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不出,
孙权真要以为张裕要称病了,
不过这位历史上的吴大帝终究还是有耐心的,
耐着性子等下去了,
等到了张裕自己来拜见。
“看来子茂是准备万全了?”
“说不上准备充分,
但是有吴王撑腰,
做事还是有了几分底气。”
孙权打了个哈哈,
知道张裕是在故意强调。
“那么即日便可动身?”
张裕一边点头,一边掏出一份文书。
“只是这出发之前,
有一件事情要和吴王商议。”
孙权看着那份文书,突然犹豫了,
他清楚地感觉到这份文书肯定是个麻烦,
但是张裕都递上来了,
他难道不接?
孙权打开文书,
只是看了几句,面色就严肃起来,
他缓缓坐下,细细品读。
张裕也不说话,只是在一旁候着。
孙权看完这份文书,然后抬起头。
“这东西有给别人看过吗?”
“兹事体大,无人知晓。”
孙权闻言笑了起来,但是笑得很干。
“你也知道兹事体大啊?
孤要真让你实行了这个,
怕是要惹出大麻烦来,
你是想把孤从吴王的位置上拉下来?”
“在下没想过一蹴而就,
只是先和吴王通个气。”
张裕侃侃而谈。
“难不成吴王以后整顿吏治,
就靠着把亲近之臣推出去当刀吗?”
这话说得孙权尴尬万分,
但是他很快也就冷静下来,
转入了正题。
“你的法子自然是好的,
但是现在的状况下想把你的科举推行,
是不妙的。”
没错,
张裕想做的就是把隋唐开端的科举,
提前嫁接到汉朝以来,
但是他也不是傻子,知道这件事情有那么容易,
不然也不必跑到这跟孙权这个政治达人商讨了。
至于为什么推行很困难,
就要追究到时代本身了,
首先汉朝是怎么选官呢,
这个制度的名字叫察举制。
察举,察举,观察而推举。
开始的时候,是高祖刘邦感觉人才不够用,
于是下令说各郡国给俺推荐些优秀的士大夫,
这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完善的制度。
后来天下安定了,
推荐优秀人才,总要有个要求吧,
惠帝先提出了一个“孝弟力田”
(在这里科普一下,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个没动孝弟是什么意思,总不能是孝顺弟弟吧。
后来查阅了一下才发现,古语“弟”通“悌”。所以孝弟其实是孝悌。)
简而言之,孝第就是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力田自然就是努力耕种田地。
这都是在当时汉朝慢慢恢复平稳,要治理天下,所推行的准则。
再到汉文帝武帝时期,
这个察举制越来越完善,
举孝廉,举茂才,察廉吏,
推举官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说白了,你的德行一定要到位,最重要的自然是孝道。
但是这种事情肯定是有弊端的,
表现出来的孝道就是孝道?
举出二十四孝里面汉朝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埋儿奉母。
一个叫郭巨的人养不起家人,心里悲痛,
于是决定把自己儿子埋了,供养母亲。
结果挖坑挖着挖着,挖出了黄金,
好了,皆大欢喜,一家人都可以存活。
当然这个事情真假肯定存疑,
只是就事论事,
这真的值得宣扬吗,诸君自思。
第二个就是,怀橘遗亲了,
主人公是陆逊的小老弟陆绩,
他去袁术府上拜访,袁术拿橘子给他吃,
偷偷拿了两个, 走的时候漏泄了。
袁术问他为什么要偷拿橘子,
陆绩说母亲喜欢吃,所以拿了两个。
Emm……
考虑到故事中陆绩才六岁,
也许真的没想那么多,
但是这种偷东西孝敬母亲的行为,
真的可以被首肯吗?
说出这两个故事,
其实就是想证明一点,
哪怕是孝道也是会有水分的。
虽然前期的察举制,
推举人和被推举人息息相关,
都要承担罪责。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
世道崩坏,
察举制已经成了已为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
想推荐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如果说这个人不够孝?
那么就弄出一些孝的事迹,然后造造舆论不就行了?
