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商队?”魏方一听,眉头一动,也是认可,如此一来更好的行事,点头道:“好的,没问题!”
陆辰诧异的看着两人,怎么感觉苏景安排魏方就像安排自己人一样。
魏家商队可不是长公主的商队。
魏方一看就是魏家商队的主要人物之一,这么轻易的就同意了?
不解,但却没有多说,静静的看着两人。
“既然老百姓都称呼我为神!”苏景凝视魏方,道:“那行,那我就是真神,从即日起,这个商队的名字就叫做真神商队!”
苏景说着,特地将真神二字加重。
魏方闻听,一愣。
陆辰嘴角一撇,万分不屑,嘴里嘟囔,吐槽这个名字。
“遵命,遵命,遵命!”却只见魏方激动的充满了难以置信。
圣子如此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不就是让真神教走出黑暗,重见光明吗?有商队的存在,而且还是世子的,谁会联想到邪教。
圣子,果然了,得步步为营。
这是逐渐要将我们真神教彻底开始融入世界。
沈大人这次选的圣子,果然没错,果然没错。
圣子必定会带领我们走向辉煌,必定会让真神教成为天下第一大教,超越道家超越佛家-问鼎世界。
激动的面红耳赤,道:“世子你就是真神,世子你就是真神。”
陆辰看着,莫名其妙,哪有这么夸张啊。
魏方根本没有理会陆辰,激动的说着,向外冲去,不停的高呼道:“世子组建真神商队,从即日起,真神商队代表蓝水屯,行走天下。”
“什么,叫什么名字?”
“真神商队,世子说既然老百姓都叫他神,那么我们的商队就叫真神商队。”
“好好好,这个名字好。”
...
真神教的人们一听,瞬间领悟其中的意思,一个个不停的欢呼,好似这就是他们真神教成立以来最大的幸事一般。
老百姓们不知道什么真神教,但他们听说商队成立,那么必定就是对以后有利的,一个个不停的欢呼,融入其中。
陆辰邹眉,一个这么垃圾的名字,竟然引得你们如此欢呼。
但一看百姓们的状态,陆辰又想的通了,商队的成立对于百姓来说,就代表未来可期。
没有在意,瞥了一眼苏景,静静地看着。
真神?
你还真以为你是神的啊?
在这里搞这些
苏景看着魏方等人激动的模样,听着外面人们的议论声,淡淡一笑。
三日过后。
“蜂窝煤,蜂窝煤,南方蓝水屯那边生产蜂窝煤,那是苏景世子贩卖的蜂窝煤,世子乃是我西南王女婿,是我西南王郡主的丈夫,更是当朝丞相苏震大人的儿子,也长公主的儿子,苏景世子还是我大虞吏部尚书,苏景为人正义大方,他发明的蜂窝煤,为老百姓带来福利,长时间的燃烧,长时间的保存热量,这个冬天再也不担心煤炭不够了。这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福音。”
“苏景世子的贩卖的?我听过他,在京都的名声很好,苏震大人就不说了,刚正不阿天下出名,我相信他们,他生产的东西肯定是为了我老百姓着想,不是为了赚钱,大家来试一试。”
“买!我昨天已经试过了,还真的不错,还有那个独轮车,简直就是我们西南这边的利器,不论什么道路都能走,比马车和驴车还好用,简直就是运货神器,我今天就是用独轮车运运出东西来了,以往三个时辰的陆,结果一个时辰就到了。”
...
蓝水屯地处南方,临近西南王封地,再加上苏景又是西南王郡主的丈夫,苏景索性直接让真神教将东西运送到西南王的领地开始贩卖。
西南王不仅不敢打压,甚至还要帮忙宣传。
不然让别人知道后,少不了要说闲话,他也不好交代,即便不顾及这个,西南王和西南的百姓也要顾忌郡主。
而且陆辰这个家伙就是西南王黑道的王,不论是山贼土匪,一听陆辰的名字,都自动放弃。
以至于真神教快速在整个西南铺开了销路,仅仅几天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甚至还有很多商队想跟真神教收购独轮车和蜂窝煤,但碍于圣旨,无法贩卖又不能卖。
所以那商队们又从老百姓的那里购买,造成真神教的生意更加火爆。
同样,因为这个原因,以至于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蜂窝煤和独轮车的事情。
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抢购潮潮流,但却抢不到。
成为了很多老百姓追求的东西。
京都。
“听说了吗?世子又在封地搞出了什么蜂窝煤和独轮车在西南那边贩卖,西南每年冬天过的可惨了,世子贩卖煤炭,希望他们这个冬天能好一点。”
“什么能好一点啊?叫我那舅子在恭王府的商队里面,这次正好在西南那边,他给我送来了一个蜂窝煤,哎呀,那热量,整个屋子里都暖和的,而且一个蜂窝煤就烧了一个上午,到下午都还有余热,有了蜂窝煤,根本不愁了!”
“这么厉害,那不是西南这个冬天,估计比我们京都还过得好?”
“肯定啊,还有世子那个独轮车,西南那边因为山地的原因,道路狭窄,无法大批量运货,那个独轮车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西南的物资以后想出来就简单了。”
“西南有很多山珍海味,那不是都可以运送出来了?西南百姓不是要发达了?”
“必须得啊,这次恭王府的商队就利用独轮车运出了好多西南的东西,议论贩卖回来,赚的盆满钵满,据说恭王府这个年都不打算过了,全部进军西南,准备大肆购买,我小舅子说,恭王府王爷已经得到了消息,各地商队看到了机会,他们不行动,这次要亏大了。”
“哎哟,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看来西南百姓的好日子真的来了。”
...
京都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独轮车和蜂窝煤的事情。
以前西南穷乡僻壤,现在京都百姓可谓是羡慕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