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9年12月18日打到24日,荣誉1师和200师近3万兵力,在坦克,火炮的支援下,围攻昆仑关一线日军1个步兵联队加上1个骑兵联队不到5000人,伤亡惨重,仍然不能成功。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国军炮兵的虚弱,炮兵经过3年的折腾,物资和人员素质都急转直下。
在这6天的激战中,国军150毫米德国重炮和山炮野炮部队,一共发射了几千发炮弹,平均每天几百发,雷声大,雨点小,国军炮兵表面上打得很猛,其实效果不佳。
国军一线步兵对炮兵相当不满,他们向上级反映:
“国军炮兵朝着罗塘高地开炮几十发,没有一发打中目标,有的甚至偏出1公里。”
“而且开炮的时候,并不集中轰击一个高地,而是在这个高地轰几十炮,又转移到另一个高地打几十炮,导致炮击稀疏,对日军根本构不成大的威胁。”
列强炮兵都以重点炮击为主,战前精心测量,判断敌人的主要火力点,或佯攻让敌人的火力点暴露,然后精确炮击,一个个的摧毁。
这种打法效果最好,可以让步兵以最小的伤亡获得最大的战果,可是,这对炮兵要求很高,显然,国军炮兵是远远做不到的。
抗战以来,国军炮兵始终在日军绝对数量优势炮兵和空军的压制下,根本无法正常作战,基本都是打打游击,开几炮就换一个地方,炮兵训练及实战经验不足,水平有限。
昆仑关地形崎岖,重炮只能留在后方远距离炮击,这种距离,只能通过密集炮击,摧毁一些明显的日军碉堡,对于日军位置隐蔽的碉堡和一些暗堡是无能为力的。
尤其步炮协同很差,国军步兵在进攻中遇到日军的碉堡,根本无法联系后方的炮兵,也就不可能摧毁它。
偶尔联系到了,等炮兵开炮的时候,已经是几个小时之后,当时国军不是已经攻陷了这个碉堡,就是已经撤退了。
如果步兵已经攻陷了碉堡,国军炮兵打过来,就是轰自己人。
如果步兵已经撤退了,就算火炮能够压制住碉堡里面日军火力,周边也没有国军进攻的部队,等于白搭。
步炮协同不容易做到,不但要火炮多,质量高,炮兵训练有素,还要受过专业步炮协同训练,具有很好的通讯联络。
一个国军将领曾经大骂:“特么的,炮兵里面肯定有日军特工,不然为什么每次不打敌人,专往老子冲锋的步兵头上打?”
国军官兵在昆仑关攻坚战中,炮兵只能起到一定的减弱日军火力的作用,攻坚战仍然只能依靠步兵轻武器强攻。
相比国军,日军炮兵就要厉害的多,虽然他们只有3门山炮。
荣誉1师师长回忆日军炮兵道:
“我和师部人员就宿营在仙女山,在山顶可以清楚地望见四四一高地和附近几处高地彻夜鏖战,敌我争夺极为激烈。”
“天明时,师部一作战参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因阳光反射,为敌发觉,立即有一排排炮弹呼啸而至。”
“幸亏山顶上有巨石相合,成天然障碍,我们隐蔽其间,安然无恙。”
“有几位送饭的伙夫,当时也在山上观战看热闹,遭炮击时因无经验,到处乱躲。”
“其中一位急切间只把脑袋插到石缝里,整个身体却都暴露在外边。炮击过后,他还不肯出来,犹在那里撅着屁股瑟瑟打抖,引得众人一阵阵大笑。”
经过六天的围攻,国军也成功切断了昆仑关一线日军和后方的联系,甚至切断了近在咫尺的昆仑关和九塘的联系。
被包围近一周的日军弹药所剩无几,粮食几乎断绝。
日军本来在昆仑关囤积了一些粮食,足够一个大队一周时间使用,在日军看来,国军就算有三头六臂,最多也只能围困昆仑关一周。
没想到此次国军已经包围了昆仑关6天,日军为了增援,前后调来两个2大队,都仅仅携带2天的应急口粮,这样一来,昆仑关日军粮食就严重不足了。
三四天内,日军就将储备的粮食几乎吃光,南宁日本空军只得紧急向昆仑关进行空投。
但这一线国军还拥有几门高射炮,所以日军飞机不敢飞的太低,只能在高空投放,空投精度就差了许多。
12月21日,日军3架飞机向九塘日军空投18个降落伞,结果没有一个飘落到日军阵地,全部被荣誉1师缴获。
里面除了大量步枪子弹、手榴弹以外,还有饼干、肉罐头、蔬菜和食盐,甚至还有三个毒气罐。
日军又苦撑了3天,粮食彻底吃光,只得四处搜寻遗留在农民地里的木薯,木薯很快就吃光了,只好搜寻小动物、野果、野菜、甚至野草。
国军这几天击毙的日军,基本都是腹部深陷,脸颊蜡黄,一看就是处于极度的饥饿中。
从攻击的第6天,也就是23日开始,昆仑关日军弹尽粮绝,几乎无法支持。
日军联队长下令全面节省弹药,国军不到100米内不得开枪,这样一来,日军火力就减弱了很多。
