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帝忍得头疼,“好了,都莫要再争吵了!吵吵闹闹的,这里是金銮殿,不是菜市口都给朕安静点!”
这些个大臣一个个的,只会闹来闹去,宣德帝虽然看了这么多年,最近却是多了几分不耐烦。
宣德帝这一声令下,让金銮殿上争执勤的大臣们,顿时安静了下来,纷纷请罪道:
“陛下,臣等知错,在朝堂上太过放肆了!”
宣德帝懒洋洋地,提不起劲一般,摆手道:“念在你们为了正事,这次算了!”
“谢陛下!”群臣感激道。
宣德帝捏着眉头道:“顾爱卿,为何你说釜洲城。”
顾行晋深吸一口气,再次向宣德帝拱手道:“陛下,釜洲城存在诸多问题,可正因如此,才适合开设通商口岸。若能将这里处理妥善,所获之利将远超想象。”
宣德帝顿时就来了兴致,“具体说说看,朕想听一听你可有什么高见。”
他目光炯炯,继续说道:“首先,此地海运之便无可替代,贸易潜力巨大。其次,关于民心未服、奸细潜藏等问题,若能借开设通商口岸之机,加强治理,推行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同时,加大对奸细的清查,顺势清理干净了,让那里彻底属于大周。”
秦高钦冷哼一声:“顾大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这其中的困难重重,岂是你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
顾行晋毫不退缩:“秦大人,若因困难而不敢尝试,大周又如何能开拓进取,更加强盛?况且,臣并非只是空谈,已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曹安武皱着眉头说道:“顾大人,即便你有所计划,可一旦出现差池,引发战乱,这责任你可担当得起?”
顾行晋神色坚定:“曹将军,为大周谋发展,臣愿承担此责任。只要朝廷给予支持,臣有信心能够克服困难,将釜洲城打造为繁荣稳定的通商口岸。”
解居升出声道:“陛下,此事关乎重大,需谨慎权衡。顾大人的想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风险亦不可忽视。”
宣德帝沉思片刻,说道:“朕即刻派得力之人前往釜洲城,待之后再做商议。”
“陛下英明!”群臣拜道。
“退朝!”
……
数日后
对于釜洲城的实际情况,宣德帝也有了详细的了解一番,釜洲的位置确实挺合适的。
“釜洲城地理位置的确优越,然局势确实复杂。若能善加利用,其发展潜力巨大。”
接着宣德帝道:“不过,将通商口岸设在釜洲城,他唯一担心的是,原先的高丽百姓会人心浮动,到时里应外合,怕是会影响到大周边境安危。”
这一点正是让宣德帝,一时间犹豫不决的原因。
随即吩咐道:“张三德,召集三品以上的大臣!”
“是,陛下!”
一炷香后,大臣们聚集在金銮殿上。
等他们行礼完,宣德帝就立刻开口道:“顾爱卿,你说的在釜洲城设通商口岸的法子,真的可行?”
顾行晋上前一步:“陛下,方法可行。”
宣德帝微微颔首,神色间仍有几分疑虑,“顾爱卿,朕虽信你,可此事关乎大周社稷,容不得半分差错。你且详细与朕说说,这具体的步骤当如何施行?”
顾行晋只觉得无语,“陛下,釜洲城本就驻扎兵营,不会出错的,就是出了差错也很快解决的。”
宣德帝看着顾行晋好一一会儿,神情透着认真和严肃,“你能不能保证?”
面对宣德帝这样的问题,顾行晋一时没有出声。
解居升对于这个年轻人,如此狂妄大胆,实在是太不自量力了,便规劝两句。
“顾大人,你还是太天真了。釜洲城才从高丽手中割让来,在这里设通商口岸,实在是异想天开!”
“解大人,下官这个想法,不是胡乱说的。”
宣德帝也不耐烦听他们争论,只道:“好了,顾爱卿你先说说看。”
解居升见陛下发话了,也不好多说什么,顿时亏闭嘴站在一旁。
“是,陛下!”
