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沈哲参加早朝
沈哲接过吏部官员送过的任命书后直接睡着了,第二天清晨,就有人在敲门。
“谁啊?”沈哲和萧婉君昨天玩得太累了,困得不行,有些起床气。
门外太监说道:“奴才来传皇上旨意。”
“昨晚上吏部不是已经送过任命文书了嘛,皇上还喊我们干嘛?”
沈哲揉揉惺忪睡眼,看着门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丝毫没有出门的欲望。
太监宣旨道:“皇上口谕,宣您今日参加朝会,议政。”
沈哲接旨,之后问道:“公公,我以什么身份参加?楚王府无心参政你知道的吧。”
太监一板一眼地说:“门派司外事处员外郎。”
沈哲下意识反驳,“别扯淡了,门派司设个外事处能有多少事,还员外郎,纯纯挂名招牌。再说了,我哪有资格议政,京城这么大,员外郎,一个从五品的官,在京城一板砖砸下去死10个人,9个是从五品。”
太监连忙比了个“嘘”的手势,“大王爷慎言,此乃陛下旨意,还请您随奴才进宫面圣。”
沈哲无奈地点点头,“行吧,我第一次参加朝会,不懂规矩,能带家属吗?”
“这……”太监愣住了,他知道这是不行的,可要是纠礼的话,今天朝会的级别是员外郎不能参加的,一下给太监难住了。
“我也不为难你了,你等我交代一下就跟你走。”沈哲走进屋内,把门关了起来。
太监走到府门一边,对着传音木牌那头的秦雅夙说:“回皇上,大王爷刚起床,略有倦意。待与夫人交代几句之后便来参加朝会。”
秦雅夙正在让宫女给她更衣,对着木牌道:“朝会要开始了,让他快点。”
秦雅夙点了一下木牌结束通话,随后说道:“尚书大人,看看我今天这身怎么样。”
阮芷萱点点头赞叹道:“很美,又很简洁,不过您今日怎的不穿凤袍?之前您很喜欢穿的。”
秦雅夙抱怨道:“一开始感觉好看,后来慢慢感觉凤袍穿起来太麻烦了,礼部和工部这帮人,凤袍做得是又漂亮又大气,就是太难穿了,里里外外八九件衣服,配饰又多得很,穿一次得半天。”
“您还真是不拘小节,差不多该出发了,官员们都已经抵达大殿上。”
按理说阮芷萱也该在大殿上的,但官员们已经习惯她和皇帝同时上朝了。
“好,走吧。”
二人坐着同一辆马车穿过皇城各个宫殿,路上聊了许多关于今天朝会上的议题。
秦雅夙很突然地说道:“芷萱,我有意立你为相,你意下如何?”
面对大齐乃至史书上第一名女丞相这个名号,饶是阮芷萱也心动不已。
半晌,阮芷萱压制住激动的情绪和冲动,冷静地答道:“臣做不来的。臣只能搞搞经济,其他的事情臣不擅长。”
秦雅夙问道:“那依你之见,当今朝中,谁可为相?这几日批奏折给朕整的是腰酸背痛,实在是很难有信得过的人。”
阮芷萱仔细思索了一番,但脑海里始终蹦不出一个名字,“还真没有合适的,毕竟现在国家发展处于新的阶段,丞相这个位置权柄太大,是最容易出错的。等一切都步入正轨起码要三五年,这期间都不适合设立宰相。”
秦雅夙眉眼低垂,“若是不考虑废相的话,也就只有你是最适合当丞相的了。”
阮芷萱看出了她的意思,但废相事关重大,也不是臣子可以议论的,她只能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回答:“微臣倒是有一计,可近乎废相,但又能把丞相的能力压榨到最大。”
秦雅夙瞬间脸色好了很多,“哦?说说。”
阮芷萱自从谢士昭倒台之后就在琢磨这个事情,如今已经初具雏形。
“就地解散政事堂,取消丞相单独开府建衙的权力,重新给丞相们设一个地方用来办公,称议政阁,上奏文书同时向您和议政阁递送。允许丞相上书建议,但不许决策,是否采纳由您决定。”
秦雅夙高兴得拍手叫好,“妙极,妙极!”