日军食物主要依靠空投解决部分,其余的自己想办法。
南宁的日军航空兵只得冒险改为低空投放,这样成功率就高了许多,被围困的日军也能得到少量弹药和粮食,最低程度保证日军不至于饿死。
但日军飞机的危险就很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国军高射炮被击落,就算没有国军高射炮,昆仑关是山区,经常起雾,低空飞行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此时处于国军包围圈中的日军21联队,伤亡已经超过三分之一,深感无力支撑,他们再次向南宁要求立即增援。
昆仑关日军携带的炮弹在激战中早已经打完,21联队认为自己很可能全军覆没,为了避免火炮被国军缴获,将火炮全部埋入地下。
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认为已经必败无疑,下令护旗手将联队旗浇上汽油,随时准备烧毁。
日军每个联队都有军旗,军旗都是所谓天皇亲自授予的,是日军联队最大的荣誉。
军旗上不但有联队的番号,还有天皇的署名。军旗就是天皇的象征,日军任何一个联队,对军旗都爱惜如命。
平时行军时候,军旗装在套子里,不能让军旗沾染上雨雪尘土。
就算在大型典礼上,军旗也不会全部展开,仅仅露出旗杆,旗冠,流苏而已。
如果联队的旗帜被敌人缴获,对日军来说就是奇耻大辱,比战死还要耻辱十倍。
日本陆军规定,军旗在则编制在,军旗如果丢失或者被缴获,联队的番号撤销。
日军对军旗保护到了极致,专门由一个精锐的中队保护军旗。
这个中队务必战到最后一兵一卒,日军在覆灭之前一定要做的,就是焚毁军旗。由此可见,昆仑关日军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由于弹药已经几乎用尽,三木吉之助联队长命令非战斗人员一律用竹子削成竹枪,准备竹枪用在肉搏战中和国军拼命。
此时,中村正雄的42联队2个大队还在七塘一线同国军激战,伤亡也不轻,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杀到昆仑关。
旅团长中村正雄亲自率领一个大队从正面强攻,另外一个大队向侧后迂回。
中村正雄心里清楚的知道,目前并不是一个21联队被包围,而是他的第21旅团都整个都被国军包围,用不了多久,21旅团就自身难保了。
中村正雄向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要求继续增援,务必让第5师团剩下的第9旅团立即增援昆仑关一线。
今村均接到电报以后,只能长叹一声,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由于他的狂妄自大,第9旅团一个联队已经杀到远在190公里外的龙州华越边境,短时间内很难回来增援。
而南宁城目前仅有第9旅团纳见敏郎大佐之第41联队的两个大队,几乎在唱空城计,四面还有国军几个师不断突袭,骚扰,根本不可能抽出一兵一卒来。
今村均只得死马当活马医,命令龙州的那个联队立即返回南宁。龙州的日军只得放弃龙州,火速回撤南宁。在撤退前,他们将缴获了大量物资焚烧和丢入江内。
这批物资数量很巨大,包括汽车100辆,汽油柴油58万加仑,电器铜铁棒4000支,还有包括锌,锡,钨在内的大量矿藏,另外有步枪几百支等等。
日本人认为这是华国买来的物资,实际上,这些物资属于英美商人,还没有出售给华国。
这次日本人损坏的是英美两国的财产,两国随后进行严正抗议,要求日本赔偿损失。
龙州这个日军联队乘坐100多辆汽车火速赶回南宁途中,发现公路已经被桂军韦云淞的第31军所属131师、188师完全破坏,沿途到处都是桂军阻击。
桂军依靠地形优势,打的非常顽强巧妙,日军这个联队几乎无时无刻不遭受袭击,狼狈不堪,自顾不暇,增援的事情也就不用提了。
这路日军在南宁日军派出一个大队的接应下,才在29日蹒跚赶到南宁。
眼见昆仑关如此危急,而手中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可以使用,焦头烂额的今村均师团长只得厚着脸皮,向防御钦州湾的台湾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求援。