所以推荐出来的人能不能用,谁知道呢。
曹操唯才是举,
不就是想跳过这一环吗。
张裕把科举的雏形拿出来,
但是不急着推行,也真是因为世家大族的原因,
你这一手出来,等于掐断了人家的一条命脉,
孙权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才会问张裕是不是想把他从吴王的位置拉下来。
张裕并不是直接跳到科举制度了,
他首先思考的还是陈群推行的九品中正制,
这个制度虽然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但是它既然作为上承察举,下启科举的中间商,
怎么又可能一无是处?
存在即合理。
但是这种合理其实是一种妥协,
对门阀士族的妥协,缓解了中央和他们的矛盾,
后期门阀做大做强,
九品中正其实也就是个政治装饰品。
而现在张裕起码是不想妥协的,
哪怕他自己的出身都算个小门阀了。
妥协下去了,
不过又是一个魏晋轮回,
虽说不会有神州陆沉,
但是也未必有百年王朝。
张裕虽说闲云野鹤,
但是心里总有些想做事的性子,
他也知道自己能力不行,
需要找人商量,
打了份草稿,直接把麻烦丢给了孙权。
没错,
现在最头痛的是孙权,
他被张裕写的科举制度的雏形撩动了心弦,
但是又清楚地知道推行起来,
麻烦很大。
犹犹豫豫,也是一言不发。
张裕见孙权不说话,
于是他也不说话,
两个人就这么坐着。
最后只能由孙权打破沉默,
毕竟还要张裕给他办事,
明明是服软,孙权也不生气,
张裕确实是为国家计。
政治拉满的孙权清楚所谓的科举,
会产生如何的影响,
但是现在这个局面,并不容易实施。
“此事能成功与否,
就在子茂此行了。”
心里认同,但是表面上要把问题甩回去。
张裕点点头。
“不错,
在下这一次能不能把事情办成,
才能知晓推行这科举有多大阻力。”
张裕盯着孙权。
“此事若可为,
吴王可不能负了在下。”
孙权连连点头。
“放心,若可为,
孤必然大力推行。”
张裕点点头,
只不过他也不信孙权就是了,
只是听一句保证,打打气罢了。
至于他说还没跟其他人通气,
也是糊弄孙权的,
张裕私下早就书信庞统诸葛,
询问他们的意见,只是还没得到回复罢了。
孙权见张裕点头,
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封赏文书,
张裕按这文书,四处传命即可,
领了文书,正准备问还有什么吩咐,
就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走进来,
张裕思索一番,是上次被他撞倒的小吏,
叫什么名字他也是记不得了。
“本次出使,
孤还派遣心腹辅佐与你。”
孙权伸手一指,
张裕眉头一皱。
“吕壹拜见吴王,
拜见张明府。”
张裕虽然已经去职,
但这么称呼也没问题。
“这位吕先生……”
张裕客客气气地开口了。
“我没有看不起阁下的意思,
只是阁下怎么突然就成为了吴王的心腹呢?”
这话一开口,
吕壹则是马上接话。
“小人我有幸得吴王看重,
纳为心腹。
至于能不能名副其实,
就请看小人我接下来的作为吧。”
这话说出口,
张裕也不好再说什么,
他本来就不是针对吕壹,
只是感觉孙权把这事看得太轻了,想当然了。
不过人家姿态都摆出来了,
也不回绝。
张裕对吕壹拱手。
“吕先生,接下来一路,还请鼎力相助。”
“不敢当先生,称呼我吕都尉即可。”
为了方便行事,
孙权给了吕壹一个都尉的虚职。
“好,吕都尉,
详细事宜,想必吴王亦有吩咐。
做好准备,我们后天出发。”
张裕点了点头,
也没多说什么,
这种事情他避之不及,
这个年轻的官吏则是当成了出头之路。
风险与机遇并存,
但是幸存者哪里有那么多呢?
