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程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轻轻依偎在沈褚倾的胸膛,小声说道:“其实。
我还是有点害怕的。”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一丝担忧。
沈褚倾闻言,立刻收紧了怀抱,给予她更多的安慰与力量。他温柔地问道:“怎么就害怕了?
是怕我跟顾驰霆一样吗?”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理解和关怀,试图消除苏程安心中的顾虑。
苏程安摇了摇头,轻声解释道:“也不能这样说吧。婚姻对我来说,现在就是一个未知数。
它充满了未知的可能性和挑战,就像是一场赌注。我不能保证我每次下的赌注都是对的,更不能预测未来的结果会如何。”
沈褚倾听明白了苏程安的心声,他轻轻抚摸着她的发丝,温柔地说道:“宝贝,我明白你的担忧。婚姻确实是一场赌注。
但请相信,有我在你身边,我们会一起面对所有的未知和挑战。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明。
我选择你是正确的决定,而你也将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赌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宝贝,你要知道,婚姻不仅仅是赌注,它更是两个相爱的人共同成长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手牵手、心连心,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
苏程安轻哼一声,眼神中带着一丝俏皮与认真,她说道:“好听的话谁都会说,这样吧,我们来一个婚前冷静期30天。”
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挑战意味,似乎想要验证沈褚倾的真心与决心。
沈褚倾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明白苏程安这是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考验他们的关系。
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并问道:“怎么个冷静法呢?”
苏程安微微一笑,提出了她的想法:“冷静期就是我们就当成已经结婚一样,工资全部上交。假装我们已经结婚了。
干什么都要报备,身边也不能有异性。怎么样?这个提议既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的生活习惯,也能考验我们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沈褚倾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深知苏程安的提议虽然有些苛刻。
但正是这份苛刻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为未来的婚姻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于是,他欣然同意,并补充道:“没问题,我接受这个提议。不过,我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那就是在这30天里,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坦诚相待,及时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苏程安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她知道,沈褚倾的这个要求正是他们未来婚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于是,两人便这样达成了共识,开始了他们为期30天的婚前冷静期。
苏程安与沈褚倾开始了他们的婚前冷静期,并决定同住一个屋檐下以更好地了解彼此。
然而,第一天的相处就遇到了一个小小的挑战。
当夜幕降临,沈褚倾满怀期待地提出想与苏程安共享一个房间,希望能在睡前有更多的时间相互依偎、交流心得。
然而,苏程安却显得有些犹豫和坚决,她以明天需要早起为由,婉拒了沈褚倾的提议,随后便独自回屋休息了。
沈褚倾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尊重苏程安的决定,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界限,需要时间去适应和磨合。
于是,他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带着对苏程安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进入了梦乡。
然而,半夜时分,当苏程安正沉浸在梦乡之中时,她突然感觉到身侧陷下去一片。她心中一惊,但很快便冷静下来。
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继续装睡。她知道,这一定是沈褚倾趁她熟睡之际悄悄溜进了她的房间。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时,苏程安缓缓睁开眼睛。她侧头一看,身旁的人已经消失了。
只留下了一丝温暖的余温和空气中淡淡的男士香水味。她微微一笑,心中既有甜蜜也有无奈。
她明白沈褚倾对她的感情深厚,也理解他偶尔的“小动作”。但她也清楚地知道,婚姻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磨合和适应彼此的生活节奏和习惯。
苏程安在前往公司上班的途中,心情本是平静的,但当她走到自家公司门前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她瞬间愣住。
只见苏父和苏母举着一个醒目的招牌,上面赫然写着:“这家公司的老板自己发达了就不赡养父母,这样的公司产品能好吗?”
这一幕瞬间吸引了路人的注意,不少好事者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有的甚至直接将视频发到了网上。
苏程安的心中充满了震惊和不解。她深知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矛盾,但从未想过他们会用这种方式来公开指责自己。
她快步走上前去,试图与父母沟通,但苏父苏母情绪激动,根本不听她的解释。
周围的议论声此起彼伏,苏程安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无助。她知道,如果这件事情继续发酵下去。
不仅会对自己的名誉造成损害,也会对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正当她焦急万分时,一位公司的高管匆匆赶来,见状立即上前安抚苏父苏母,并试图将他们带到一旁协商解决。
同时,他也迅速安排了公关团队来处理此事,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苏程安深吸一口气,将苏父苏母请进了自己的总裁办公室。办公室内,气氛凝重而紧张。苏父一进门就忍不住斥责起来:“我没想到。
当初你接手的那个小公司,竟然能被你做得这么大,还一直瞒着我,甚至说你公司一直亏本?”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满和质疑。
苏程安脸色冷峻,目光坚定地看着苏父,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我上次已经说得很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