第99军第92师配合新22师进攻七塘、八塘,并阻截南宁增援昆仑关的日军。
第200师暂时在思陇以东、宾阳以南地区集结待命,稍后也将投入昆仑关一线战场。
国军在昆仑关方向的进攻部队有4个师,其中直接进攻2个师,阻援2个师,兵力雄厚。
不过昆仑关附近都是山地,虽然海拔只有几百米,却几乎没有一块平地。
这种地形对于进攻方来说极为不利,所有战斗都是仰攻,而日军居高临下,不但视野开阔,火力也极容易发挥,
除此天然的地利以外,日军在占领昆仑关之后,修筑了大量完备的野战工事。
第5军军长回忆写道:
“敌军以重兵扼守,且在昆仑关北的仙女山、老毛岭、同兴堡、653、600、441、界首、罗塘等高地,抢修了堡垒式防御工事。”
“外围有数道铁丝网和鹿砦等障碍物,构成拱卫昆仑关的坚固防线,并以轻重武器构成火网,各阵地火力互相支援。”
“日军阵地伪装得非常好,堡垒和射击孔都不容易发现,敌人在掩体里面,观察不到目标,同时附有炮兵、机械化部队加强防守。”
日军一个大队通常配有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下辖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共12挺重机枪。
另外每个大队还配属一个55人的炮排,装备2门70毫米的九二式步兵炮。
昆仑关日军的核心阵地在罗塘、界首、昆仑关、600高地、九塘,每个核心阵地,都配备至少4挺重机枪,火力不弱。
日军防守部队共有4门九二式步兵炮,这种火炮性能不错,非常轻便,适合山地作战。
九二式步兵炮既可以作为直瞄火炮,也可以作为曲射迫击炮使用,可以杀伤国军进攻时的有生力量,也可以用于反攻时候摧毁国军守卫的阵地。
除了这4门九二式步兵炮以外,日军还强化配备了3门山炮,3门迫击炮,数门反坦克炮。
这些火炮都隐藏在固定阵地上,作为防御支援火力,国军的火炮射角是难于将他们消灭的。
防御一方的日军兵力虽然只有2千人,但火力不弱。
日军占有地形优势,且修建了坚固的工事,火力又很强大,那么唯一可以期望的就是敌人的战斗意志不会很强。
遗憾的是,战斗意志正是日本鬼子最强的一点,二战最残酷最坚韧的几场大型防御作战,基本都是死硬日本鬼子的杰作。
塞班岛战役,日军3万兵力死守1个月,7万多拥有绝对火力进攻的美军伤亡余人。
最后3万防守的日军战死人,自杀5000人,只有921人被俘虏,其中大部分是伤兵,3万部队全军覆没的被俘率只有百分之三。
硫磺岛战役,名日军死守1个多月, 7万进攻的美军伤亡3万余人。
此役日军战死人,仅1000人被俘,被俘率仅为百分之四。
冲绳战役,日军死守3个月, 进攻的美军伤亡余人。
日军余人战死,多人受伤,被俘仅7000多人,被俘率为百分之六。
这三场战役都是美军占有各方面绝对压倒性的优势。
例如冲绳战役,美军基本完全控制制空权、制海权,陆地火炮上也有绝对优势。
尽管日军处于绝对劣势的一方,仍然给美军造成非常惨重的伤亡。
主要原因是日军的火力还过得去,工事修建的水平很高,尤其是战斗意志极为惊人,大部分日军阵地都打到最后一个人仍不投降。
以上三个战役的日军指挥官最后全部都自杀,没有一个投降,日军可以说是二战列强中,作战意志最彪悍顽强的部队。
以最残酷的苏德战场歼灭战为例:
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歼灭人,但苏军实际伤亡人数人,其余人都投降了,被俘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七。
而被认为最惨烈的柏林战役中,德军人全军覆没,但真正伤亡人,其余人都投降了,被俘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七。
至于美军投降的就更多。例如菲律宾战役中, 美军投降,逃出生天人。
而真正作战伤亡的总人数不到人,被俘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三,日军的伤亡仅3000人。
德军、苏军、美军都是世界第一流的陆军,但要比顽强战斗的精神意志,他们比日军差一大截。
如果一支军队在防御作战中,全军覆没最后投降人数为十分之一,就足以说明这支部队的战斗意志极为顽强。
昆仑关的日军有地形,火力也不弱,又修建了完善的野战工事,对于国军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强攻,难度很大。
第5军军长明白这一战不容易打,就算打赢,结果也必然是惨胜,歼灭敌人的难度很大,他多次前往一线观察地形和日军阵地。
第5军军长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战场分析能力,也能在情况紧急时果断地做出决定,就是所谓能谋善断,是国军中着名的智将。
在一系列的作战中,第5军军长的实战表现都要比此时着名的黄埔将领高出一筹。
第5军军长还是一个以身作则的人,经常和士兵一起出操,一起吃饭,打仗时候,也经常去危险的一线指挥,甚至会营级指挥所去观察敌情、给官兵加油鼓劲。
第5军军长可以说是国军最顶尖的将领,但他也有缺点,在于很多时候明知道上级的命令是错误的,却仍然执行。
如果第5军军长是一个低级军官,这样做是对的,也是必须的。可他是高级将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数千年来华国军事家用无数鲜血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打仗必须以胜利作为第一目标,如果明知道这么打会失败,还听远在上千公里外统帅的遥控指挥,这能称为最优秀将领吗?
这是第5军军长军事生涯最大的问题,也导致了他后来一系列的大失败,包括历史时空中着名的野人山大撤退、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此次第5军军长亲自前往昆仑关前沿阵地观察,经过几天细致的观测,得出一个结论:”昆仑关日军的野战工事已经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绝对不可小视轻慢。”
好在日军并没有修建钢筋混凝土永久性工事,基本都是土木结构工事,国军的火炮勉强可以对付。
日军以昆仑关为核心阵地,围绕着昆仑关核心阵地的是一圈第二层线阵地,顺时针看是600高地、罗塘、同兴堡、石桥、枯桃岭、654高地。
在第二层阵地的外围是第三层阵地,顺时针看是仙女山、金龙山、老毛岭、441高地、九塘、同平、马鞍山、马岭墟等等。
日军防御的核心是昆仑关主阵地和第二层的罗塘、界首两个高地。
由于南面的九塘就是通往南宁公路的必经之地,九塘一定是日军增援部队的主攻地域,所以不能选择南面作为攻击突破点。
昆仑关南面不能进攻,那么进攻只能从西北东这三面展开。
第5军军长根据收集到的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攻占昆仑关,必须首先占领界首、罗塘这两个高地的其中之一,要占领界首高地或罗塘高地,又必须首先占领外围的老毛岭或653高地。
第5军军长认为必须速战速决,打开一条攻击路线,国军无需占领昆仑关外围所有的高地,只需要选择一个方向突破,长驱直入直接杀到昆仑关就可以了。
于是决定首先占领老毛岭或653高地,再占领界首高地或罗塘高地,然后直接攻击昆仑关日军核心阵地。
这个战役构想虽然美好,但事实证明并不正确,杜光亭严重低估了日军的防御作战能力和战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