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人细问道:“可否具体说说?”
奚宝意便说:“想卖些新奇的用品,最好找一个治安好的,店面不用太大,但是要客流量多的位置。”
牙人摩挲了一下下巴,同她说:“有倒是有,但是不知道符不符合奚娘子您的要求。”
这边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来,唰唰地翻了几页。
便指了其中几处给奚宝意看,“这三处与您说的要求大差不差,您看看可行?”
又细细给奚宝意介绍起来。
第一处位置最好,位于西街正中。原来是个金银铺子。但是临山县实在是购买力不强,经营不下去倒闭了。
第二处位于西街临近城门口的位置,客流量很大。只是来来往往的人员很杂。又常有许多牛车马车停在城门口处,容易遮挡店铺门面,卫生比较难打理。
最后一处则位于西街巷巷尾,环境清净。只不过周边都是一些书肆茶馆,离县学也近,来来往往的都是读书人。
奚宝意看了又看,觉得三处都不大合适。
“再没有了吗?”
“没有了,但是小人可以帮您留意着。”牙人无奈地说。
奚宝意也只能同意。
县城不大,商用街只有东街和西街。西街是卖吃食的,东街的铺子又很是有限,好的位置早被人家挑走了。
她想了想又对牙人说:“你帮我留一下东街中的那家金银铺子,再帮我留意一下其他合适的,三天后我再来。”
说完放了半两银子在桌子上。
牙人伸手拿过,连连应声:“自然可以,奚娘子放心,小人肯定尽心。”
之后,庄老太几人便赶着牛车回了家。
刚一到村口,大老远儿的几人就看到一瘦削的身影倚靠在路边的树上。
奚宝意这才发觉卫流好像长高了,现在看起来得有一米七八的样子。
只是依旧清瘦,穿着棉衣也能看出来他肩很宽,显得脸很小,腰很细,腿很长。靠在树干上,与周围雪色好像要融为一体。
一张俊脸在阳光下白的发光,如妖似媚。
奚宝意突然想起以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具体的她不记得了。只知道大概意思是:天地之间,除了雪色,他便是唯一的绝色。
一个男人,怎么如此好看。
此时,卫流显然也看到了他们。
本来魅色的面容上扬起一抹清澈的笑,站直身子。
等到牛车刚一靠近了些,他便小跑几步直接跳上了车,惊得几人哎呦声连连。他没听庄老太的埋怨,只伸手一揽,将奚宝意的腰身揽入怀里。
“怎么才回来?”
车上人多,东西也摞的高,看起来俩人只像是挤在一起。
奚宝意偷偷伸一只手,将他放在她腰间的手握紧。猜想应该是等了不少时间,摸起来手指冰凉。
卫流顿时笑的更灿烂了,看她的眼神妖得像要成丝。
奚宝意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她身上从没有那些世俗的枷锁。卫流也不咋看别人脸色。
换成别人大庭广众下如此亲近,那得是要羞恼起来,怕人说是不成规矩。
但奚宝意搞起这些小情趣来得心应手,同好看的人这般暧昧她自己也是极快乐的。
卫流爱死了她这样。
一下车,手脚麻利地搬东西进屋子。
现在她俩房间里的东西都是卫流在收,卫生也是他做。
有时候奚宝意换下来的衣服忘记了或是没找到好机会丢进空间洗衣机洗,就放在桌子上,卫流看到了还会偷偷打盆水,帮她洗了。
如此体贴听话,换来了奚宝意夜里更娇声娇气的阿流。
等到卫流忙完,奚宝意就把今天给他买的东西都一一拿给他看。
...
日子逐渐有意思起来。
人的心情好,就会觉得山高水清,就连冬日的雪落都是浪漫的。
奚宝意目前的心情就是这样。
新工坊由于建的时间在冬天,也不着急开工,所以奚宝意给的时间很宽裕。
建新工坊第四天,卫老头晚饭的时候唉声叹气地提起一件事。
前一天上山砍木头的时候,因为山里的雪结成了冰,有一户人家的小子没踩稳,摔了。
请了村里的村医看了,倒是没摔断腿,就是当时疼得很,得养几天。
那小子和卫流一般大,被背回家的时候卫老头也在,不由得心疼起来这些小辈。
奚宝意听了,眉头禁不住地皱起。
“爷爷,这事我怎么不知道,那户人家没说什么吗?”
卫老头以为她是担心进度,皱着脸解释起来:“没摔断腿,他也是不小心的。不会耽误多少的,人家说了换他弟弟来替他,我也同意了。”
奚宝意要说的不是这个,显然卫老头意会错了。
她缓了脸色,同卫老头说:“爷爷,这算工伤。按理来说医药钱应该是我付的。以后这种事您要及时告诉我,不然我怕人家有不好的心思。”
卫老头对这种说法不理解,“他自己没站稳,也要赖咱们啊?”
这个时代没有工伤的说法,不管是在哪做工受了伤,主子家怜悯兴许能打赏一二,是万万没有补偿这事的。
奚宝意不管别人,但至少她是想做个讲求人文主义的管理者。
所以吃了饭 她就让卫老头带路,她手里拿了二两银子,二人一起去了那家探望。
奚宝意看了那少年的伤处,确实是轻伤,这才放心。
他娘看着银子感动不已,却又有些不好意思收下,奚宝意却强硬地将银子放下,便走了。
只说让他好好养伤,他弟弟也不用去了,在家里好好照顾他哥就行,工钱照发。
随后又去了村长家,重新商议了工钱。
寒冬腊月的,又要上山砍树搬石,还要清雪建房,她决定把工钱从一天五十文涨到八十文。
又说要把身体安全放在第一位,碰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停工一天。有谁受伤了,经过村医诊断过,家人还可以去她那领取工伤补偿和医药费补贴。
这事第二天上午就传遍了村子,有许多相熟的妇人特意去了那少年家,确认是不是真给银子了。
得到肯定回答后,又一传十地闲话出去。
卫家因为这事又成了村中热门话题。
大家都说这还得是一个村的关系,人家卫家心善又仁义,以后做工啊,就得去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