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邻星战役已经开始了一个月,原本还有耐性的泰坦帝国终于忍不住了。
这一个月期间,泰坦帝国的九支舰队轮番上阵,几乎每隔一天就对地球联邦的超空间加速器连同三座太空要塞发起一次协同攻击,目的是以连续不断的攻击来拖垮和消耗掉防御一方的地球联邦,迫使地球联邦这边无法补充损失的兵力,同时在不断的攻击面前导致士气低落。
但是在这种非常高强度连续战斗中,虽然每次的战报都能看到击毁至少两三百艘的地球联邦战舰,而且在三座太空要塞上的战斗也多次逼近要塞的核心区域,只是每次到达关键时候,地球联邦的援军就会赶到,发起反击,击退帝国的攻势,导致功败垂成。
一次是这样,两次也是如此,直到第六次要塞攻略战失败的时候,泰坦帝国的前线指挥官终于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殿下,地球联邦一直保留着充足的兵力,我怀疑他们选择在我们进攻时示弱来引诱我们的舰队更加靠近要塞来支援陆战部队,而陆战部队则是故意被放进他们的要塞内部,然后在用埋伏的优势部队将我们赶出要塞,同时为了支援登陆部队,我们的舰队需要不断的承受要塞火力群的打击,损失几乎是地球联邦那边的三到四倍。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我认为这是地球联邦那边故意设计的陷阱。”
坐在高台上的阿诺德皇太子殿下此时已经怒火中烧,他大声呵斥着自己的舰队指挥官:
“你这个废物,当初说是半个月就能拿下比邻星,现在损失了上万艘的战舰和数万的皇家精锐战士,你告诉我这其实是对面那些乡巴佬的陷阱?”
指挥官抹去自己额头的冷汗,坚持道:
“殿下,我们必须更换作战计划了,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将会是我们的舰队比地球联邦先疲惫,到时候局势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阿诺地殿下怒道:
“他们只有三支舰队,再强又能如何?我们可是有九支帝国舰队,就算强行推平他们又能怎样?”
舰队指挥官终于沉默了,他清楚并不是皇太子不懂军事,而是原本一片形势大好的比邻星战役,现在却是陷入了僵持中,不仅是太空中的要塞争夺战,就连比邻b星的地面战事同样也陷入了泥潭。
皇太子殿下增兵了三个帝国军团在短暂休整之后,开始大举进攻,但是进攻从一开始就并不顺利,地球联邦以地面的空军和近地轨道站上的太空战斗机部队积极支援地面战斗,并且地面上的预设防御体系非常完备,可以抵挡重炮和轰炸的坚固掩体工事加上强大的远程火力支援,让兵力占据优势的泰坦帝国地面部队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这都过去半个月了,帝国军团的前线也只是往前移动了一百多公里,这还不如雷德尔元帅走之前的样子呢。
指挥官犹豫了一下,还是提醒道:
“殿下,地球联邦的兵力补充速度实在是有些诡异,即便他们的战损只有我们的一半,这半个月来损失的战舰也应该有接近四千到五千艘了,这等于是一支满编舰队被打光了,但是他们的防御兵力却从未出现漏洞,不仅如此,他们的地面部队也应该得到了相当的增援,否则怎么能坚持到现在。”
皇太子的眼神阴沉不定,他咬牙说道:
“我已经向军部请求了新的援军,三天后就三支b级舰队和一支A级舰队到达,一同到达的还有两个帝国标准军团,我们必须在半个月内拿下比邻星,否则陛下就可能会怪罪我们,到时候你可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指挥官闻言面色大变,这可不是开玩笑,他可不是皇太子,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就算皇太子在信任他,这时候也不会保他的,所以他只能拿下比邻星。
没办法了,只能拼命了。
