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萧盼盼的一番说明,李治那懊恼不已的情绪又从心底里涌了出来。
追赶自己的父亲,是他从不讳言的愿望,但这种追着追着却背道而驰的结局,着实让他难以接受。
武媚娘能感受得到自己丈夫的难过,于是她将他搂进了怀里。
对于李治来说,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哪怕他知道了这个女人未来做的那些事,他也愿意真心的去亲近她。
萧盼盼如果知道了此时李治的感受,多半是会感慨的,因为总的来说,李世民和李治都有很重的情种特性,尽管他们都有后宫,但也都独独最爱自己的妻子。
当然,并不清楚李治此时心境的萧盼盼自然不会有什么感慨。相反的,她还在继续往李治的脆弱的小心脏上磨刀子。
“造成大唐地缘危机的两个重要节点,一个是吐蕃,一个就是辽东。吐蕃崛起对大唐国防环境引起的倾覆式影响,我之前已经说过了,现在着重聊一聊辽东方向的国防问题。”
萧盼盼顿了顿,“事实上,这不止是辽东和朝鲜半岛的问题,这关系到整个东北亚政治秩序的构建。”
这样的说法,让颇有政治敏感度的李治抑制住了自己当下情绪,他重新坐直了身子,认真的注视起了光幕。
不止是他,太宗皇帝也在认真倾听,李隆基自然也不例外,至于李隆基之后的时代,听是在听,但他们都知道听了也没有多大用处了。
“总章元年,也就是李治四十岁这一年,百济与高句丽相继被灭,李治分别在百济,高句丽的故地设置熊津洲都督府和安东都护府。”
光幕中的地图标准出了这两个地方的位置。
“百济和高句丽的灭亡让唐王朝看见了一个机遇,将大唐恢复到汉武帝时期对朝鲜半岛统治力度的机遇。”
正专注于宫斗的刘彻,很满意后世的帝王向自己看齐的举动。
“汉武帝分别在古朝鲜和辽东地带,设置了乐浪郡,真番郡,玄菟郡和临屯郡。之前已经说过了,夷狄的强弱跟自己的生存空间有着巨大的关系。”
“当夷狄只能在游牧地带活动时,他们必然是孱弱的,但当他们接触到了半农半耕的地域环境时,他们的力量就会被整合起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原王朝是必须控制河套,河西,青海湖,辽东这几个关键地区的。毕竟一旦这些地区被夷狄控制,中原王朝将永无宁日。”
萧盼盼想了想,“如果说,汉代的辽东地区能产生的收益还不足以支持一个少数民族在力量上的崛起,但到了隋唐时代,这就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问题了。”
“随着全球气候温暖期的到来,不止是吐蕃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会,整个中原王朝周围的少数民族都得到了大踏步发展的机会。”
已经理解了什么是小冰河期的帝王将相们,瞬间体会到了一种哭笑不得的情绪,纷纷在心里吐槽道,合着冷也麻烦,暖也麻烦是吧。
“所以不管是恢复武帝时代统治的角度出发,还是出于地缘安全的想法去思考,从隋朝开始,控制朝鲜半岛就是一件中原王朝必须放在桌面上去讨论的问题。”
“史书中,太宗皇帝和裴矩的对话,就体现了唐王朝对整个东北亚秩序的理解。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百济兴兵伐新罗四十余城,又发兵以守之,与高句丽和亲通好,谋欲取党项城以绝新罗入朝之路。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连兵,侵新罗北境取三十三城,新罗王春秋遣使求援。”
萧盼盼对这段话,深深的点了点头表示无比的赞同,这片地方不能给不臣之人。
“这段分析,基本上就是高句丽灭亡的法理依据,更深层的理解则是,百济与高句丽入侵新罗,对唐王朝追求的东北亚秩序构成了威胁。”
“新罗在受到高句丽和百济夹击的情况下,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了唐王朝身上,所以这一时期的新罗不但向唐王朝称臣纳贡,而且还在努力维护唐王朝对朝鲜半岛的管理。这也促成了唐王朝与新罗联合灭亡百济与高句丽的历史发展。”
说到这,萧盼盼沉默了下来,她在给古人一些思考的时间。同样的,很多思维敏捷的古人立刻意识到了,百济和高句丽灭亡后,朝鲜半岛会出现的格局是什么样的。
“百济与高句丽灭亡之后,朝鲜半岛形成了新罗一家独大的政治局面,新罗也在日益挑战唐王朝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地位,唐王朝设置的熊津洲都督府与安东都护府的目的,就是试图在朝鲜半岛建立以唐王朝为中心的东北亚秩序。”
“但是,新罗趁百济与高句丽灭亡的时机,开始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它们大肆侵占百济故地,占据高句丽旧土,接纳高句丽遗民。不仅如此,它们还帮助高句丽遗民发动叛乱,反对唐王朝在东北亚的统治。”
“这就导致了唐王朝与新罗的矛盾日渐加大,最终不得不以武力的方式来解决。高宗咸亨五年,李治诏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卫尉卿李弼尧为右领军大将军发兵讨之。同年二月,刘仁轨大破新罗之众于七重城,又使靺鞨浮海,略新罗之南境,斩获甚众。”
“三战皆捷,新罗乃遣使入贡,谢罪。”萧盼盼做了个深呼吸,“但是,即便唐王朝取得了多次的大胜,在最后都以不追究新罗责任为结局,并恢复了新罗王金法敏原有的官爵。”
“唐王朝以武力的方式促使了新罗对唐王朝在朝鲜半岛构建新秩序的承认,但是并没有趁机灭亡新罗,这跟唐王朝灭亡高句丽,百济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此时的新罗事实上对唐王朝的在东北亚的统治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种差异背后折射出的是唐王朝在朝鲜半岛统治的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