行了一礼后,顾行晋这时才不卑不亢的回道:“陛下,此事微臣不能保证,但大周驻扎的官兵,无法执行这个任务的话,那又如能够保家卫国。”
宣德帝听了顾行晋这番话,脸色微微一沉。沉默了片刻后才道:“顾爱卿,说的有理。你一心为大周谋发展,但此事兹事体大,朕不得不谨慎考虑。”
顾行晋语气淡淡的说了一句,”陛下纵观全局,视野广阔,肯定比微臣这样单方面的想法,会更加周全。”
这样拍马屁的话,让在场的朝臣们听的鸡皮疙瘩直起,虽然平日里他们也是如此。
可却没有这小子这么圆滑,果然这么些年下来,当初的状元郎也成了合格的朝廷命官了!
这话让宣德帝心情倒是不错,他自认当这个皇帝比不过高祖,但是在历朝历代君王里,他也是慧眼识人,不失为一代明君。
看向顾行晋的眼神,越发温和不少,不愧是朕一手提拔上来的。
宣德帝视线向群臣,轻咳一声道:“诸位爱卿,那你们觉得,釜洲城开设通商口岸怎么样?”
大殿上的大臣们,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宣德帝等了一会儿,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怎么?都没话说了?”
秦高钦看了一眼蔡侍郎,蔡侍郎只得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准了!”宣德帝淡淡地道。
“陛下,微臣以为釜洲城才归我大周没多久,现在民心未稳。如果贸然开设通商口岸,到时那里怕是会出不少奸细,恐怕会出现乱局。所以,还望陛下您三思。”
御史大夫,史大人见此更是出言道:“陛下,解大人说的有理,真开设通商口岸,这是在给高丽人有机可乘。”
曹安武也站了出来,将釜洲城的情况说了出来。
“陛下,釜洲城地处不够繁华,当地人口不多。若开设通商口岸,所需人力物力巨大,成本颇高,实非明智之举。”
“陛下,曹将军说的不错,将士们还在与高丽对峙,局势本就紧张,若将精力过多投入釜洲城的通商之事,恐会影响防御部署。”
宣德帝听着他们的话,再看到老神在在顾行晋,一时不明白为何顾爱卿如此。
“顾爱卿,你呢,既然提议釜洲城,那可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微臣没有,之前该说的都说了。”顾行晋诚恳的回道。
宣德帝皱了皱眉头,神色愈发凝重。
“你真没其他要说的?”
顾行晋看他脸色不好,没有一丝的畏惧。
“陛下,诸位大人的想法也是很好的。”
对于宣德帝的动摇,顾行晋一眼就看出来了。
该说的他都说了,原本他的计划,就是一南一北,刚好南北经济都能协调发展,让各地百姓都能过的好些。
既然动摇了,说的再多也没什么意义。
魏济微微躬身道:“陛下,顾大人毕竟年纪轻,经验不足,想来思虑不周,如今应该是明白了,还请陛下见谅。”
闻言宣德帝神色缓和了一些,“魏爱卿,朕不是那等小气之人。”
魏济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打算好了,等下了朝要警告顾行晋一番,别再那么莽撞了。
现在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他的位置,监察史可是得罪人的活,更需要谨言慎行,别给别人机会踩他。
秦高钦本想说几句,见陛下没继续追究,也就闭嘴了。
宣德帝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那你们说的其他几处,可有哪些优势。秦爱卿,你先来。”
“是,陛下!”
秦高钦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臣以为湖州之地倒是颇具优势。湖州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交通也颇为便利,若在此开设通商口岸,易于管理,也能更快吸引各方商人,促进商贸繁荣。”
宣德帝神色露出几分沉思,“湖州?”