与此同时,对面的地球联邦军比邻星防御指挥部内,连线的作战会议正在展开,此时米达麦亚中将的表情就 沉稳了许多。
“这半个月来,我们消灭了泰坦帝国大约一万艘战舰,击伤的战舰也有三千艘左右,而我们的损失只有大约四千三百艘战舰,其中三千六百艘都是无人驾驶的战舰,同时我们每周可以补充大约三千艘战舰,所以在这半个月中我们三支舰队的总数不降反增,至于刚赶到的第七舰队,在后方进行补整和训练之后就可以和前线的舰队进行轮换,”
“除此之外,我们的地面部队也顶住了泰坦帝国的进攻,并且从太阳系赶来增援的两个克隆人战斗军团已经加入到了战斗中,补充的战斗机器人部队和其他支援部队也非常充足,”
“元首大人,您的计划非常有效,只要我们顶住他们的第一周攻势,后面我们的部队就会越来越多。”
莫白非常喜欢米达麦亚这位将军,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并且会坚定不移的执行上峰的命令,同时也会灵活的变通,并且及时将自己的需求上报。
莫白的计划其实也就是非常简单,就是用地球联邦现在日益庞大的军工产能来补充消耗的战舰和士兵,不管是无人驾驶的等离子驱逐舰和巡洋舰,还是地面军团中的克隆步兵和战斗机器人,都是地球联邦流水线上大规模生产出来的,而目前联邦的产能明显是超过了在比邻星前线的损耗的。
这还是在满足了对外销售的战舰和军工订单的情况下。
在这半个月期间,迅速增加的产能不仅补充了前线的损失和外贸订单,原本需要半年才能补充完毕的第八和第九舰队现在已经接近编制完成了,虽然其中超过一半的战舰都是无人战舰,战斗力也略逊色于前面的七只舰队,但是其战斗力已经在b级舰队之上了。
有鉴于此,莫白正式批准了太阳系的地球联邦太空舰队申请在月球基地建立第十舰队和在黑暗星域建立第十一舰队的请求。如果按照现在继续还在扩充的产能,再过一个月,第十舰队就能完成整编,只是这只新舰队的战斗力会因为无人战舰数量过多而有所下降,所以只能达到b级舰队的水准。
但是莫白并不在意,地球联邦这边在接战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完成每个月数千艘的战舰订单, 还有能直接扩编一支全新的舰队,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泰坦帝国比邻星一线再次增兵,也难以和补充速度惊人的地球联邦舰队比较舰队的后勤能力。
后来地球联邦复盘这次比邻星战役时发现,泰坦帝国的兵力和规模的优势,在最初的第一个月是最为明显的,以五支主力舰队的强大实力完全可以不计损失强行攻下比邻星,而地球联邦军那时增援的舰队还在路上,防守部队也没有和泰坦帝国交战的经验,雷德尔元帅拿下比邻星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雷德尔元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战术,试图试探联邦的防线和防御措施,然后找到弱点一举击破,平心而论,这种稳妥减少兵力损失的战士并没有什么错误,也可以说是老元帅稳健一面的表现。
但是在当时而言,这种战术却给了地球联邦军增援到达的时间,尤其是地球联邦拥有一座小星门这种事情神族根本没告诉泰坦帝国,这导致雷德尔元帅认为至少三周到四周之内,不会有大规模的增援赶到。
实际上根据地球联邦拟定的应急计划,驻守火星的第四舰队一直有一支机动分舰队处于随时可以出发的状态,甚至还有一支装满了补给物资的船队一直停靠在码头上,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准备手段加上星门,让第四舰队的先遣分舰队在第五天就到达了比邻星。
有趣的是,比邻星的超空间加速器及其周围空域,被地球联邦布设了大量的太空机雷,这种机雷加上电子干扰卫星阵列,让泰坦帝国舰队对于比邻星加速器后方的相当部分区域都无法侦查,所以第四舰队的到达直到三天之后才被泰坦帝国发现,就算如此,因为这一重要的情报也因为情报官判断为定期为比邻星补给的船队而忽略,而情报官给出的意见是基于重力波动而检测到的应该是运输船,这一判断的错误是因为他们对地球联邦的舰船参数和性能不熟悉导致的。