阮芷萱笑着对她说:“昨日最后一批官吏已经全部上任履职,如今是整顿朝纲后的第一次完全由新官员参与的朝会,您很期待吧。”
秦雅夙突然想起一件令她很气愤的事情,“那当然,在整顿之前的一次朝会上,朝堂上共奏26事,竟有25事是不同党派的互相攻击。唯一不同的事还是在为自己党派的领头人请功,明里暗里向朕要丞相之位。”
“到了,臣先进去了。”说着,阮芷萱匆忙下车,溜进了天和殿。
工部尚书墨思远看见狼狈跑进来的阮芷萱站在自己旁边,憋着笑说:“阮尚书,您今天怎么这么鬼祟哈哈,皇上又睡你那啦?”
阮芷萱拍了一下墨思远的头,“我那是做方案做的,我们户部有多忙你又不是不知道,还要收拾几个月前郭平的烂摊。”
朝廷诸公看见墨思远被揍,都忍不住笑了一声。
墨思远低声反驳道:“都笑什么,方案没做好就等着罚俸吧你们。”
礼部尚书袁林笑着说:“我们早就递交了奏疏。如今就剩您的方案了墨尚书。”
墨思远看见大家都点点头,脸红着说:“我工部事务太多了,主要是预算做得太乱,部门人手不够,很多工程和发明没法搞,奏疏好几封了,就差最后一点。”
兵部尚书郑肃也是出身北国龙族世家,是郑天敖的孙辈,从其他角度想了想墨思远的难题,说道:“墨尚书,您这些问题不就是人手不够嘛 ,工匠方面,就向您家里借人呗,发明方面,找南宫家借人。”
“皇上严厉打击世家,您这种事还是少说,就算为国为民,也要考虑影响,而且我们家长辈和南宫家关系一般……”
墨思远还没说完,皇上已经进来了。
众臣连忙躬身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雅夙大手一挥,“众卿免礼。”
众臣谢恩,“谢皇上。”
众大臣一抬头,懵了。
只见皇上刚坐到龙椅之上,沈哲就伸着懒腰走进大殿。
一名排在最末尾的官员压低声音对沈哲说:“大王爷,大王爷,您的位置在这儿。”
“来了来了。”说着,沈哲站在那官员身后。
今天的朝会规模不大,只宣了三品以上官员,他按官位只能站在最后,沈哲自然很清楚这些。
小安子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工部尚书墨思远、户部尚书阮芷萱、吏部尚书王修阳、兵部尚书郑肃、礼部尚书袁林、刑部尚书苏云渡,站出来讲道:“臣有本奏。”
秦雅夙看着阮芷萱,阮芷萱指了指墨思远,意思是他的事比较急。
秦雅夙点头示意道:“墨爱卿先讲吧。”
墨思远说道:“皇上,工部近日新开天物司,以研发新鲜事物,但此司郎中人选迟迟难定,其他部门也很缺人,工匠也有些不够,还请陛下定夺。”
秦雅夙思索片刻,“朕听闻南宫家对于新奇物品研发一道甚是精通,朕稍后宣天启侯进宫,与他共同商议。至于工匠,朕会下旨再征三万名。至于缺人,你写个名单递交给朕,多写几个。”
“谢皇上。”墨思远将手上的折子递给来收折子的太监之后,退了回去。
秦雅夙再看着阮芷萱,问道:“阮爱卿,你有何事?”
阮芷萱说:“自去年开放海禁之后,海上贸易和在海外发现的无主银矿导致白银大量流入我大齐,今年一概征银的政策提出之后,才能征到这么多白银,商品经济和商业进一步发展,而且生产力也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臣请取消人头税,减轻农税,商税比去年再加征一点,条目也可以再加一点。再对江湖门派加税,毕竟他们的土地有很多,灵力滋养之下,产量是其他土地的数十倍不止。”
秦雅夙点点头,“朕准了,详情由户部稍后写一份详细方案上来。”
阮芷萱交上折子后退了下去,“谢皇上。”
秦雅夙看向阮芷萱身后的王尚书,“王尚书,你有什么事?”
