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今年秋税一点没少
今年夏收一般至少都减了二成,像桃源庄,一百亩田,晒干后紧紧乎乎就三万斤稻,还要扣了税一千五百斤,再余下稻种一千斤。
也就剩下两万七千多斤了,这还是稻子,折成米,又得损失三成左右,差不多就只能得大米一万八千斤。
这么多的田,收成真是少的可怜,袁春深叹一口气,幸亏自己不指望这些。
二十五号,三姨两口子一脸笑意地送来请帖,徐安还真是争气,年仅十七岁,就考上了秀才,还是禀生第八名。
“刘善长也考上了,不过名次差一点,他在八十六名,也很不错了。”三姨母一脸感激的看着她,“你姨父说了,这次去府城,几乎没让我们两家拿银子,都是你们花的,这怎么好意思?”
“有什么?都是亲戚,能方便肯定会方便,表弟这么小就考的这么好,将来你们就等着享福吧。”
三姨有些扭捏起来:“春娘,我想想还是决定麻烦你跟侄女婿,我想送孩子去府学,能不能让他跟着斯文一起住?他一个人住府学我不放心。”
“表弟自己也想去吗?”
三姨父说:“他说开年想去,但明年不会去考,考也怕考不上,三年后也才二十一岁。”
袁春点点头:“他反正还小,既然不是那么急去,等我相公回来跟他商量。”
“宝宝呢?”
“在后院睡,小猪一样,一天睡一大半时间。”
“春娘,这是我给宝宝做的两套小衣服,这是给三个大的做的鞋子和衣服,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尺寸是你娘给的,应该差不多。”
“做这么多,太辛苦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你们两人在这里吃了饭再走,我让人多炒些菜。”
徐福全忙说:“不用不用,还有许多事,下次闲了再来吃。”
三姨低声问:“来你家借钱了?”
袁春笑笑:“我娘带来的,一家子都来了,借了六十两,送了二十两,一起八十,当初他也是糊涂,借了那么多债。”
三姨撇撇嘴:“不还是你和你娘借给他,我反正是没钱的,你们也是没法子,借给他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的还,按理应该是何家的事。”
徐福全叹气:“听说他还准备科举,已经四十的人了,不容易了。”
三姨道:“其实老老实实的教课就好得很,他虽然是个童生,可也二十年没读书了,不是谁都跟斯文一样聪明。”
袁春还是笑笑,她能说什么,都是长辈。
刘家是刘善长自己来送请帖的,三天后的日子,少年红着脸说了许多客气话,又把带来的两只老母鸡和一篮子鸡蛋非得留下来。
一家酒席是三天后,一家酒席五天后。
表弟家的喜席她是准备去的,但刘家不熟悉,吃就不去了,但礼得让管家送去。
汪朗汪月这两天都在收集大棚资料,再几天就得走了,还得给相公弟弟准备些东西。
酒精方子送出去,哪怕一点好处也没有,她也心甘情愿,能多救一个人也是好的,那些人也是别人的心肝儿子,也是别人的相公父亲。
她没有多高尚,但这些起码的情怀还是有的。
三天后,她准备了二两银,一匹绸料一匹细棉布,让方管家给刘家送去,这些礼物在乡下已经相当重了,大部分人家都是送上三十到五十文铜钱,甚至有的只是几个鸡蛋,一把蔬菜。
但这是给小表妹做面子,总想她以后到了婆家日子好过一点。
她心还是软了,跟她相公一样。
表弟的酒席她是带着娇娇去的,这个天不冷不热,宝宝出门没什么事,三个儿子今天在家做功课,月底两天假,五个堂兄弟一早就被送回去了。
男孩子还是让他们收收心好,不是玩的时候。
今天准备的礼基本跟给刘家的一样,这次府城之行,本已经给两家各省了二十两左右,这次礼一般就行,她不想出风头。
但还是多带了两只兔子和两斤点心。
三姨家房子也不算大,一家人够住了,今天小表弟也在家,帮着忙里忙外,十三四岁的人像个小大人一样。
三姨母一看袁春抱着孩子来了,后面还跟着她贴身的丫头,忙迎上去。
“快把娇娇给我抱抱。”
“不用,你今天最忙,娇娇,叫姨奶奶。”
“想叫人还早呢,还不到四个月,我抱一会,进去坐吧,你娘还有小姨母都来了,二姨母是没办法叫了,太远了。”
两人进了里间,已经有好几个妇人在聊天,她娘跟小姨母都在,小表妹没过来,也是,定了亲的姑娘就很少出来了。
一阵寒暄,不外乎是夸宝宝长的好,怎样怎样的。
三姨很快跑出去忙了,今天办席面的请了人烧,但一家之主妇得时时刻刻在,很可能会有客人随时过来,或者要些什么东西。
“大姐,我找你有些事。”表弟脸红红地说。
袁春把宝宝交给她娘,走了出去:“表弟,你有什么事?”
“大姐,送我们回来的人走了吗?要是没走我想跟他们一起去府城,明年乡试我还是想试试看,就当是积累经验了。”
“他们后天走,你要是决定好了,后天一大早去县城门口等,他们会在门口等你一会。”
“大姐,我肯定会去的,今晚我就跟爹娘说。”
“行,你读书好,肯定行的。”这个小表弟是妥妥书霸级的人,前世这个表弟可是上了国家最高学府,后来年轻的大总裁,为人也实在,很不错的人。
这样的人,袁春是愿意拉一把的,不想什么好处,没什么功利心,只单纯地认为值得。
太优秀的少年就是让人稀罕,一如她自家的大儿子,往往看他板着小脸管弟弟,她就不由自主的笑起来,很久很久心里都是愉悦的。
饭桌上,有些人在谈今年的税收,就在九月初交,还是二十抽一,一点也没少,人头税也开始了,一个人100文,人多的人家也受不了。
袁春听到几乎每个桌上都在谈今年的减产,还有县城的粮食已经涨了不少了,大米都已经十五文一斤了,碎米都八九文了。
这些她倒是知道,只不过她买的时候价格还没有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