“陛下,臣曾经在湖州任职过,湖州是江南富庶之地,之前那儿就有不少大商人,有不少商业的基础,所以臣赞同秦大人的提议。”
御史大夫史大人一听湖州,就站出来赞同秦高钦的提议。
礼部尚书此时也出声附和道:“陛下,史大人说的非常对,那儿可是鱼米之乡,想必以大周的富庶和繁华,想来会吸引不少外邦小国,大周乃天朝上国,想来会吸引更多番邦小国崇拜大周的,这样番邦小国,才能更加崇敬陛下。”
蔡侍郎也点头道,“陛下,微臣斗胆说一句。”
此话一出,顿时就吸引了不少人,不少人都好奇蔡侍郎要说什么,
“准了,爱卿你说吧!”宣德帝看了他一眼就同意了。
蔡侍郎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谢陛下!陛下,微臣觉得虽然釜洲城是新城,但那里位置好,又有边疆的将士驻扎,那些番邦小国想要闹事都要掂量一二。”
顾行晋有些诧异,蔡侍郎居然会赞同他的想法。
宣德帝脸上露出思考状,“可还有其他的吗?”
蔡侍郎闻言愣了愣,随后摇了摇头,“陛下,微臣没有了!”
向韶想着顾大人对他的帮助,也站出来道:“陛下,微臣觉得不如一试,真成了想必釜洲城会成为第二个江舟府,那里的百姓如果能安居乐业,从此边疆就无忧了!”
宣德帝一边仔细思考,这样做到底可不可行。
解居升倒是觉得湖州不错,“陛下,湖州地界商业发达,本身就有不少南来北往的商人,想来能更快的让大周各地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那你们呢?都是什么想法,是觉得湖州适合,还是釜洲城比较适合。”宣德帝一时拿不定主意,眼神便扫视着殿上的群臣。
“陛下,臣以为湖州适合!”御史大夫史大人下跪道。
“陛下,臣也觉得湖州适合!”曹安武抱拳道。
金銮殿上的大臣们,见此情况一一表态,赞同再次开设通商口岸,最好的选址就是湖州。
宣德帝看着满朝文武,基本上都赞同湖州作为通商口岸。
宣德帝微微颔首,沉声道:“既然诸位爱卿皆认为湖州适宜,那便就湖州作为通商口岸吧!”
“陛下,英明!”群臣顿时躬身拜道。
宣德帝眼神扫视着他们,“既然确定了,那诸位爱卿,湖州府的通商口岸,应当由何人掌管?”
群臣顿时左顾右盼,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谁适合这个岗位,顿时场面就安静了下来。
宣德帝环顾了一圈,就道:“老四,你觉得谁合适。”
听到父皇这句话,魏王愣了一下,随即内心大喜,他们因为之前的事,在朝中坐了好久的冷板凳,看来父皇是气消了!
宣德帝不悦的皱起眉头,魏王一看这个表情,立刻意识到不好了。
忙恭维道:“父皇,儿臣对这些不是很懂,不过儿臣觉得,以您的眼光,想来那位大人就适合。”
闻言宣德帝看向魏王的眼神,就淡漠了两分。
魏王心中一个咯噔,顿时有些不好的预感,便想再多说两句。
可宣德帝根本不给他机会,眼神看向群臣。
“怎么,你们都没有适合的人选吗?”
见他们还没吭声,就直接亲自点名。
“秦爱卿,你手里可有适合的人选?”
秦高钦只得上前道:“陛下,臣举荐李大人,他为官多年,经验丰富,定能胜任。”
然而,御史大夫史大人却反驳道:“陛下,李大人年事已高,恐精力不足。臣以为王大人更为合适,他思维敏捷,精通商事。”
宣德帝皱了皱眉头,对于此人迂腐行为看不惯。
看到顾行晋老神在在的,便问道:“顾爱卿你呢,觉得谁适合?”
顾行晋思考一番随后就道:“陛下,臣以为掌管之人,不仅要有经验、懂商事,更需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不如在朝中选拔几位能人,由陛下您考察一段时间,再做定夺。”
宣德帝微微一怔,随即笑道:“嗯,说的有几分道理。你们回去仔细思考一番,有合适的人选,那就上个折子,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