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场宴席,宾主尽欢。

待孙世宁走后,知县才松了口气。

一旁幕僚则奇道:“东翁,这孙公子虽然是外戚出身,但我朝以来一向禁断外戚,何如此交往?”

“一旦惹得清流不快,仕途就悬微了……”

知县则擦了擦汗水,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已然是累的够呛。

一旁的丫鬟连忙送上了冰刨,连吃了好几口才缓过劲来。

他脸皮微松,开口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陛下三令五申,前朝殷鉴不远,所以重商得其利,缓民解其困,而重中之重的禁党安朝堂。”

“如今科举不选重臣主考,乡试、会试减繁,就是为了禁止党争。”

说到这里,一旁的幕僚连连点头。

这是大明公报常年累月的宣讲,也是历年来会试的要点,读书人一直引以为戒,记在心中。

党争,疲农,乏银。

这是前明的三大弊病。

民间还总结另外两项宗禄、贪腐,合计五项。

“如今内阁中阎首辅威望卓着,朝堂还算稳固,但党争却隐入了暗地。”

知县摇摇头,感慨连连。

幕僚眉头一蹙,他也是秀才出身,对于官场并非是一知半解,也算是了解颇多了,但这番话却仍旧让他疑惑。

“可是陕西勋贵?亦或者南、北之争?”

“非也。”

知县站起身,面露惆怅:“勋贵之根基在于军队,可各省有巡抚,如今又设置了总督,陛下右武之心朝野皆知。”

“我记得,在绍武初年,还是有总辖数省的统制,但如今早就被废除。”

说着,他饮了口茶,见到后者面露疑惑,眼眸之中满是探究,才继续道:

“湖广一分为二,南直隶一分为三,现在哪有什么楚党,东林党了?”

幕僚恍然,但脸上的疑惑确实更甚。

“那党争为何?”

“现在之争,为理念之争。”

知县轻声道。

“昔年,心学和理学争闹不休,但只要八股文在一日,理学就不会趋于下方,游刃有余。”

“但如今,八股只在于童试,乡试和会试皆用新法,长年累月之下,自然就有了新想法。”

“不会吧?”幕僚大惊:“我理学数百年不坠,心学何来占据上风?”

知县闻言,沉默了些许,面露惆怅:“非心学,而是秦学。”

“秦学?”

幕僚瞠目结舌。

在他的理解中,这是宋时的学派,鼎鼎大名的张载四句言,流传千古。

但不是早就泯灭在理学的压力中吗?怎么还死而复苏了?

“非宋时理学,而是江苏昆山人顾炎武,尊称为亭林先生,他在陕西华阴讲学,数载以闻,后来被招入北京,参与到《前明史》之中。”

原来是他……

对于顾炎武,幕僚知晓其在陕西的大名,不曾想竟然创建了一个学派,而且还越发的威名起来。

但要是说压制理学,那就有点天方夜谭了。

“其讲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利国富民,空谈误国论等,已经在北京闯出了诺大的名头,不少的功勋子弟,以及国子监生都听其讲学,可谓是名重天下。”

知县羡慕道。

“听说,在朝中有郑森、黄宗羲、王夫之,朱之瑜,方以智、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等为友……”

“首辅阎崇信甚是喜之,尤爱其重商之说,朝廷大得其利。”

幕僚闻言,可谓是被惊的目瞪口呆。

“那,那陛下如何?”

“陛下漠视不言。”知县叹道:“但有时候默认,也是一种确定啊!”

由顾炎武主张秦学,十几年来已经在朝廷上下获得了不少的认可,更是博得了许多勋贵们的喜爱。

尤其是秦这一字为命名,一群武夫只知道自己家乡与之有名,哪里晓得其内里,再加上朝廷和皇帝不反对,立马就争先恐后的让子嗣拜其为师。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难度极低,然后迅速的普及开来。

而心学则是自下而上,再加上有被秦学吸收吞并的危险,已然趋于弱势。

理学作为几百年的官学,扎根于科举,自然非等闲而可视之,一直与其暗地里搏斗。

所以朝廷如今的党争,皆是依附在两派思想下的。

内阁,八部,都察院,地方文武,他们的态度不是区区一个知县能够打探清楚的,此时如同雾里看花,瞎子走路。

让他明白,自己别无选择。

只是皇帝御宇多年,威势极重,谁也不敢乱来,只能斗而不破,暗自插刀。

“也就是说,孙家是秦学?”

幕僚大惊:“东翁?”

