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朝:
刘秀直接无语了,随后看到太史令还搁那儿记录着,刘秀忍不住扔了一个杯子过去:“这还记什么?看不出这是调侃的话吗?”
光幕继续播放:
【当然,这就是一些人典型的阴谋论的推测。
实际上的话,这次事刘秀只是发了个公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后面调查也没查出来什么,不然肯定有人要被弄死,后面也没有相关记载,那么最有可能的……
可不就是阴丽华她妈和弟弟走背运碰到了强盗嘛。
虽然看上去应该很难让人相信,但是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的再离谱,那也是真相。】
阴丽华看到这里,神情坚定了起来。
她看向一旁的郭圣通说道:“妹妹想将母亲和弟弟接到长安来,不知道姐姐可否愿意?”
郭圣通翻了翻白眼,我都看到他们要被人害死了,要是拒绝那不是没人性了?
于是,郭圣通自然而然的点了点头。
【嗯咳,这个其实不重要,刘秀这个时候也就是表达出自己有这个意愿而已。
真正让刘秀下定决心的,应该是在公元38年。
这一年,郭圣通的弟弟郭况迁任城门校尉,也就是看城门楼子的。
其后,郭圣通本就因失了刘秀的宠爱而渐渐衰落了后宫权柄,为此郭圣通数怀怨怼。
这个其实也很正常,刘秀也没怪罪郭圣通,毕竟你没宠幸对方,那对方自然会心有怨言。
而真正重要的,恐怕是因为当时的政局。
朝堂之上随着河西代表窦融的低调沉默,还有郭皇后的渐渐失势,皇太子刘强的相关河西辅臣集团渐渐势弱压根比不过阴丽华儿子刘庄手底下的那些跟着刘秀起于微末的旧臣后辈等集团势力。
说白了,因为刘秀在碰到郭圣通之前,他手底下的那些什么邓禹啊,冯异等人都知道刘秀喜欢阴丽华,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天然的站边阴丽华这边。
而郭圣通这边也不是没人,平陇之后的窦家投靠过来之后一瞅,哟呵,太子刘疆这边居然没多少人支持?哎嘿,捡了个漏,我来支持!
然后过了几年窦融人傻了。
倒不是刘疆不靠谱,实际上之前也说了,刘疆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不过刘庄也不差啊!
再加上刘庄身后这些云台旧部的后代们,这才是最重要的啊!
窦融瞅了瞅对面的二代,再瞅瞅自己的后代……
得,摆烂吧。
窦融他自己肯定是有能力且有一双看破迷雾的眼睛的。
但是他的家人没有啊!
窦融在朝堂任职的十余年里,他的子孙放纵胡为,多有不法。
甚至有一次,他的长子窦穆,依仗权势,胡作非为,矫阴太后诏,令六安侯刘盱去妇,娶其女为妻。
矫诏啊!这种事情都敢的!
而且还是窦融的长子啊!
这种情况你让窦融不摆烂咋搞?难不成想靠他和云台部将对抗?不会吧,不会这么离谱吧。】
光武朝:
郭圣通直接脸色一黑。
刘秀这边,邓禹等人直接一脸无语的看着光幕。
“不是,这个窦家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居然不和我们站在一起?”冯异小声对其他人说道。
邓禹摇了摇头沉声道:“不,他非常聪明,正是因为我们支持了阴贵妃,所以他才会支持郭皇后。”
冯异一愣:“此话怎讲?”
邓禹:“知道平衡吗?”
冯异一懵,然后明白了。
也是,他们都支持阴贵妃,那郭皇后这边空缺出来了。
阴贵妃的儿子最后能够上位那还好说,万一阴贵妃的儿子上不了位呢?
毕竟郭皇后手里有大义,她是皇后啊。
所以窦融的选择还真不算太差。
不过……
“虽然这个窦融不错,但是他儿子不太行啊。”
这一点倒是没人反驳。
矫诏这种事居然都敢干……
还真是……
不怕死。
光幕继续播放:
【那么郭圣通的儿子刘疆,他在成为皇太子之后的十七年里,他的母亲不受宠,他的背后站着的文武群臣也不靠谱,那他能咋办?
貌似选择也就只有那么几个了嘛。
公元42年,郭皇后被废,阴丽华被封皇后,刘疆对此忧愁不安,他多次通过自己的左右服侍的人员和其他的诸王陈述他的心愿,愿意去蕃国就任。
这意思很明显了,虽然我是太子,但是我怂了,比不过你阴皇后的儿子刘庄,也确实没法比,不管是背后势力还是母亲的后宫都比不过,你放我出长安吧,我去外面当个闲散王爷不是也挺好的嘛。
光武帝对此于心不忍,迟迟不肯给刘疆答复。
前面说过,刘疆本身是聪明的,而且他身为太子并没有犯错,刘秀犹豫很正常。
而这一犹豫刘秀就犹豫了几年。
公元44年刘秀才同意把刘疆给分封为东海王。
而直到公元53年,刘疆才离开长安到了封地。
刘秀他本身就觉得刘疆被废并不是因为其本身有过失,而且,刘疆去就有礼,这意思就是说刘疆严格遵照礼法就藩没有整幺蛾子,所以刘秀对其特别优待大封其地,顺便扩充了一下食邑鲁郡,多了二十九县。
并且刘秀还赐给刘疆虎贲旄头,宫殿中设有钟鼓之悬,还有特赐的乘舆,可以说刘秀已经很够意思了。
而刘疆这个人聪明就聪明在他知道进退。
自己老爹给自己赏赐了这么多东西,就这么收下当然不是不行,但是比起这些玩意儿……刘疆还是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于是,在刘疆到了封地之后,几次三番的上书要求让还东海,反正我就是不想要这么大的地盘,你收回去,把这些地收回去。
而且刘疆还托皇太子,当时的皇太子刘庄,让自己这弟弟去找老爹,表示坚决辞让封国。
刘秀不同意,并且深深地嘉许刘疆的智慧,随后又是无言的叹息,之后刘秀更是把刘疆送上来的奏章宣示给公卿过目。
在刘疆之前的鲁恭王喜欢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有一个叫灵光殿的宫殿,十分壮丽,于是刘秀直接下诏,让刘疆以鲁为国都,灵光殿直接送给了刘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