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齐敲定了合作事宜后,夫妻俩回家就和王素梅说了这事。
王素梅能有什么意见?她就只管在卖东西照看着就行。
“你俩做主就行,买院子的事得上点心,你俩学校那边新南院里的院子啥样?我想去看看。”
陈奕:“等周齐给信了,人家要是还卖,咱就去看一下。”
他记得那个院子有七间屋子,院子里的空地也有七八十平,如果买上,宋亚辉的住处直接解决,货物还能直接堆在院里,他和姜馨玉也能有单独的房间了。
晚上姜馨玉兴奋的睡不着,孩子拉臭臭了她还能心情愉悦的收拾。
第二日她拿着自己制作的读物去了美术出版社,等了近两个小时才见到主编。
办公桌前,主编大致翻了几页就停下了动作,“中文混合着英文的读物?你把英文去掉,再重新拿着东西来,等到明年,社里资金更充足些,我们再评估你这本读物是否具有可出版性。”
姜馨玉:“…?”
搞错没有?
“主编,市面上还没有这种中英文结合的读物,这本读物就是为了给…”
主编伸手打断了她的话,“正是因为没有,所以才让你去掉,你看看我们出版社出版的读物,哪有这样的?纸张尺寸是合规矩,但彩色的造价不低,你也没有名气,出版后投入到市场上,都是有风险的,说句实话,不是看在你是华清大学生的份上,我都不会抽出时间来见你。”
姜馨玉看他眉眼间都是不耐烦,心里自然也有不爽。他刚才囫囵的看了几眼,她没感觉到被尊重,可这位主编说的对,人家来见她已经是看在大学生的名头上给她面子了。
她这本读物如果没了英文,就丧失了制作的初衷。
而且照这位主编的意思,就算她把英文去掉了,因为各种原因,这本读物有很大的可能没有机会出版。
看到她明显变淡的神色,主编意识到刚才的态度有些急躁,缓了缓语气说道:“姜同学,你这个点子是挺不错,每一页的色彩搭配看起来都很舒服,但我们出版社不能冒着风险开这个先例,你要知道,市场上没有出现过的东西都是有风险的。而且我们社里能出版哪些、能发行多少,限制很多,如果你要出英文,应该更加正规些,而不是以这样图文、中英结合这样随意的形式,也不该来我们美术出版社,正儿八经的英文读物该去人文学社那种出版社投稿。”
姜馨玉点点头,“好的,我知道了,多谢主编拨冗前来见我。”
主编点点头,客气说道:“你的内容很有新意,色彩抓人眼球,画风活泼,如果专门制作连环画,我会给你一个机会。”
出了出版社,姜馨玉长出一口气。
不远处的街面上就有书店,等再出来后,她手上多了几份出版社不同的报纸,上头印有详细的地址和邮编。
她是被刚才那位主编打击到了,但她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不想这样打水漂,她准备去复印几份黑白的,再画几张彩色的,每一张纸上都写上她的名字,投给几个不同的美术出版社,成就不成,不成就算了,她再琢磨别的。
石头胡同里,张奶奶正坐在门口缝着鞋底子,见她回来忙喊道:“你先别回去,今天邮递员来送信了,有你的信,我帮你收下了。”
信是陈秀云寄来的。
信中她妈说她们走后没几天她就去市里参加了考试,考核通过了,市一中也愿意接收小川去学校上学,等住宿问题安排好后,她就去市一中教书了。
说了自家的事情后,陈秀云又在信中说了范涛的事。
范涛确实被烧成了灰,姜翠翠一家把他的骨灰迎回家安葬了。
凡是参与了那件事的人都被绳之以法,姜翠翠打了公职人员,那位同志也不追究了。
“…范涛下葬后,你大姑一家特意来了家里感谢,让我帮她们对你们说一声谢,她还说,她打的那位贾宏同志和那件事也有牵扯,但他却没出事。我虽然不知道她说的话能不能信,但宋桂芳的兄弟宋志昆也来了一趟咱们家,说贾宏调查过你和陈奕的档案,说他风评不好,让我们小心他。我从市里考试回来的当天下午,隔壁的张兰香说有个陌生的三十岁上下的男人来村里打听你,我怀疑就是那个人,好在你们一年到头也回不来两趟,应该没什么事…”
姜馨玉看完后皱起了眉。
脑海里回忆起贾宏那双带着恶意侵略性让人生理不适的眼睛。
窦海洋一行人都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贾宏却依旧好好的。
或许范涛的事真和他没关,但那双恶心人的眼睛和宋志昆的提醒让她严重怀疑这个人身上有人命,他兴许犯过法。
只可惜她好像做不了什么。
家里人都忙,她提前把饭做好闷在锅里等她们都回来。
人齐了,她把范涛的事说了,贾宏的事不清不楚的,说出来平白让人担心,她就隐去了。
王素梅叹气说:“好在真相大白,可惜范涛年纪小小就遭了难。”
宋亚辉啃着鸡蛋糕,回忆起过去学校里范涛的那股欠揍劲儿,再想想他人都没了,心里多少有点惆怅。
几人在院里吃饭,姜馨玉盘账记账,陈奕抱着找妈妈的姜晏进来。
“你今天去美术出版社情况怎么样?”
姜馨玉有点不好意思说,想她画的时候兴致勃勃,看了的人都说好,她自己也信心满满,结果呢?多少有点没面子。
她把情况说后,他沉吟片刻后道:“你要不要试试多投几家出版社?”
读物他看了,内容积极向上、充满童趣、还能学习英语,其实挺好的。
姜馨玉:“我也是这个打算。”
孩子揪着她的衣领让她没法做事,她干脆把她妈寄来的信递给他。
“贾宏的情况我没说,我见过他一面,这个人有点邪性,不像个好人,宋志昆说…”
陈奕把信看完说道:“以后能不回乡还是别回了。”
姚献民的事是一个教训,如果他出了国,她回乡出了事,他不是鞭长莫及?
她点点头,“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