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的反应可以称得上很快,但已经没能阻止城门被打开,当无数的楚军冲进城内的时候,郑军的将领脸色立刻变得煞白。
“撤”,郑军将领看到这些如狼似虎的楚军杀来,他立刻带着身后的三千郑军撤退,显然这人怕了,没有死战的决心。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出现在将军府外,当传讯兵将楚军已经攻入宛城的消息告知守将郑段的时候,郑段先是一脸的不可置信,楚军若是偷袭,他怎么可能听不到一点动静,除非…有人通敌?
郑段立刻想到了一个极为可怕的可能。
“立刻集结东城和西城的军队攻打入城的楚军”,守将郑段立刻对左右命令道。
“将军,楚军既然已经攻入城内,我们肯定是无法抵挡,我们为什么不撤出宛城?”,有将领提议道。
“如今月黑风高,楚军的骑兵就在城外,我们出了宛城,面对骑兵就是待宰的羔羊,我们在城内尚能拼搏一番,出了城邑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作为守将,郑段为了凝聚军心,不得不解释了一番。
郑军诸将闻言也都明白了当前的局势,纷纷组织自己的军队开始杀向南城。
很快郑军主力就碰上了被追杀的从南城后撤的郑军,两支郑军汇合之后,立刻对追击而来的楚军发起攻势。
“杀”,这支楚军将领正是景璜,他看到郑军主力前来,不仅没有退,反而一脸兴奋之色,立刻带着两千人马主动杀向两万郑军。
景璜麾下的两千楚军气势如虹,反观郑军主力人数虽多,但街头狭窄,两万大军根本就无法发挥出数量优势,再加上自家城池已经被攻破,心里也有有了胆怯彷徨之意。
当两军交接之时,楚军居然能压着这些郑军打。
然而,郑军并未就此放弃,郑军的主将郑段,历经数次大战,极具威望,深得士兵们的信任与敬重,他立于中军之上,目光如炬,手中的长剑直指天空,高声喝道:
“郑国的儿郎们!今日宛城虽破,但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楚军虽强,但我们有家国在身后,有亲人在等待!拿起你们的武器,随本将杀出一条血路!”
主将郑段的呼喊如同一把火,点燃了郑军士兵心中的斗志。
原本因城门失守而士气低落的郑军,此刻重新振作起来,纷纷握紧手中的武器,跟随主将郑段向楚军发起了反击。
郑军的反击来得迅猛而激烈,景璜所带领的两千楚军逐渐有些不敌,在郑军的拼死抵抗下,一时竟被逼得节节后退。
就在这时,景璜的后方又有大量的楚军支援而来,景璜所部才能稳住阵型,没有崩溃。
街道上,双方士兵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郑军士兵个个奋勇争先,楚军气势如虹,兵甲齐备,两军在刀光剑影中,不断有士兵倒下。
郑军主将郑段身先士卒,挥舞长剑,所到之处,楚军纷纷避让,他的铠甲上早已沾满了鲜血,但他毫不在意,眼中只有敌人与胜利。
他的身影如同一面旗帜,激励着郑军士兵奋勇杀敌。
然而,楚军毕竟兵多将广,且训练有素,在短暂的混乱后,楚军将领迅速调整了战术,命令士兵们结成战阵,逐步压缩郑军的活动空间。
郑军虽勇猛,但在楚军的严密阵型下,逐渐陷入了被动,楚军的长矛如林,步步紧逼,郑军士兵一个接一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整条街道。
楚军攻入宛城的那一日,天色阴沉,乌云压顶,仿佛连天地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血腥厮杀而哀叹。宛城的城墙高耸,原本是郑国抵御外敌的坚实屏障,然而在楚军如潮水般的攻势下,城墙上的守军节节败退,最终城门被破,楚军如狼似虎般涌入城内。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色已经亮堂起来,太阳的光辉倾洒在城内,但楚郑双方仍然在交战。
城池都被攻破的郑军居然还有如此斗志,这确实是超出了楚军的预料。
就在这时,远处街道突然传来了哒哒的声响,双方大军的动作在这一瞬间都停了下来。
“是我们的骑兵来了”,当楚军看到那些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骑卒们,眼里都是羡慕,恨不能以身相替。
楚军的铁蹄踏碎了宛城这一刻的宁静,街道上瞬间充斥着喊杀声、刀剑碰撞声。
宛城的百姓都躲在自己的家里瑟瑟发抖。
楚军骑兵利用战马的速度和高度,手中的长矛或者环首刀每一次挥动,都要斩杀一个郑军的生命。
楚军士兵手持长矛利剑,此时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他们早已被战争的狂热所驱使,心中只有杀戮与征服。
宛城的街道上,鲜血渐渐汇聚成溪流,顺着石板路的缝隙流淌,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楚军主将眼见局势不利,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若再这样下去,郑军必将全军覆没,但事实上,在宛城被破的那一刻起,他们郑军就已经没有了生路。
他咬了咬牙,高声下令:“为国死战就在今朝”。
说着郑军主将郑段就一马当先,挥舞长剑,带领士兵们向楚军的包围圈冲去。
楚军见状,立即加强了防御,长矛如林,箭矢如雨,顿时有不少的郑军倒下。
原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万郑军如今只剩下数千人,而且几乎人人带伤。
郑军主将郑段的铠甲上早已布满了箭矢的划痕,他的手臂也被楚军的长矛刺伤,鲜血顺着手臂流淌而下。
然而,他依然咬牙坚持,带领士兵们奋力冲杀,他的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多斩杀一个楚军,就能对楚军多一份削弱。
郑军主将郑段身边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倒下,最终只剩下三千余人,楚军士兵将这些人团团围住,长矛直指他的胸膛。
郑军主将郑段站在血泊中,手中的长剑依然紧握,目光如炬,毫无惧色。
这时,楚军主将孙念骑马走了过来,冷冷地看着郑军主将,道:“你应该就是主将郑段将军吧,你的勇气令人敬佩,但大势已去,投降吧,你已经为郑国做出了足够的努力。”
郑段冷笑一声,道:“我郑段生为郑国人,死为郑国鬼!今日虽败,但我绝不投降!”
说罢,他猛然挥剑,向楚军主将孙念冲去。
然而,他的体力早已耗尽,还未冲到楚军将领面前,便被数支长矛刺穿了胸膛。
郑段的身体缓缓倒下,手中的长剑依然紧握,眼中满是不甘与决绝。
随着郑段的倒下,郑军的抵抗彻底瓦解,宛城彻底落入楚军之手,城内的百姓在楚军的铁蹄下瑟瑟发抖,宛城的天空被硝烟与鲜血染红,仿佛在哀悼这场惨烈的战斗。
楚将孙念站在城头,俯瞰着满目疮痍的宛城,心中却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
郑军的顽强抵抗也让他对郑国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他低声喃喃道:“郑国虽小,却不可小觑啊……”
宛城的战火渐渐熄灭,但战争的阴影却依然笼罩在这片土地上,郑军的失败,宛城的陷落,只是这场战争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