战场信息的缺失可以说是雷德尔元帅判断出现偏差的最重要原因,这个失误也影响到了后续他留给阿诺德皇太子殿下的作战计划书,虽然作战计划中也提到了地球联邦军方不同寻常的增援速度,而皇太子殿下的骄傲也让他忽视了这一点。
泰坦帝国的前线指挥部判断他们在比邻星系战斗的初期,战力上的优势大约是三比一,而在皇太子到达之后,集结了比原本更多的兵力,所以现在的战力优势应该达到了四比一,只是让前线指挥官疑惑的是,如此激烈的攻防战持续了一个月,光泰坦帝国损失的战舰就有差不多一万多艘战舰,这相当于接近三只b级舰队被打光了,计算对方也有要塞的优势,战损也至少有他们的一半,六千艘战舰等于对方的一支主力战舰直接消失了。
可是对面的地球联邦舰队,每天用于防御的舰队却是丝毫没有减少,防守舰队的火力也依然如故,这让泰坦帝国的战地指挥官是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上报,敌人正在拼死抵抗,优势在我。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第一周之后,增援的第四舰队就全部到达了比邻星,并且在要塞防线后方的大型空间站和临时港口停泊,然后地球联邦就开始了三只舰队的轮替防御的战术,在第五舰队防守了一波泰坦帝国的攻击之后,立刻由第四舰队接替防线,接着下一轮就是第六舰队,
原本这样的轮换防御在坚持了到了第二周之后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损失的速度基本赶不上补充,这并不是说光补充战舰数量就可以的,即便超过一半新补充的战舰都是智能化的无人战舰,但是剩下的战舰也是需要人来操作的,而且临时补充过来的战舰官兵也需要时间来熟悉战舰,不可能第一时间就送他们上实战的战场。
好在这种情况也就维持了几天,因为从黑暗星系赶来的第七舰队也在第三周赶到了比邻星系,这使得在比邻星地球联邦就拥有了四支正规主力舰队,并且第七舰队还带来了在家园舰队的远征军军校毕业的五千多的舰队军官,以这些有过一定经验的军官为主体,缺编的战舰官兵很快就补充上了,短暂的训练之后,这些舰队官兵操作的战舰就加入到了第二线的战斗中去。
而泰坦帝国的几乎不间断的攻势,在一开始的确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新的士兵和军官在经过了一开始的紧张之后,严格的训练加上有要塞作为支撑点,最重要的是,最前方最危险的位置上,顶住泰坦帝国最强火力的并不是他们,而是无人驾驶的等离子驱逐舰和光束炮巡洋舰。
仅仅依靠无人战舰肯定是不行的,混编其中的往往是皮糙肉厚护盾强度最高的战列舰,他们的身后还有护盾舰作为支援,最后是因为防御状态时,战舰往往可以将大多数的能源输送到护盾发生器,而进攻的一方还需要兼顾高速的机动性,这样护盾的能量自然会有一定的下降,这样的情况下,地球联邦战舰处于防御时,护盾比对面进攻的泰坦帝国战舰普遍要高。
就算是一炮换一炮,地球联邦的同型战舰也更能抗,这还不算要塞上的主炮和火炮阵列,尤其是那些要塞炮,火力和射程更是远超战舰的舰炮,这也就导致了地球联邦的战舰除非被彻底击毁,否则受损严重的战舰就会返回战线后方,由后排的战舰补上位置,这样情况下,实际战斗中地球联邦舰队真正战损的战舰一大半都是可以通过维修回复战力的。
比邻星的大型空间站内就有设施完善的战舰维修工厂,全自动化的维修配合模块化设计的战舰,这样损坏的战舰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恢复战斗力。
相对的,泰坦帝国最近的战舰维修处远在菲比23星系,还是一个二级维修处,根本无法满足数以千计的损伤战舰的维修工作。
此消彼长之下,比邻星战役的平衡天平开始朝着地球联邦一边倾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