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幕国都城传出一则举世皆惊的消息。
幕国君王刘崇据说前不久在梦中受到佛祖点化,大彻大悟后于翌日正式在王城大报恩寺剃度出家。
剃度之后的刘崇立刻宣布幕国正式成为大恒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佛教即为国教。佛法即为国法。而他身为佛祖在世间唯一的代言人,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了要把佛法宣扬到全天下的伟大的使命。
此消息一出,这让各地打着为佛门平反旗号的普通百姓全都不知所措了。
我了个乖乖,现在他们幕国连国君都是和尚了那他们还反个屁啊。以前都说陛下想要灭佛,可现在就连陛下都剃度出家了这灭佛的谣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于是这些被佛门裹挟的百姓大多都纷纷平息了下来。并对刘崇的举动报以了十万分的支持。
被宗教洗脑的信徒就是这么扯淡,一旦让他们觉得你是自己人他们马上就会把满腔的怒火转为善意。并心安理得沐浴在佛祖的荣光下。
没听陛下说吗?他可是佛祖在人世间唯一的代言人。既然陛下都见过佛祖他老人家了。那我们还闹个什么劲啊。
一场动乱就被刘崇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手段平息下去了。这让那些真正的佛门弟子全都目瞪口呆。
常言道一鼓作气,再而衰,衰而竭。造反这种事情要就进行到底,可一旦停下来想要再鼓动起来可就千难万难了。
哪怕他们此时再中伤刘崇,说再多污蔑的话也是收效甚微了。
毕竟在百姓看来人家都已经是佛祖的人了。那我们反个屁啊。反了陛下难道我还能成佛不成?
成也信仰,败也信仰。可以说对佛门最了解的还得是刘崇。
仅仅一招鱼目混珠就直接把佛门基本盘化解成了一盘散沙,主打的一个打不过就加入。用魔法打败魔法。
刘崇摸着自己的一颗光头恨得是牙痒痒,要不是幕国现在的局面糜烂至此,他是绝对不想走到这一步的。
在保颜面和保头发之间他选择保江山。他暗暗发誓等他缓过气来后他必定要让佛门百倍千倍的付出代价。
大丈夫能屈能伸,区区剃发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忍人所不能忍方为大丈夫。头发剃了还能长出来,可江山丢了那可就全完了。
不过刘崇也不是那么糊弄的。满朝大臣不是都崇佛吗?现在老子都特么的出家当和尚了。你们这些个高官难道还想免俗?
剃头,朝中有一个算一个全部给老子剃头。但凡敢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的,那下场绝对比死了全家还惨。
朝中大臣在听到让他们全员剃头出家后,一个个都是如丧考妣敢怒不敢言。想不到原本是他们用来打击刘崇的手段现在却被刘崇反手一个巴掌用在他们身上。
于是乎整个幕国朝堂便出现了大恒王朝有史以来都未曾见过的奇葩景象,只短短一天时间整个朝堂便僧袍遍地,秃驴漫天。
活脱脱把幕国变成了西游记里面的灭法国。主打的就是一个一视同仁。
可以说八国中能成为君主的就没有一个是简单之辈。刘崇也正是从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硬是被他找到了一条破局之路。
攘外必先安内,要是不尽快把国内民间崇佛情绪平息下去他还怎么应对外来的侵略?
在得知刘崇剃度消息后的空见气的七窍生烟,三尸神暴跳。自己好不容易做成的局面竟然被刘崇反手就给破了。
现在刘崇不但亲自加入佛门还自诩佛门最高领袖。这一下直接就让他处于了被动状态。原本还大义在手的他转瞬间就失去了话语权。
眼睁睁看着大好局势就此停歇,空见都恨不得把刘崇生吞活剥了。。说好的灭佛呢?你这样搞是不是有点太不讲武德了?
现在的刘崇已经脱胎换骨,在朝堂上开朝会时言必阿弥陀佛,行必双手合十。开口佛法,闭口真言。不知道还真以为是佛陀降世了呢。
搞得朝堂众官员全都像吃了苍蝇一般难受,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就被佛祖反手镇压了。
刘崇可以说是恨透了佛门,尤其是之前那些在朝堂上替佛门说话的官员现在全都成为了重点关注的对象。
你不是喜欢佛法吗?行,现在老子命令你们一切行为准则按佛经中所描述的去做。但凡有破戒的被他抓住绝对是从严从重从快的处理掉。
老子治不了成千上万的百姓还治不了你们?
仅仅在刘崇剃度后短短三日不到的时间,就有几十位官员就被他扣上不敬佛法,忤逆佛祖的罪名而被点了天灯。可谓是让他大大出了口恶气。
与此同时他还在民间公开招收了一批狂信徒成立了佛门戒律堂和执法堂。以用来专门监督那些不遵佛法之徒。
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得知刘崇如此崇佛后,瞬间就让他在百姓中的口碑恢复到了顶点。
就连方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被刘崇的狠辣之举惊掉了下巴。对别人狠不算什么,对自己狠才是真的狠。这一招以身入局就连他也是没想到的。
怎么说呢。不把人彻底逼到绝境还真不知道一个人到底能爆发出多大的潜力。
在处理掉朝中一些佛门的眼线后,刘崇便开始要着手对付外来的几头饿狼了。
佛门余孽藏得太深,他一时半会也拿他们没办法,可睆国大军已经一天天的朝幕国都城逼近了,若是再不组织有效的抵抗那幕国可就真要亡国了。
和这头猛虎比起来,佛门只能算纤芥之疾,睆国才是肘腋之患。不过好在幕国地理条件恶劣,睆国大军越是深入幕国腹地就越是难行。
大片大片的风沙肆虐使得幕国引以为傲的铁骑完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好些时候这些战马反而成了大军的拖累。
主场作战的他有绝对的信心让睆国这头猛虎栽一个大跟头。如果可能的话,把拓跋宏困死在沙漠中也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