台湾旅团其实也没有什么机动兵力,他们区区几千人不但要防御200多公里宽的钦州湾,还要保证钦州到南宁长达100多公里的公路安全通畅,而沿途袭扰的桂军就有2个师之多。
所谓唇亡齿寒,如果第5师团挂了,台湾旅团也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台湾旅团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经过再三斟酌,同意了今村均师团长的请求,抽调出林义秀大佐的台湾步兵第1联队北上增援。
这个第1联队还没有来得及赶到一线,昆仑关前线就出了大事。
在国军猛烈攻击下,第21旅团到处都在和国军在混战,没有一处是安全的。
23日中午11点,七塘战斗极为激烈,日军在新22师的拦截下,伤亡很大,无法前进。
国军在公路上设置数条坚固防线,同时派小股部队从山林猛烈袭击公路上的日军。
日军不敢进入山林,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两军反复拉锯,日军每天只能前进千余米。
中村正雄旅团长决定亲自赶往一线指挥。刚到前线,中村正雄还没来得及询问战斗情况,一发流弹飞过来,击中他的脸部。
中村正雄仰面栽倒在地,周边的卫兵急忙将他救起来,发现他满脸是血。
还好中村正雄命比较大,这发子弹刚好击穿他的脸颊,打掉了几颗牙,又穿了出去,没有破换脑部。
中村正雄这个家伙也不是泛泛之辈,他性格固执顽强,残忍好斗。中弹以后,这个家伙满脸是血,疼痛难当,换成一般人肯定回南宁医院治疗了。
但性格强悍的中村正雄就是不愿意离开一线,他含糊不清的坚持说:“我的伤势不重!”
中村正雄在简单包扎脸部后,继续赶赴前线指挥。
这个老鬼子用带着血污的纱布包着脸,一手仍然拿着指挥刀,声嘶力竭的指挥部队进攻,此举很是振奋了日军的士气!
到了1939年12月24日,中村正雄率领两个大队经过苦战,终于杀到昆仑关一线的八塘附近,离昆仑关和九塘只有一步之遥。
中村正雄眼看救援马上就要成功,狂喜之下带着几个卫兵,亲自到一线观察地形,准备指挥部队展开最后的攻击。
此时,正好国军荣誉1师一个连的部队准备突袭日军。
荣誉1师都是老兵,非常有经验,他们看到公路边一个小高地上,站着一个穿着高级大衣的日本军官拿着望远镜,身边有几个卫兵。
老兵们判断,这应该是个高级军官,至少也是中队长,甚至可能是大队长。
只是双方距离很远,中间还有几百日本兵。他们选出一个枪法最好的老兵去狙击他。
中村正雄猝不及防,腹部被打穿,受了重伤,他身边的参谋和卫兵一边疯狂向四面射击,一边慌乱的把他抬走,日军第21旅团指挥一度处于混乱。
稍后,苏醒过来的中村正雄下令21旅团由42联队长坂田元一大佐临时负责指挥。
而代理旅团长的联队长坂田元一大佐刚刚上任,就接到昆仑关前线21联队的绝命电报:“傍晚前旅团若不到,第一线难以确保。”
显然,这就是21联队长最后要求救命的通牒了。
坂田元一大佐无奈,一面命令21联队就地死守,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一面发疯般的向昆仑关猛烈攻击,试图救援21联队。
一直杀到25日8时30分,也就是42联队从南宁出发6天以后,才推进40公里左右,到达靠近昆仑关的九塘地区。
九塘和昆仑关之间,仍然有国军的阻击防线。
坂田元一大佐没有办法,命令一个中队的兵力趁着夜色绕过国军阵地,摸到昆仑关去增援。
由于一个中队日军目标很小,又是在夜晚,也就顺利地混入了昆仑关。
这个200人的中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主要他们带去10万发子弹还有些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是南宁赶来的援军,在昆仑关被包围整整8天之后,第一次杀入包围圈,这个中队帮助人心惶惶的21联队稳定了军心。
当晚,台湾旅团的第1联队经过沿途苦战,也杀到六塘一线,这个联队经过沿途苦战,伤亡了1000人以上,占部队的三分之一,伤亡可谓相当惨重。
国军阻击部队的新22师和99军也由于长时间作战,伤亡不轻,防线已经开始出现漏洞。
台湾旅团的第1联队迅速向42联队靠拢,昆仑关地区的日军已经增加到2个联队,兵力达到1万多人了。
另外还有一个联队,在不远处的六塘地区,形势变得异常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