“吾不知。”知县摇头苦笑道:“孙家虽然只是伯爵,但后头可是太子爷,这些年来一直沉默寡言,谁也不知道他的立场。”

“刚才宴席上,我一直在暗示明示,打探一下底,这位孙公子滴水不漏,瞧不清楚啊。”

幕僚闻言,脸色煞白。

孙家如果心向秦学,那么太子十有八九也就是秦学,也就是说未来几十年秦学甚至会一举打败理学,成为正统。

所以摸清楚其状态,也能更好的了解太子的想法。

但,太子的想法与皇帝能一样吗?

一样最好,最怕不一样……

子不肖父,这是多少帝王废黜太子的先声。

像太祖一样的可不多。

如果真的打探清楚了,太子动摇,那对于朝堂来说,不要一场大地震。

但对于知县来说,他就是个棋子,这样的态度一旦被打探清楚,就成了火引,很容易惹得雷霆大怒。

“东翁——”

“幸好孙公子滴水不漏,这样最好不过了。”

知县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安稳最好了。”

幕僚也重重点头。

文官们最讨厌的就是秩序紊乱,习惯于稳定。

因为但凡涉及到站队,虽然是快车道,但机会实在是太小,危险又过大。

如果秩序不变,按部就班的升官才是首选。

离开了县衙,孙世宁坐上马车,眉头一蹙。

“这党争,都连绵到了地方吗?”

绍武初年,朝堂上是陕楚勋贵独大,然后陕、南之争,再之后勋贵完全沦为了看客。

在赵舒致仕后,阎崇信虽然威望颇高,但对于内阁却无法达到赵舒那种一言决断的地步,只能有限度的控制内阁。

如此,因为权力的分配,阎崇信和朱谋就暗斗起来。

也正是因为两人同样属于勋贵,一下子就把勋贵体系撕破,各为其战。

朱谋更偏向于陕西等宗亲文官,而阎崇信则偏向于南方。

这不能一概而论,分人以待。

但孙世宁却发觉,近两年来,理念这玩意成了武器,百官们不自觉地就开始站队起来。

他站的最高,看得清楚明白。

表面上来看阎崇信支持秦学,但他是汉中人,从小到大学的就是理学,内心里一直都是理学。

而朱谋则不提,只读过几年宗学,后来在官场历练多年,在皇帝的提拔下不断升官,其学问只是普通的童生罢了。

所以他虽然倾向理学,但只是把它当做工具罢了,一旦坐上了首辅之位,定然是抛之不管。

孙世宁滴咕道:“秦学偏向利,而理学则务虚,难啊!”

正所谓遇熊掌不可兼得。

读书人对于理学虽然厌恶,但只是恨其不振,对于朱子可是敬爱有加。

同样,秦学经世致用,重商重民,不可否认是真切之理,但却忽视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两者都有缺憾,都有利处,实在是难以抉择。

孙世宁心中自然是倾向与理学的,但由于孙家人的身份,他不敢有丝毫的泄露。

他这一趟,只是回家祭祖,顺便参加乡试罢了。

孙家在代州的振武卫,他们一家是卫所军户出身,如今的振武卫并入代州,成为了振武乡。

有明一代,军户虽然凄惨,备受奴隶、欺压,但在科举中却有不少的成功,常年在进士榜单中占两三成。

如张居正,孙传庭等,都是军户出身。

在孙家,孙传庭的九世祖孙成,在洪武年间被任命为振武卫百户,由河南省汝宁府光山县孤树里村迁居山西代州,后遂安家于此。

六世祖孙凤开始鼓励子孙习文,五世祖孙歧、高祖父孙宗派、祖父孙嗣约、父亲孙元震均中过举人。

可以说,孙家在代州是书香门第,世代都有读书人,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

一路上,乡三老,士绅出乡三十里迎接,几乎堆到了城门口了。

孙世宁汗颜,只能谦虚的坐上了马车,回到了老家。

其一座五进的大宅院,门口两只大狮子,可谓是威风八面。

虽然比不上京城的伯爵府,但在地方上也是大院落。

祠堂祭祖且不提,其父之坟早就迁到了祖墓之中,族老亲友满含热泪。

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孙世宁当然明白,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孙家成为了伯爵,女子成了皇后,自然要对这些亲戚们进行照顾了。

可惜孙世瑞这个伯爵,常年在外为官,也没回来几趟,照顾都很难去说。

孙世宁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自然要好好巴结了。

不过,孙世宁却只愿舍下一些钱财,并将孙家在代县的千余亩祖地全部捐给了祖中,充当祭田。

祭田源于先秦,至宋时明确成为宗族制度中重要构成。

在“事死如事生”的宗法思想要求下,祭祀祖先郑重其事,十分隆重,耗费甚大,这就需要宗族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来支撑祭祀礼制的延续,在这种情形下,专门用于祭祀费用来源的田地就出现了。

