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俘虏干的活最多最重,图兰可以休息的时候,俘虏还要去山里砍伐木材。
殿下召了东丰县的工匠来,要在神护岭的西面建房子。
那里地势相对平坦,附近有河流经过,适合建村落。
等村子建起来,他们就可以从地穴里搬出来了。
对此,图兰是有一点点担忧的,他们住地穴是为了冬日保暖,搬到地面居住,冬日岂不是要冻死?
但是殿下仿佛知道他的担忧似的,等神护岭西的木头房子建完,刚好是十月,已然有些冷了。
东丰县的木匠与泥瓦匠联手,在房子里用土坯砌了床,底下挖了炕洞,铺彻大块平板石,外头竖起了用圆木制作的烟囱,正对后墙右角。
炽火其下,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火炕——这是泥瓦匠告诉图兰的。
当然, 究其源头,还是殿下教的。
屋里的土炕晾好后,图兰和族人于十月中旬搬进了分配的房子里。
周围邻居还是从前的族人,只是他不再是白河下游岸边的莫族人,而是神护西村的村民。
入住不久后,东丰县又运来一批崭新的木制农具,分发到每家每户。
之前他们开荒用的农具都是殿下从东丰征用来的,当时东丰的木坊正在赶制新农具,如今制好了,便将从前征用的收了回去,还给东丰县百姓。
图兰在山里挖了一株朹树,用新农具在家门前种上了。
朹树的果子红彤彤的,酸酸甜甜很好吃。
来年秋天便可以吃到了。
朹树种下不久,族里……哦不,村里设学堂了,教辽东的文字和种田的知识。
孟先生、韶光姑娘和东丰县的先生轮流上阵,谁有时间谁就来授课。
相较来说,孟先生来的最少,因为他很忙。
殿下走后,所有的重担都落到了孟先生头上。
赤勒寨拓建重修完毕后,孟先生领着那些俘虏开始了大规模的铺路。
据说,这是殿下临走前、交托的最重要的任务。
一开始,图兰以为殿下只是想在泥土地上铺上一层水泥砂子,改变雨雪天气泥泞难行的情况。
当那条水泥路从赤勒山脚不断往南延伸,好似没有尽头的时候,图兰才意识到,他想的太过简单了。
是的,他想的很简单——楚襄命孟镜明领人铺路的原因不是为了改变路况,而是想以此处为试点,从北向南,建立起一个邮驿系统。
想始终保持住对奚、莫两族的控制力;想在未来北上解决丹族九部这群隐患,那么便捷的交通与顺畅的物资运输途径是必需的。
所以临走前,她给孟镜明留下了一张图纸。
以赤勒山为始,往南,途径东丰、海原、固山、虎阳、庆云、九汤六县,至永宁止。
在以上诸县城之间,铺一条驿路出来。
途中,每隔六十里,建一木头方堡,为递运所,负责运送从永宁来的官方物资与各种军需至各县。
永宁早已从南向北铺设这条驿路了,即将铺至庆云县。
楚襄返回永宁之时,也是特意顺着这条线路走的。
每途径一个县城,便征用陶坊与工匠,教其烧制水泥,并募集人手铺路。
她去时,带了五百三十一人,回来时,身边只剩下了负雪与罗营两人。
其中战斗力最强悍的三百人留在了赤勒山,平时帮助奚莫两族的青壮习武训练,若是丹族的其他寨子来犯,他们便是中坚力量。
途径每个县城时,又依次留下了四十人。
一方面是为了监工、维持秩序,一方面是为了及时传递消息。
待她回到永宁,会陆续往各县城填补人手。
规划中的邮驿系统就此开了个头,而真正建成、完善运行也许需要几年的时间。
期间光是付出的人工成本就能让楚襄的家底受到重创,可是没办法,这是必须做的。
她不能像楚熠那般肆无忌惮地过度劳民——必须按时按量的支付工钱或者用粮食取代酬劳,以稳定人心。
楚襄暗自下定决心的时候,系统在她脑子里唉声叹气十来遍。
“我怎么就不是个基建系统呢!现在回炉重造还来得及嘛。”
“怕是来不及了。”
“……”
眼看系统要哭唧唧,楚襄改口道:“其实我不是说你来不及了,我是说我此时去平县怕是来不及了。”
彼时已是八月中旬,要不是有赤勒寨这一出,她本该七月初就去平县的。
棉花这个时候需要修枝整枝,这是增产的关键。
好在春耕之时,她已将棉花种植的详细事项都交给了司农与百姓,但愿他们上了心,自行修枝整枝过了。
楚襄走时,星回曾请求一道南下,被他师父孟镜明拦住了。
“字认识几个了?学业有所成了吗?武艺有长进吗?还是先前三脚猫的水平吧?你跟着南下,是想赖着殿下与负雪姑娘处处照顾你吗?”
师父从前不让他出门,也只是跟他说南边有坏人,从来没有像这样把他数落得一无是处。
他也从未见过师父这般疾言厉色。
本来啥事都不往心里搁的少年,头一回羞耻心爆棚,默默低下头去。
楚襄微微皱眉,但没有说什么。
这个看起来咋咋呼呼的冲动少年,二十年后,是北海国的一国之主啊!
他此时年纪还小,是需要人监护教养的,她不能保证可以好好担负起这个责任。
而孟镜明作为星回的师父,自然是处处为星回着想的。
还是让星回留在族中比较好。
楚襄就这样走了,着急回平县办棉工坊。
到了平县一查,棉花长势很好,可见司农和百姓将她的话听了进去。
楚襄这才转而征用平县的木匠们打造木棉搅车和脚踏纺车。
棉花加工成棉布,起码需要经过轧棉、弹棉、纺纱、浆纱、绕纱、走纱、染纱、织布等多个工序。
轧棉就是取出棉花里头的棉籽,需要用到搅车。
搅车架构相对简单,就是在一个方形木框里竖起一根木架,木架上装两个轧辊,两人摇动轧辊,两辊就会反向旋转。
这个时候喂入棉花,受两根轧辊挤压,棉籽便脱落于内,棉花出于外。
大燕没有搅车, 楚襄只能画了图纸,让木匠们临时打造。
纺车是有的,主要是手摇的,效率不如脚踏纺车,所以也得改进。
好在时间比她想象得宽裕一些,距离棉花吐絮还有半个多月,木匠们有足够的时间。
等待棉花吐絮的间隙,楚襄时不时就去船坞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