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大臣的面前,少年皇帝站起来,神情庄重地宣布了他的决定:“刘志之计,我已深思熟虑,觉得确实可行。我决定同意他的计划。这个计划不仅能够软禁秦泽,更能彻底除掉他,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听到皇帝的决定,大殿内的众多大臣开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对皇帝决策的看法。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英明果断,此计可行,秦大将军日渐强大,若不及早除去,恐怕将来会酿成大祸。”
另一位大臣接着发言:“陛下的决断令人佩服,秦泽虽曾是大将军,但国家大局至上,不得不行此一策。”
还有一位年轻大臣也表态:“陛下睿智,此计必能确保国家的安宁,愿意全力配合实施。”
众多大臣们纷纷附和,表示敬佩和拥护皇帝的决策。
虽然有些大臣觉得,皇帝的计划还是有些激进,但见皇帝都拿定主意了,他们也不便多说什么了。
秦泽带领着他的亲兵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皇城,受到了皇城百姓的欢呼。“将军威武!”“边军英勇!”他们的到来引发了皇城百姓的一阵欢呼声。
“秦将军,您是我们的英雄!”“感谢将军保卫了我们的家园!”人们纷纷发言,情感真挚而热烈,他们的掌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秦泽的脸上浮现出微笑,但他的眼神却沉思而深邃。
而在皇宫深处,少年皇帝接到了秦泽进城的消息。他听到秦泽被百姓如此热爱,脸上闪过一抹阴郁之色。但作为皇帝,他不得不强迫自己收敛怒火,因为他知道现在不能表露出不满。于是他命人传秦泽进宫,准备与这位镇北大将军会面。
秦泽接到了皇宫使者的命令,他淡淡一笑,然后与赵云飞开始讨论皇帝的意图。
秦泽:“看来皇帝对我有些不满了,派人让我入宫,恐怕不只是简单的接风。”
赵云飞:“是的,大人,这背后可能有着更深层的考虑。皇帝是新登基的少年,他对大将军的影响力感到不安。”
秦泽:“你说得对,他可能想要削弱我的权力,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们需要谨慎行事,不可轻举妄动。”
赵云飞:“大人,我认为我们可以暂时顺应皇帝的意愿,同时保持警惕,毕竟我们有五万边军的支持。”
秦泽:“嗯,你说得对。我们要保持稳健,看看皇帝接下来的举动。无论如何,国家和百姓的安宁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他们的讨论紧张而谨慎,他们都明白,眼前的情势复杂而微妙,需要小心应对才能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利益。
秦泽独自一人来到大殿之上,微微抱拳,表现出尊重,但没有跪拜:“见过陛下!”这一幕引起了众多大臣的不满和斥责。
一位大臣上前说道:“大将军,陛下乃国之君主,您怎么可以如此失礼,不跪拜呢?”
另一位大臣也跟着说:“是啊,大将军,这是国家的规矩,您岂能违背?”
还有一位大臣则语气更加严厉:“这是对国家体制的不尊重,您难道要违抗陛下的旨意吗?”
众多大臣们议论纷纷,对秦泽的举动表示不满,认为他不应该不跪拜,这种行为是对国家和皇权的不尊重。
众多大臣虽然内心充满了愤怒,但在秦泽的怒言面前,却无言以对。秦家自古以来就有这一特权,得以不跪拜,而众人也知道如果现在争论此事,只会引起更大的风波,甚至得罪了秦家,于是他们选择了沉默。
少年皇帝的脸上闪过一抹不悦,但他也明白现在不是发作的时候。他强迫自己露出一个笑脸,让人搬来椅子,亲自说道:“那就不要跪拜了,大将军,赐座。”尽管内心怒火中烧,但他还是装作慈祥的样子,试图平息此事,至少在表面上不让局势恶化。
少年皇帝坐在宝座上,微笑着开始夸奖秦泽。他的声音充满了恭维和赞美:“大将军,这些年来,您一直在边关恪尽职守,保卫着国土的安全。您的忠诚和英勇无人能及,您的贡献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他继续夸奖着秦泽的各种成就:“您成功地击退了异族的入侵,保护了百姓的安宁,您的智慧和勇气在战场上闪耀,您是我们国家的英雄。”
秦泽心中一笑,他怎会不明白这一套?少年皇帝的夸赞只是为了在公众面前展现尊敬,实际上却是为了制造出一个让他难堪的局面。
果然,少年皇帝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大臣站了出来,他目光锐利,语气严厉:“陛下,虽然大将军在边关立下赫赫战功,但也不能忽视他在军中独大的事实。如今,边关百姓纷纷上书,抱怨大将军的高压政策,甚至有军队士兵叛变的迹象。”
秦泽面色平静,他早已有所准备,这种反对声音在他治军严明的手段下自然会出现,但他也清楚,少年皇帝是需要借此机会来削弱他的实权。
小皇帝皱眉,神情愕然,他似乎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情况。他直接询问秦泽:“大将军,你可知此事?”
秦泽平静地回答:“陛下,臣在边关执法,绝未有过度威逼百姓的事情。”
然而,那位大臣却毫不示弱地站了出来,目光锐利,手中拿着一沓奏折:“陛下,此事事关重大,为了证实我的话,我特意从边关调查了一番,果然找到了一些线索。”
他一拂袖,身旁的侍卫便将一份叠得整整齐齐的证据拿了上来,铺在了案前。
小皇帝的目光紧紧盯着那些奏折,一字一句地阅读着。他的脸色开始变得凝重,明显受到了这些所谓证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