吏部尚书王修阳说道:“您昨日吩咐的真武司升格文书已经办好了,如今真武司改名:真武部,在户部衙门附近造真武阁,用于真武部的同僚们办公。”
秦雅夙满意地笑了笑,“有劳爱卿了。继续。”
兵部尚书郑肃说道:“皇上,前阵子您要统计的数据已经完全统计完毕,兵部册子上,各地原上报军队人数共279万,经各部门核查,实际军营人数为185万。详细人数都在册子上。”
太监接过他手上的册子,递给秦雅夙。
秦雅夙翻开一看:
京畿九州战区经统计,满编共80万,屯田人数50万,常年在营人数30万,屯田人数已经核实。
楚军北部战区10万,西部战区20万,南部战区10万,中部战区10万。楚军共50万人满编满营满甲。屯田人数各战区均为半数。
韩军18万人。
江东军12万,其中水师占3万。
江南军10万,其中水师占5万。
东北军8万,西北军7万。
另外您成立的东海水师、北海水师、南海水师已经成立,共15万人,按您的吩咐,与其他军队统计数据分开。
“爱卿辛苦了。下一个。”秦雅夙放下奏折,看上去波澜不惊,但心里已经被如此庞大的空饷人数气愤得浑身难受。
袁林说道:“新科举成效显着,各领域人才已经投入应用,专业性极强。但臣还是请陛下增加进士科和明经科的举子人数。经典不可废啊陛下!”
这番迂腐的发言让秦雅夙很不爽,直接否决,“此事爱卿已经提了十几次了,无需再议。”
袁林跪在地上,说道:“皇上,自古以来,学子阅读经典圣贤之学能使人明理通识,修身养性,正是因为这些,才能国泰民安,如今其他学科的学子已经大有赶超进士科和明经科的趋势了,实属急功近利,动摇国本,此风不可长啊!”
秦雅夙已经没心情听他说下去了,对大殿侍卫说道:“叉出去。”
袁林还在坚持他的观点,但是他已经被拖出去了。
秦雅夙的国策是齐头并进,他提出一定让明经科压一头的主张自然是受到打压的。如今朝廷缺的是具体干实事的官员,写策论的人已经够多了。
此时秦雅夙感觉耳根终于清净了,“爱卿们,继续吧。”
刑部尚书苏云渡说道:“今日所有案犯全部落网,协同兵部将吃空饷的产业全部抹除,以及之前郭家余孽全部清扫完成。”
秦雅夙欣慰地道:“不错。还有没有爱卿要补充的。”
“臣有本奏。”沈哲行礼道。
“沈爱卿,你的奏折呢?”
沈哲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忘带了。臣想请陛下重开武举,且大举招收武夫入仕。”
真武部尚书陈辛泽听了眼睛都发光了。
秦雅夙没有直接答应,她需要沈哲来说服朝堂诸公,“说说你的理由。”
沈哲说:“如今,武夫不再是只能打架,经过研究,如今对于灵力科技开发,工程建设,提升土壤肥力,开矿,蕴养灵矿,加快通讯,加速交通,海外探险,领兵征战,战阵冲杀,军械开发都有很大用途,此道已经开始运转,需要的人才肯定越来越多,开武举有百利而无一害。”
秦雅夙作沉思状,“嗯,朕先不表态,其他爱卿意下如何?”
真武部尚书陈辛泽一个大跳出来,几乎是喊出来:“臣附议!”
兵部尚书郑肃:“臣附议!”武夫地位提高对兵部也有好处。
工部尚书墨思远也怀着激动的心情附议。
刑部尚书苏云渡一直向上面申请武夫利用武学来协助查案,但人手实在不够,申请不到,一听这事也赶紧出来附议。
除了他们几个关系好的已经表态,其他大臣此刻还在观望。
户部尚书阮芷萱知道这时候自己要出来添把火了,便说道:“臣附议。”
众人一看,皇上的好闺蜜都同意了,也就明白这意思了,于是纷纷附议。
秦雅夙高兴地点点头,“好,那朕就昭告天下,重开武举,今年一过年就举办,然后武举会试与春闱同时举办。”
众臣连忙回应:“皇上圣明!”
小安子说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众臣无人再站出来,于是,随着小安子一声“退朝”,众臣行礼道:“恭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