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怀柔瞠目结舌的愣在了原地,难道自己还要继续往前走?从营州到这里,花费了自己两三天的时间,
到了这里又陪着尉迟恭闲唠了三天三夜,又睡了一天一宿,自己定下的计划,也就是一个月后开始行动了,即便派八百里加急,等京师传回来消息,恐怕也要半个月以后。
还不一定得到李世民的认同,这不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么。
不能同意,决不能同意,早知道这样,就不应该听光化公主的劝告。
“尉迟叔叔,按照你说的,是不是还要在朝堂上,当着群臣的面,奏请陛下呢?”
尉迟恭哪里知道秦怀柔心中所想,直接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了,“的确应该如此,秀肌肉,可不是你小子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整个大唐所有的事情,你能这么想再合适不过了。”
“呵呵,好吧,尉迟叔叔,真有你的,你也是来河北道有几年了,这边的季节你也清楚,按照你刚才说的,一番操作下来,恐怕要等六七月份去了。”
“那个时候,再弄这个运动会,先不说百姓们能不能比较一个高低,就说到了晌午,那炎热的天气都是大家无法承受的。”
“所以,小侄拒绝你说的,小侄也想好了,既然已经禀报了您老人家了,权当您老知晓了,同意了,要是河北道有其他地方的人参与一下,小侄自然欢迎。”
“没有人参与,也无所谓的。”
“呃...,”尉迟恭笑容僵在了脸上,秦怀柔直接反水,
“小子,你确定你不只会陛下一声?”
“尉迟叔叔,小侄错了,错了还不成么,小侄不应该将口号喊得那么响亮,等今天回去了,就立刻改了口号。”
秦怀柔也没想到会这么麻烦,他想的有些简单了,配合那光化公主就算了,怎么到了尉迟恭这里,也弄那些啰里吧嗦的东西呢。
自己又不是要造反,也不可能去造反,更不用担心别人趁他妄图造反。
干嘛要事事都去同李世民请示呢?
恐怕他老人家这会儿还在路上呢,他们派人赶往长安城,人家可能也刚回到长安城。
更多的精力放在封赏功臣的事情上面,哪会有闲心来过问秦怀柔这边的事情,即使闲下来,李世民最应该也最有可能的是去收拾那些给他炼制毒丹的人啊。
李世民御驾亲征,得胜班师回朝,要是年轻的李世民,自然速度不会慢,奈何李世民已经不再是那个年轻力壮之人了。
再加上大队人马一起跟随,行军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了。
能在一个月内回到京师那都算是快的了,有这个时间,秦怀柔连场地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尉迟叔叔,小侄在这里耽搁的时间也够久了,不能继续逗留了,该回家了,”
“你小子怎么胆子越来越大了呢,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只会陛下一声,算老夫白白器重你一回了。”
“是您老胆子越来越小了,这人岁数一大,考虑事情的时候就喜欢畏手畏脚了,如果您老想要知会陛下一声,小侄也不反对,不过小侄可不会等。”
“时间不等人啊,趁着现在的天气正好凉爽,最适合不过了。”
秦怀柔撂下这样一句话,便喊来秦五六,离开了节度使府,
这次除了陪伴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人算上一点收获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收获。
看着秦怀柔离开,尉迟恭并没有阻拦,等对方的人影消失在自己的视线内,
他独自一人坐到椅子上,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这几天他过的的确很开心,有秦怀柔的陪伴,让他忘记了那些不快,难得的在秦怀柔身上找到了人人口里相继传授的天伦之乐。
摩挲着下巴,他觉得是不是应该给尉迟宝林去一封信呢,让他请个假,来幽州这边待上一段时间呢。
突然间,他有点后悔,为何当初舍得尉迟宝林一人留在长安城呢,也不知道没有自己的照应他过的是不是很如意呢。
这一待,尉迟恭在这里待了将近半天的光景,直至黑白二位夫人亲自过来寻他,才将他从沉思中惊醒。
被黑白夫人惊醒后,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娘子,老夫想好了,一会便写一封书信,送到大军当中。”
“夫君,妾身二人也听说了,秦小子不想这么麻烦,你也就没必要了吧,别做那讨人厌的事情了。”
“娘子,老夫想宝林那臭小子了,”
“什么,想宝林那臭小子了?不是背着秦小子去偷偷的告诉陛下营州即将发生的事情啊。”
“这事老夫心里自然有计较的,当然不会去做这样不厚道的事情了。”
黑白夫人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我们还以为你真的心里一点数都没有呢,白让我们担心一场了。”
“呵呵,老夫心里没数,这不还有二位娘子帮忙把关呢么,”尉迟恭在黑白夫人过来之后,心情转好了许多,最起码,脸上出现了笑容。
“你知道就好,不就是想宝林那臭小子了么,那就送一封信过去,让他过来待段时间呗,”
“老夫也是这么想的,方才你们二人过来的时候,老夫说往长安城送信,就是给这小子送信,差一点被你们二人误会了。”
“呵呵,”
黑白夫人其中的白夫人相对性格温和一些,走到尉迟恭的背后,替他捏起肩膀来,
一边捏着,一边说道:“那还等什么,给那臭小子写一封信呗,”
“这小子也是的,咱们不给他去信,他就不过来,着实该打!”
“白姐姐,这事交给妹妹来做,臭小子不打不长记性,真以为他是那治水的大禹呢,三过家门而不入啊。”
跟在李世民左右的尉迟宝林,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看了看天,单纯的以为天气反常,自己着凉了呢,全然没有去想有人在背后惦记上了自己。
李世民班师回朝的消息在前两天已经传回京师,在长安的朝臣,以房玄龄为首的,在得到消息之后,便开始准备迎接大军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