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和沈母进门。
看着桌子上的一堆图纸。
还有一些歪歪曲曲的,不用说,肯定是小五画的了。
沈父抬头看着沈夏来了。
“夏夏来了。”
“爸你就算再认真,也不能废寝忘食啊!这大晚上的光线又不好,多伤眼睛啊!”
因为房间里只有他们四人。
所以沈夏就直接唤爸了。
沈父笑道:“好了,爸知道了,只不过突然想到一处地方可以改良一下,所以就多研究了一会儿。”
沈夏看了一眼宋玉:“爸,小五怎么啊!”
宋玉感觉此刻就像家长问夫子自己成绩一样让人担忧。
心扑通扑通的。
也不知道自己学的怎么样。
毕竟这都是自己未知的领域。
不过姐姐的父亲好厉害。
居然能设计如此厉害的武器。
要是再有这么一支兵马,那简直可以横着走了吧!
“还不错,他有算术的基础知识,虽说没有多少底子,但也孺子可教也。”
宋玉听着沈父的点评,这下才放下心了。
完全没有想到师父的评价那么高。
那小脸都激动的通红。
被夸奖了。
沈夏看着宋玉:“你喜欢这个就好,你确定吗?如果确定就去给你把学退了。”
宋玉听着真的可以不上学了,欣喜道:“确定了,学这个太有意思,那我以后就是岳父的亲传弟子啊!”
沈夏听着亲传弟子就想笑。
不过仔细说来,还真是亲传弟子,还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沈夏的打扰,所以沈夏也没有再继续加工图纸。
沈夏和宋玉跟沈母他们告了别。
然后两人一起迎着月光回去。
月色正浓。
两人携手走到花园的石板路上。
宋玉突然开口:“姐姐你故意过来接我的吗?”
沈夏点头:“不是。”
“啊!”宋玉一听。
声音中带着失望。
沈夏赶紧补充道:“但是我过来是想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的。”
宋玉一听,三下五除二,也是为了自己。
嘴角这起又扬起的弧度:“姐姐真好,姐姐今天我留宿怎么样?”
宋玉趁机撒娇道。
毕竟他都许久没有留宿了,有半个月了。
之前姐姐受伤开始。
后来养伤,再后来大哥回来了,陪大哥。
后来生大哥的气。
都没有理过众人。
沈夏脚步一顿:“不行......今天留你大哥,你去后面排队。”
宋玉一听是大哥。
原来还失望的眼神瞬间就高兴了。
“姐姐原谅大哥了。”宋玉兴奋道。
沈夏点点头:“嗯。大哥从小乡间长大,对于后院的尔虞我诈没有太多经验,给大哥一次机会。”
“嗯,我替大哥谢谢你,姐姐你真好。”
宋玉这几天虽然忙,但是偶尔也能看着大哥望着姐姐房间落寞的眼神。
很是同情大哥。
居然遇到这种人,太没有防范之心了。
这种事如果是二哥遇到都很正常,毕竟二哥还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但是大哥都在战场那么多年了,怎么还能上这种当。
三哥和四哥就肯定不会。
就算万一失算了,都不可能闹到姐姐面前。
给不了外人半点机会。
沈夏半仰头看着少年那喜笑颜开的脸。
不自觉的都扬起的嘴角。
“不用谢,好多年的情谊不应该被一点点误会而吹灭所有。”当然如果事情再大一起,或者多来几次。
什么样的情谊都经不起数次的折腾。
“嗯,姐姐真好。”
两人牵着小手就回了小院。
看着正厅大家都没有睡。
大哥二哥三哥四哥都在院子里喝茶。
听见门口响声。
四人都望了过来。
其实四人在这里静静坐着都是一脸的黯淡。
因为昨天都知道沈夏在凌珩的院子里休息的。
所以晚上见沈夏没有回来,以为是去离一或者凌珩的院子了。
结果看着她和小五一起回来,几人都不约而同的笑脸相迎。
宋谨便道:“夏夏去找小五了。”
“嗯,他晚饭都没有来吃,担心他没有吃饭。”
宋允看着宋玉:“做什么这连饭都不来吃。”
宋玉抓了抓自己的后脑勺:“干爹的那学识简直惊为天人,所以一时学忘了时间,不过我在干爹那边一起吃了的。”
“嗯,再喜欢也不能饿着自己。”宋允淡淡道。
沈夏上前和大家一起坐下。
宋玉也一样。
宋谨很自然的为沈夏和宋玉倒好的茶。
一般院子的石桌只会配四个凳子。
但是沈夏这个院子。
就定制了六个凳子,因为沈夏加他们五兄弟,正好是六个人。
所以就配了六个凳子。
对于宋谨倒的茶,沈夏自然不会跟他客气,一屁股坐下后便毫不迟疑地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然后由衷地赞叹道:“嗯,三哥泡的茶口感就是不一样啊!”
宋谨闻言嘴角不由得泛起一抹微笑,调侃道:“夏夏这是出去偷喝糖水了吧,嘴巴怎么变得这么甜啦?”
话刚说完连忙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宋允补充道:“这茶可不是我泡的,是四弟泡的哦。”
宋谨可不敢贸然领受老四的这份功劳,毕竟老四的性子有些沉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他穿小鞋。
沈夏的手微微一顿,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口误,但她反应极快,马上笑着说道:“四哥泡的茶真是好喝,经过三哥的手这么一转,味道更是好得不得了呢!”
宋允看着沈夏恢复了之前的习性心里也放心了。
众人听到沈夏如此巧妙的招补,都不禁笑出声来。
他们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她这般有说有笑、活泼开朗的样子了,
看来大哥的事情终于算是过去了,大家的心情也都随之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起来,话题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哥就说着他又新培育出来了什么品种。
什么珍稀品种又新增了多少。
农业上又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沈夏都非常有耐心的跟他探讨一二。
三哥说这岁月时光的生意根本供不应求。
新买的那个院子里都住满木工了,但是因为木工是细活。
所以还是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