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大概卖多少钱?”老是去人家借也不好,自己家里有,想吃就能拿出来用。
兰秋华想了想:“这几年不知道什么价钱,好些年前二十文买个擀面杖和面板。”
“我家面板和擀面杖就是在木匠家打得,不到十文。”
季温禾决定去木匠家打,镇上太贵。
走了几步又想起来:“兰婶,我要去打铁铺买一把刀,家里那把割肉的刀不行。”
“嫂子,我记榕容山大哥有一把匕首,用那个割猪肉,省得你花钱买了。”
“……那把匕首他是从战场上带回来的。”
虽然他说没用那把匕首杀过人,仔细清洗过,但是碰上吃得东西,心里还是接受不了。
沈素雅恍然想起来:“嫂子,你当我没说。”
来到打铁铺,光着上半身的大汉停止打铁的动作,含笑道:“小娘子想买些什么?”
季温禾在摊子上望了一圈,指着割猪肉的专用小刀:“这刀多少钱一把。”
“二十八文。”
“能便宜点吗?”
“你给二十七。”
“好,我就要这一把。”
数好铜板递给他,见他努了努嘴,侧目看去,是一个筷子筒,专门用来放钱的。
把钱放进去,刀放在篮子最底部。
“走吧,这下没有要买得了。”
三人来到周家米铺。
沈素雅指着前方:“娘,嫂子,我好像看到流云姐了。”
兰秋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我怎么没看到。”
前面人太多,没一个背影看起来像沈流云的。
“我真的看到她了,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
季温禾跟着望过去:“看到很正常,镇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估计是出来逛街散心的。”
走到驴车边,沈安国说:“我们碰到流云姐,她婆婆陪着她出来,说了几句话。”
“瞧,我就说我看到了。”
“又没人说你没看到。”兰秋华问,“她怎么样。”
“应当是过得不错吧,和她婆婆有说有笑的,也看得出来她婆婆很关心她。”
这时,沈榕山从铺子里出来:“兰婶,温禾,走吧,我们先出镇子,到外面再坐车。”
“成。”
几个人跟在后面。
季温禾在后面和他们说了一会话,跑到前面:“沈大哥,我买了一把割猪肉的刀,回去找木匠打一个擀面杖和面板。”
“好,菜板呢,你上次说菜板该换了,一起打,还是过段时日。”
“一起换了吧,打两个,一个切菜用,一个切肉用。”
沈榕山之前听她说过,切菜和切肉用同一个菜板,会生出什么细什么,长期对身体不好。
虽然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她说得有道理,是对的。
回到村里,两双胞胎收了白菜,堆放在地窖里。
菜地空了下来,季温禾围着菜地转了一圈,看到王二凤走过来,问道:“王婶,你们家菜地里白菜收了,打算种什么菜?”
“胡豆啊。”
胡豆是什么豆?她又不好问。
“胡豆嫩得时候好吃,不过得烧熟了,不能生吃,也不能多吃,吃多了肚子胀。”
胡豆,该不会是蚕豆吧。
她记得蚕豆不能生吃,不能多吃,吃多了肚子会胀,呕吐,而且有些人吃了蚕豆会发生溶血反应,会得蚕豆病。
在工作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同事蚕豆吃多了,呕吐不止,最后查出了蚕豆病。
“我给忘了,忘记买胡豆种回来了。”沈榕山也没和她说。
“早呢,我们都到十月底,十一月初才种呢。”
季温禾望着空出来的地:“明天把地整整,施点肥。”
她想把菜地里的土铲一部分到荒地,荒地里的土铲一部分到菜地,菜地土有鸡的粪便。
要不然把荒地的土挪过来,菜地变得越来越高,荒地越来越低,雨水会把地淹了。
王二凤站在地头,环着手臂:“你们家那么早就把白菜收了。”
“是啊,不是快霜降了。”
“霜降还有好几天呢,我们家等过几天再摘。”
季温禾见她眉眼间带笑:“王婶什么事那么开心。”
“也没啥事,这不粮食卖了钱,心里高兴。”
想起她大儿子沈辽,今年十四,问道:“王婶,你家沈辽今年给他相看亲事不。”
“我和他爹在家商量呢,过了十一月生日十五,是现在给他相看,还是等过了生日。”
她走到地头:“有什么区别,反正也没差几天了,兰婶明天带着安国去相看,要是成了,这两个月就办喜事。”
“王婶,走去棚子里坐坐。”
王二凤点头,和她并排走:“你吴婶家也在给沈飞凌相看呢,现在人还没回来,不知道能不能看成。”
季温禾笑道:“他们没准会在同一个月成亲。”
“那有啥,我婆家不远的村子里,一户人家同时娶儿媳妇,嫁女儿。”
“他们这是换亲吧。”
“是啊,两家都娶不上儿媳妇,商量好,我家儿子娶你家女儿,你家女儿嫁到我家做儿媳妇。”
家里只要不是穷到揭不开锅的,都不愿意换亲。
兰秋华从鸡圈出来,看到两人:“二凤,你们家沈辽啥时相看亲事。”
“就这两天,你看到林月娘和她说一声,来我家一趟。”
“成,明天见到和她说。”
三人站在门口闲聊,瞥见东边走过来两个人,是吴彩凤和沈飞凌。
季温禾望过去:“沈飞凌的亲事看成了。”
两人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八成是。”等人走近,王二凤笑着说,“咱们村里要有喜事了。”
沈飞凌挨个打了声招呼,转身回了家。
吴彩凤装傻地问:“谁呀,谁家要办喜事。”
季温禾笑道:“吴婶,您别装了,瞧您高兴的,嘴角都压不下来,肯定是你们家啊。”
兰秋华附和:“等着你们家办喜事,吃席面呢。”
“成,到了日子来请你们,你们可都要来啊。”
“一定去。”王二凤又问,“姑娘家要了多少聘礼。”
吴彩凤叹了一口气:“要了八两八,各家都刚卖了粮食,以为咱们手里有钱。”
“让林月娘说了,最后给六两六,过两日请人合日子,办席面,又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