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公公见李想收了银票,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李想收了银票,就等于认可了他。
陛下和魏大监对李想的看重,外人可能只知道一些皮毛,但是作为魏大监的身边人,自然要知道的多一些。
在他看来,可能李想自己都不知道,他在陛下和魏大监那里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洪公公和李想交好,那就等于搭上了一只大船。
然而,李想并没有将银票收起来,反而从袖袋中抽了两张银票出来,朝着洪公公笑道:“这段时日,多亏了你们,户部这才维持住,如今,户部又这样的局面,也多亏了你们,这些银子,就当本官请小公公们喝酒。”
洪公公愣愣的看着李想递过来的银票,“李大人,您这是?”
李想将银票塞进他的手里,“你们心意我收了,这些是我请你们喝酒的,有来有往,才是相处之道。”
洪公公听到这话,顿时笑了起来,“李大人所言有理,日后,大人就是咱家的朋友,若有差遣,咱家一定义不容辞。”
李想哈哈一笑,“洪公公客气了!”
随后,洪公公将银票收了起来,他看的清楚,李想加的那张银票可是有两千两。
这礼送的,不仅没亏,反而赚了两千两。
一时间,洪公公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李想又说了一阵,这才起身告辞。
出了洪公公的公房,李想又来到户部司。
吴郎中听到消息,立马小跑着过来。
“李大人,找下官可有要事?”
尼玛,连下官都出来了,看来这吴郎中对自己的地位,认识很清楚嘛!
李想摆了摆手,“吴郎中,麻烦你将江主事请来,我有话与他说。”
吴郎中顿时一愣,“江臣?”
李想点了点头。
吴郎中不由提醒道:“李大人,他可是魏王的人。”
李想闻言,更是满意,看样子,吴郎中已经将自己完全靠向赵醇这边了,从这些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来。
“无妨,吴大人尽管将他叫来!”
见李想这么说,吴郎中也不再坚持。
将李想请进自己的公房之后,便转身而去。
不到一会,便带着江臣过来。
李想微微一笑,朝着吴郎中说道:“吴大人,你先出去吧,本官和江主事叙叙旧。”
吴郎中顿时一愣,看了李想一眼,这才回过神来,微笑道:“李大人请便,下官去度支司处理些公务。”
说着,便走出公房,还贴心的关上了门。
江臣正在忙着,就被吴郎中拉了过来,此时见到李想,不由内心忐忑。
大朝会的事情,他已经听说了,魏王让人来通知他,想让他接任郎中之位。
不得不说,江臣当初选择留在户部,是一步好棋。
对于魏王来说,将江臣提上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有他在,魏王在户部又多了一颗棋子。
江臣收到魏王传过来的话,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他又重新获得了魏王的重视。
这个时候,李想要见他,自然令他心里忐忑。
李想看了江臣一眼,这才说道:“魏王递了份名单上来,举荐你,接任度支司的郎中,不过我拒绝了。”
一句话,顿时令江臣的脸色,涨红起来,他没想到,自己在忍辱负重,在户部干死干活,才得来的进阶之路,竟然会被李想一句话给拦住了。
看着江臣充满怨气的眼神,李想微微一笑,“江兄切勿动怒,本官还有更好的路给你。”
江臣闻言,顿时瓮声瓮气的说道:“李大人,如今是陛下的红人,即便离开户部,日后陛下也会委以重任,不似江某,自入官场一来,便处处碰壁,如今好不容易熬到贵人的重视,却也抵不过李大人的一句话。”
李想不由哈哈一笑,“江兄误会了,李某与江兄有同年之谊,怎么会害你呢。”
顿了顿又说道,“实不相瞒,陛下让我离开户部,是想让我去国子监任司业,掌儒学之政。”
这里的国子监,可不只是一所高等学府那么简单,还监管全国的学政之事,各省的学政宗师,也都是在国子监任职的。
江臣听到李想的话,不由露出惊讶之色,他也没想到,陛下会让李想去国子监,还以为陛下会给李想安排个更重要的岗位呢。
不过,他去国子监关自己什么事?
江臣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朝着李想拱手道:“下官恭贺李大人高升了。”
这话是没错的,国子监司业乃是从四品官职,李想这也算是升官了。
李想却是摆了摆手,“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交给我一件重任,李某一人恐难胜任,还需要江臣来帮衬一二。”
李想赤裸裸的招揽,顿时让江臣陷入了沉思。
他在思考,李想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可是魏王的人,陛下交给他的重任,为何要让自己来帮他?
这里面会不会有阴谋?
想到这里,江臣就更谨慎了。
“既是陛下交予的重任,下官才疏学浅,恐怕帮不上大人的忙,大人还是另择贤才为好。”
李想微微一笑,“看来江兄还是不信任李某,真是可惜啊!”
“既然如此,李某也只能另选人手了。”
说着便站起身,表达了送客的意思。
江臣见状,不由一愣。
按照正常情况,如果是个坑,李想不可能就这么放弃的,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以退为进?
江臣怀着满身的疑惑,告辞而去。
李想也不阻拦,依旧笑眯眯的,还亲自送他出门。
然而,就在走到门边的时候,江榜眼实在没忍住,问道:“李大人,陛下到底交给你什么重任?”
李想呵呵一笑,“也没什么,陛下有感我大乾学子读书不易,就打算开办免费官学,让那些聪慧却家境不好的孩子,有一条读圣学之路。”
一听这话,江臣顿时就迈不动脚了,全身僵硬在那里。
开办免费官学,以前也有人提出过,以此,开民智,传圣学,无论是对百姓和朝廷来说,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奈何朝廷穷的叮当响,即便富裕的朝代,也支撑不起这等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