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儿接话道:“老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网文里出现的各种题材都有市场,只不过每种题材都有人写成功了,也有人写失败了。”
杜雨若有所悟,称赞道:“龙嫂说的好!”
林婉儿灿烂地笑了。
雷小燕则幽幽瞪了杜雨一眼。
“对了!”杜雨从口袋里拿出两张免费试听券,放在桌上道,“龙哥!这个‘狂更牛写作训练营’开张搞活动,我得了两张免费试听券,你要不要去听一听?”
高传龙反问道:“你自己不去听吗?”
杜雨解释道:“龙哥!我已经免费听过了,再听就要花钱了。我听完后,训练营才发了一份‘大纲模板’给我的。”
“原来如此!”高传龙恍然道,“那小燕,你要听吗?”
雷小燕摇摇头,小声道:“没什么好听的!我还是觉得龙哥你讲得的写作技巧最好理解。”
“好吧!”高传龙微笑道,“那我就和婉儿一起去听听!看看这个训练营实力如何?”
林婉儿兴奋道:“好啊!老高!”
高传龙拿起免费试听券,看看日期,居然就是明天的场次。
第二天早上九点,天气阴沉,似乎要下雨。
高传龙和林婉儿坐公交车来到了“狂更牛写作训练营”。
他们想起这里原来是“唐天工作室”,感慨不已。
但见很多人陆陆续续进入训练营。
高传龙和林婉儿甚是惊讶。
两人拿着免费试听券,来到训练营门口。
门口一张书桌,坐着一位年轻的姑娘阿珍,查验免费试听券,忙得来不及喝水。
高传龙和林婉儿发现“狂更牛写作训练营”主要有三个区域:
教室区,就像学校里的学生教室,布局简单。前面就是一个触屏的数字屏幕,可以播放ppt或视频,还可以进行批注。屏幕前面是一个矮矮的讲台。后面是一排排的规格一样的书桌,大约能容纳50多人。空间采用浅灰色调,配合百叶窗采光,确保视觉舒适度。
写作区,设独立隔音舱与双人原木书桌,桌面上放着一台写作用的平板电脑。舱内配置软木墙供学员张贴灵感卡片,地面铺设静音地毯,配合人体工学座椅,打造沉浸式创作环境。空调系统维持恒温,确保长时间书写的舒适性。
休息区,采用焦糖色系软装,布置模块化沙发与茶歇台。墙面设置“灵感补给站”,配备学员作品展示架及互动便利贴墙。辅助设施包含自助饮品区、充电站及文具补给盒,满足交流休憩需求。整体设计兼顾功能性与温馨氛围,促进学员间思想碰撞。
高传龙和林婉儿在教室区选择了一张书桌坐下。
很快,训练营的讲师刘丙站到讲台前。
他简单的自我介绍了一下:
网文界资深导师。
创作都市题材小说十余年,代表作《官家天下》《刑警刀锋》等累计超2500万字,全网点击破亿。
擅长以“爽点设计”“节奏把控”实战教学,总结出“黄金三章”“反转留钩”等爆款网文方法论。
常受邀于高校、文联授课,以“市场导向+文学性融合”理念培育新人,学员称其课程“接地气、能变现”。
其都市文创作经验被多家网文平台列为培训体系参考案例。
接着,刘丙讲述了一件最近网文界的奇迹:
西瓜小说网又炸出个超级大爆款!
这次爆火的书有点玄学,是部女频悬疑恋爱文,书名《修仙大佬强亿点怎么了》。
听着就挺带劲的!
不过要说这书能火成现象级,故事可比小说本身还曲折。
这本书现在连载到20万字,同时在线读者却高达280万人!
更夸张的是前一天还只有250万,一天暴涨30万读者,这增速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最离奇的是它曾“诈尸”过:
去年7月6号作者突然断更,直到12月11号才复活更新,断更了五个月。
按常理说断更超过三个月,读者早就流失得差不多了。
结果人家一复更直接数据起飞,每天几十万人涌进来,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
要说这书的配置,简直是“三无产品”:
作者是个普通LV3新手,连中级作者都算不上,平台按道理不会给这种级别推流的;
悬疑恋爱题材在女频里本就是小众中的小众,现在榜单第一的书才35万读者,这本直接是它的8倍!
更诡异的是流量全是从某音、b站这些视频平台涌过来的。
读者评论里全在刷“某音来的”“Up主安利”,活脱脱的“视频带货”模式。
扒一扒这泼天流量的来源,原来是有读者自发把书里的高能片段剪成短视频,配上带感的bGm发到某音、b站等视频平台。
有个剪辑视频单条点赞就破了60万,评论区全是“求书名”“哪里能看”的留言。
b站这边更绝,有Up主专门做剧情解说,一期视频能带几万新用户进站。
这种跨界传播直接打破了传统网文的推广模式,相当于用视频平台的算法给小说做了免费广告。
同行们研究后发现,虽然作者等级低,但读者互动数据炸裂:
平均阅读时长超过45分钟,是平台均值的三倍,章节评论动辄上千条,分享次数破十万。
这种异常活跃的数据触发了西瓜的“黑马识别算法”,系统误判这是潜力神作,直接给塞进了热门推荐池。
再加上视频平台的流量反哺,形成了“读者自发传播,平台算法加推,更多读者涌入”的良性循环。
作者后来透露,断更那五个月其实是在试水其他题材,结果数据惨淡。
复更后本来想摆烂写完完结,没想到突然爆了。
这种运气成分确实玄学,但背后也有必然性:
书里“修仙大佬谈恋爱”的设定精准踩中“慕强心理+甜宠”的双重爽点,加上悬疑线埋得够深,读者追更就跟追剧似的上头。
这本书直接改写了网文圈规则:
新人作者也能逆袭,冷门题材有春天,断更书能“死而复生”。
现在西瓜网编辑部天天在研究这个案例,连带着视频平台都开始主动联系作者谈版权。
对读者来说,这种“开盲盒”式的追书体验也充满惊喜: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爆款会从哪个犄角旮旯里冒出来。
这书给行业最大的启示是:
网文推广正在突破传统渠道。
以后作者可能需要学会“视频化思维”,在创作时预留适合剪辑的名场面;
平台也可能加强和短视频的合作,推出“视频带书”计划。
对读者而言,这种跨界联动让好故事有了更多出圈可能。
毕竟谁能拒绝“追完视频立刻冲进小说”的快乐呢?
所以说啊,在西瓜网写书就像开盲盒,冷题材能成爆款,断更书能死而复生,新人作者能吊打老江湖。
搞创作这事真得看命,有时候“天时地利人和”比什么都管用!
西瓜网的玄学名头,这回算是彻底坐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