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宫殿。
贤妃求她:“太后,你就帮帮宁和吧,她在连城处已经待了大半月,不知吃了多少苦。”
她这些日子心力交瘁,既担心女儿,又要管理后宫,精神肉眼可见的差,与那些鲜嫩的美人比,她愈发显得苍老。
“哀家知道,但这是皇帝的意思,哀家不好事事拂他。”
太后一向不喜连城,但天下到底是她皇帝儿子最大,皇帝疼爱连城,她也没办法。
贤妃恨道:“是,陛下就只有一位女儿。”
太后皱眉,“蠢货!瞎说些什么,你是在咒谁?”
贤妃自知失言,马上跪地请罪:“是妾失言,可妾也是爱女心切,宁和她——”,她眼圈一红,“我这些日子,没少梦到她被连城欺负,连城是个面柔心狠的。”
她几次派人去看宁和,但都连城的人拦在外面,根本不让她的人进庄园半步。
太后有些不耐烦:“好了,收起你的眼泪,哀家会召连城入宫,让她尽快放宁和回来。”
贤妃一喜:“多谢太后,妾就知道,太后最疼我们。”
太后一叹,拉住贤妃的手,“我当年怎么与你说的?深宫岂是好待的?是你自己非要跳进来不可。”
贤妃低头,她是皇帝表妹,少女时期就爱慕皇帝,白马金羁,意气潇洒的少年郎,谁能不春心萌动?
她去求太后,也就是她的姑母,将自己许配给皇帝,太后劝她无果,只得让皇帝施压。
皇帝倒是无所谓,便纳了她做侧妃,两人感情平平淡淡。
不久后,皇帝在某次出行中结识了元后,他顿时惊为天人,元后那年十三,正在为父亲守孝,他对元后立誓,约定三年后娶她。
三年期满,他风光迎娶元后,元后宠冠六宫,两人十分恩爱,皇帝对元后,那是从来没有的柔情。
而连城出生那日,边关捷报频传。
凉州大捷,并州大捷,青州大捷,共收复城池二十几座。
皇帝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喜不自胜,当场便赐她封号连城。
淑妃曾对她感慨,命啊,万般皆是命。
自元后五年前故去,群臣多次建议立新后,皇帝却不肯。
盛夏之际,暴雨绵绵,清溪水上涨许多,奔腾不息,连上面的桥都被淹。
深夜,连城还没睡,听着这雨声,她总能想起富阳,每年此时,那边更是阴雨不绝。
她决定明天进宫看看父皇,每到这个时节,父皇总是忧心灾情,饭用得也少。
霜降正陪着她,她抿嘴一笑:“公主可是在想谢少卿?”
连城翻了个身不理她。
有些事情,她以前太视作理所当然了。
她以前觉得她是公主,对谢寂也不错,所以他才对她好,但是细想下来,好像又不全是,那还有什么......
真烦,想不通,还是睡觉吧。
次日,天气放晴,太后身边的宫人来到庄园传旨,传她进宫。
连城也不意外,她略备了些礼物,进宫去见太后。
她回京后,这是第二次见太后。她之前就与太后相看两厌,平时谁也不主动招惹谁。这次太后召她,大概是为了宁和的事情。
贤妃也在太后宫里,她强挤出来的笑容,就像贴上去的一样,虚假得很。
见完礼,太后抬眼去看连城,这孙女身量很高,与寻常男子相差无几。
她腰肢极细,却纤浓有度,轮廓十分优美,以太后挑剔的眼光来看,也承认她很美。
连贤妃都别别捏捏的想,宁和与她相比,像个孩子一样。
太后倒想让连城多跪一会儿,杀杀她的锐气,可那样皇帝肯定不愿,她便打其他主意。
“凌璋,你自幼字就写得好看,你可愿为哀家抄写《妙法莲华经》?”
连城眉头一动,抄经?
贤妃走太后身边,“太后这是何话?公主自然愿意。在太后寿诞前,她定会加紧抄好,奉与太后。”
孙女为祖母抄经书贺寿,连城怎么也不能拒绝,便是皇帝也说不出什么。
但是《妙法莲华经》内容颇多,想在太后寿诞前抄好,要日日抄个不停,才能勉强完成。
连城恭顺道:“太后有令,连城岂敢不从。只是抄《华严经》会不会更好些?”
太后与贤妃都惊讶的看着她,《华严经》可比《妙法莲华经》更长,连城居然肯自找苦吃?她可不是这种人啊。
若说是出于她的孝心,那就更不可能了。
太后怀疑道:“凌璋,你可听清了,这经书要你亲自抄写,在寿诞前献上,你能抄得及?”
连城心中冷笑,当然抄不及啊。
无论是《妙法莲华经》,还是《华严经》,若想完成,她只能不吃不喝,彻夜抄写。
贤妃忙道:“连城是有孝心的孩子,她既然这么说,肯定能做到。” 她当然乐意连城多吃些苦,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请太后放心,《华严经》孙女定会亲手抄写,在太后寿诞时献上。”
太后脸色一沉:“好,哀家就等你的《华严经》。”
到时她一定让人好好检查字迹,若连城敢让人模仿她的笔迹代抄,她决不会饶过连城。
看连城一副轻飘飘的样子,似乎没有被为难到,贤妃心里更恨。
她装作关切的样子:“连城,你是陛下最疼爱的女儿,要时刻注意皇家颜面,就算是要养面首,也别像长乐她们那般张扬。”
“贤妃说得是。前几日有男子在我庄园外徘徊,说是宁和旧识,这人就是俞琳。我让他们见了一面,当然有很多人在场,他们举止也规矩。之后宁和说还想见俞琳,我未同意。”
宁和最近半疯半傻,嚷嚷着让俞琳来给他挖土,连城不理会她。
贤妃一脸震惊,俞琳她知道,之前曾在太子府上救过宁和,他们怎么就——
连城螓首一偏,“太后与贤妃以为,我此举可妥?若贤妃同意,我就让俞琳与宁和相见。”
贤妃急道:“妥!自然妥当!宁和心性单纯,哪能与外男接触,她与旁人不同。她在你处我放心。”
她讨厌太子妃俞氏,绝不肯让女儿嫁到俞家。再说俞琳哪配得上宁和,俞氏这个太子妃还不知道能做多久。
连城轻笑:“我也不敢留宁和太久,在太后寿诞前,我会将她送回公主府。”
贤妃稍微放心,连城说了会放人,自然就会放,至于她圈禁宁和之仇,她是非报不可。
呵,杨贺可是告诉过她连城与谢寂之事,说谢寂大概已经做了连城的入幕之宾。
她知道后虽然诧异,但心中很快有了谋算,连城不是一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吗?她就设法让谢寂娶别人,到她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她当然想过告诉皇帝,但皇帝一向疼爱连城,未必就会责怪她。再说雍朝的公主郡主,养面首的大有人在。
见完太后,连城又去见皇帝。
皇帝在与太子和官员议事,夏汛受灾之地极多,工部户部忙得焦头烂额,有些重地方需太子前去督察,水利之事油水多,贪墨之事防不胜防。
太子向工部要擅长水利的人随行,可是工部尚书诉苦:“人全都派出去了,太子啊,你只是前去督察,用不着另外占人......”
太子有些郝然:“孤只是想要一位懂水利的人陪同,好时刻向他请教,方便孤查账。”
户部尚书灵机一动:“听闻谢少卿也懂些水利之道,太子不妨带他同去。”
皇帝点头,这倒是办法,谢寂不用做什么实事,他只要陪同太子即可,便下令让他们两日后出发。
议完事,两位尚书迎面碰上等在殿外的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