张裕没有多做提醒,
如果真出了问题,
他也会回护一下。
吕壹和他一起出来,
一路上说的虽不是马屁话,
但这股热情让张裕也是无法抵挡,
告罪一声,先行离去了。
吕壹也不觉被冷落,反而很高兴,
能和名满江东的张裕一起做事,
回去可以大肆宣扬一番,
现在自己一朝得势,没人敢看不起自己了。
不过飘归飘,
吕壹也知道,自己这次只有把事情办妥了,
才能继续做所谓心腹。
不然这石头城四面环水,
说不得哪里就是埋骨之地。
张裕归家,
孙夫人看他这几天匆忙,又鬼鬼祟祟,
也是忍不住开口询问。
张裕本想和妻子说一些心里话,
聊聊科举之事,但是话到嘴边,
又不想给妻子带来麻烦。
只能打着哈哈, 一边抱起儿子张琛。
张琛则是摸着自己父亲的胡茬,试试有没有以前那么扎手,
然后就闹着让父亲放自己下来,
显然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
不愿再做幼稚之举。
孙夫人看着夫君和孩子,
一时也没再多问,而是开口,带有几分埋怨。
“琛儿天天就看你写的那些神仙故事,
也不好好读书。
以后如何成大器。”
“你当年不也很喜欢我那些神仙故事吗?”
张裕笑了起来,拉着自己夫人的手。
“琛儿只要不出去仗势欺人,我就心满意足。
又何必成大器。”
听了自家夫君这话,
孙夫人瞬间就有动手的冲动,
但最后也是无奈。
“可琛儿毕竟也算是孙家子弟,怎么可以一无是处?”
“安心做个富家翁,不好吗?”
张裕知道自己夫人的意思,
说了句不是玩笑的玩笑话,
然后盯着自己的儿子。
张琛包本来听着父母聊天,还没什么反应,
突然发现自己父亲盯着自己,
一时之间有些慌张。
张裕盯着自家儿子只是一言不发,
张琛则是立马头一低。
“父亲, 孩儿错了,
以后不会荒废学业。”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听自家儿子这么说了,
张裕才点点头。
“去吧。”
张琛溜得跟兔子一样快,
孙夫人更是无奈。
“口头之语,
有何用处?”
“要相信自家子弟。”
张裕喝了一口茶水。
“后日我就要出发巡视东南,
向各地官员宣告封赏。”
孙夫人也是个有心思的,
闻言开口。
“这种小事,为何要让你亲自前去?
怕不是有什么要事要去办吧。”
自家夫人如此聪慧,
没说科举之事,
只是简单说了世家官吏过多之事。
对于此事,
孙夫人直接就埋怨起孙权。
“我这兄长还真是人尽其才呢,
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交给你,
他倒是做了甩手掌柜。”
听自家夫人抱怨起来,
张裕反而豁达了起来。
“这事情我不做,
也总会有人去做。
让我去做,
事情也总有回旋的余地,
而且我出面的话,多少还能让他们有点顾忌。”
张裕握着自家夫人的手。
“常年在外,不能陪伴你和琛儿,实在惭愧。”
“何故儿女情长?”
孙夫人笑了起来,
看着自己相公。
“你当继公瑾遗志,
怎可沉醉温柔乡?”
“这话你可别在外面说。”
张裕闻言苦笑,
继承公瑾遗志,那孙权估计要睡不着了,
自己还想好好过日子,
不惹麻烦。
“不过夫人也别闲着就是了,
我几日前书信了孔明士元,
如果他们的回信来了,
立刻派亲信之人送于我,是紧要之事。”
孙夫人点头,表示记下了,
张裕低下头,
想想自己是否还有什么忘却之事,
确认无误以后,
才拉着孙夫人回到房间。
要出差了,先交点公粮。
后日,
张裕收拾好行程,
在门口等候的是自己的护卫,
张裕虽曾为将,但并不掌兵,
所以出行亲卫一般都是找凌统借人,
已成惯例。
凌统索性选出精锐之士十人,
送给张裕做亲卫。
张裕照单全收,
自己一开始借助的就是凌统的兵,
现在用起来也没什么问题。
士兵们也乐意跟着张裕,
这位先生,随和大方,
对,主要是大方。
准备妥当,
到了城门之处,
就发现,
吕壹牵着一头小驴在门口等候。
“你不会骑马吗?”
“在下从未接触过。”
吕壹尴尬的挠头,
张裕想了想回头看向一个亲卫。
“找匹温顺点的马来,
路上给他教会了。”
“是。”
亲卫领命而去,
吕壹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
“我看得出你有建功立业的心思,
此行之事,重要性不用我多说,
你骑个驴子,
谁又会看重你呢?”
张裕拍拍吕壹肩膀。
“学不会也得学,懂了吗?”
“明白了。”
吕壹点点头,
张裕不再多说什么,
吕壹则是看着张裕的背影,
又是感激又是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