在民间,祭田是公产,是不允许转卖继承的,所以转卖祭田最轻的也是流放。

族亲上学,修渠,修祠堂,都是在祭田中出。

同时,如果族亲们实在揭不开锅,也可以向族中借钱,这也是祭田的功能。

所以自古以来,越是大的宗族,其祭田的规模就越大,越是能惠及族亲。

然后族人当官,再反馈回来进行捐田,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鼎鼎大名的范冲淹家就一次性捐赠了几百亩,使得范氏经常出人才。

据统计,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民间两到三成的土地,都是祭田公产,规模极其庞大。

而孙氏的祭田则多年来只有两百余亩,孙世宁一下子捐了千余亩,立马受到了族亲们的爱戴。

穷人可以低租来租赁祭田,更是在饥寒交迫之时低息借钱,子嗣更能请得名师,将来有出息。

一些孤寡老人也几乎是祭田供养。

这惠及孙氏所有人。

几个想开口给自家求和一官半职的族老,只能张了张嘴,什么也说不出来。

对普通人来说,宗族不仅提供保护,还能借贷度难关,而朝廷除了交皇粮,根本就没好处,自然是亲宗族而远朝廷。

皇权如果真切的要下乡,只能平均土地,将祭田收归朝廷,但这阻力太大。

土地一旦均掉,朝廷必然无法承担起祭田的养老、学堂、借贷、储蓄等功能。

孙世宁爬上山坡,远眺孙氏一族的聚居地,百五十户人家,两三千亩地,八成为旱地,两成为水浇地,在山西也算是富裕之地了。

他踏步在黄土上,瞅着庄稼地:“族中现在多种什么?”

“玉米包谷,麦子,还有红薯。”

谁在他身边的,是族中的秀才孙世茂,三十来岁,今科也要赴乡试。

与普通的读书人一样,他较为清瘦,带着方角巾,一身半旧不新的长袍,显露其家中的平常。

他感叹道:“这时节好了,这红薯虽然吃着烧心,但总比以往那些青黄不接的时日饿肚子强。”

“红薯不是可以做红薯粉吗?”

孙世宁不解道:“那玩意儿做成粉条,跟一只半只大的公鸡熬煮,味道可着实不错。”

“穷苦人家,舍不得磨坊钱,将就着吃着。”孙世茂轻声道:

“枝条可以喂猪,鸡鸭也能吃,所以那些穷苦人家都喜欢种红薯,量得多。”

孙世宁叹了口气,从小他就是锦衣玉食,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但也能明白,穷人着实不好过。

在这乡间,哪有什么秦学,理学,百姓们只知道埋首于土地,为一年的温饱发愁。

“甜菜,你知道吗?”

“在下不知。”

“那是一种可以做出糖的东西,最适合在咱们山西一带种植,糖可贵得很,是个很好的赚钱机会。”

孙世宁想起皇帝的言语,忍不住地建议道:“在一些山脚旮旯种下甜菜,熬煮成糖,这可比种粮食赚得多。”

“过段时间,我就找一些种子过来。”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神武天帝娶贾元春海外建国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秦时之血衣侯传奇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大宋圣天子红楼:从状元到皇帝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逆天换明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丰华传仙武水浒,打造最强水泊梁山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两宋传奇为兵权坑杀我,爆兵百万西凉铁骑秦皇纪回到远古带领部落一统华夏明公本驸马热武器自由,开荒怎么了?国公凶猛快穿:配角掀桌子,放飞自我即鹿大秦:多子多福,开局截胡吕素!始皇让我当二世,不小心延续千年我在古代发家致富路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末世从封王开始制霸北美:从一战劳工开始一战开局自带小女仆,我已然无敌穿越乱世之风云夺帝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汉末少帝寒门新贵:我的媳妇都是大龄宫女无敌县令的故事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不科学游戏少女吃绝户?我搬空侯府库房嫁残王红楼群芳谱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一世唐人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战国野心家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穿越大康王朝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大秦太祖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战国野心家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家母,武则天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我一个贪官抢两个民女有问题吗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我是正统我怕谁肝在水浒,唯我独尊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鼙鼓揭天破宋来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从选妻开始,打造最强大夏大明1860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强明:我将现代物资搬运到大明掀翻满清,华夏大航海时代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壮王汉末之全面开战三岁无敌小皇孙朱元璋到现代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古玉穿越公子崛起三国之风起扬州陶李恋:宫廷异闻录异世年令营我没有,你胡说,拿证据出来啊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北宋群英录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远东新纪元1630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殖民大明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大秦:开局祖龙先祖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家父是康熙从穿越开始特工生涯尘雾中的特工我的谍战日记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