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好人有好报
从海里死里逃生的两百多个商贾在休息了几天之后,终于回过神了。
他们也从寻来的家人口中得知,雍朝皇帝在听说商船解体之后,并没有立即出兵救援,反而一拖再拖,只安排了几艘小船出海。
除了捞回去一架破船,连一个人都没救着。
“放屁,这都过去多少天了,他才派兵去救我们,等他的救援到了,我们还能活着吗?”
数十个能主事的商贾汇聚一场,听说了朝廷做法,全都气得破口大骂。
“我们这次出船可都是为了朝廷,还要给朝廷交七成的利润,本来就赚不到多少银子,还不怕我们当人看待。”
“吃相太难看了!”
“咳咳,大家冷静冷静。”穿着藏青色常袍的中年男子示意了一下。
“天家最大,我们只是最末流的商贾,又能如何。”
“不能得罪朝廷,日后我们还要做生意的。”
“……”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们是商贾,以后还要从天河城港口出船,如果他们今日的言语传到皇上耳中,后果的确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以前从来没发生过商船解体的事,以后……天河城的船还能出海吗?”有人低声问。
“你们安心再把性命交到这样的船上?”命只有一条,这次侥幸被救,下次呢?
“那是横水大船屯的船,是水家的,怎么还会解体……”
“别扯上水家了,如今天河城哪里还有水家,只有姚家。”
“!”
“诸位,请听我一言。”刚才的中年男子又缓缓开口。
他是王都城商会的方会长,在商贾之中,说话还是有几分份量。
“方会长,你别劝了,大不了我变卖家产,回家耕田,总好过丢命。”
“咱们都是做生意的,做生意就是求财,在哪里求财都是一样的。”方会长缓缓地说。
“诸位,你们去看过肃州的码头没?”
“这……回来就风寒了,还不曾去看过。”有人说道。
“我去看过了,没想到肃州的码头并不比咱们天河城码头小,而且肃河开凿,比以前更宽阔,出海完全不是问题。”
“真的?那要去看看。”
“但是,肃州这边始终是新建的,这……能成吗?”
“成不成的,事在人为,水家都把船屯建到肃州,连赵老板都把九鼎商行开过来,足可见他们的信心。”
商业街最显眼的就是九鼎商行,整整八间铺面,几乎占据一条街。
“要不是摄政王,我们如今哪里还有命在这里说话。”
“摄政王是在咱们雍朝长大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众人一合计,决定让方会长去找赵九灵商谈,看看能不能在这边出海。
反正求财,在哪里都一样。
其实早在这些人被救到肃州,看到肃州井然有序的大码头,他们心中便动了心思。
只是无人说破,便也不想当第一个。
如今既然提到此事了,议论的人就更多了。
……
赵九灵将商业街舆图展开放在方会长的面前。
“方会长,标红点的地方是已经赁出去的,其余的铺面,你可以随便选。”赵九灵笑眯眯地说。
“我们方家的同兴行虽然没有九鼎行遍布天下,但胜在做了多年生意。”方会长指了指六面铺面。
“赵老板,租赁的铺面不实在,可否卖了铺面给我?”方会长含笑说。
赵九灵莞尔一笑,“肃州的贸易生意还比不上天河城,王妃也是担心你们买了铺面,到时候若是失望,岂不是浪费了银子。”
方会长摆手,“若是我没有亲自来过肃州,任凭赵老板口若悬河,我都不一定动心。”
“如今嘛……天河城怕是不长久。”
赵九灵淡淡一笑。
“我知道赵老板在招揽商贾,如今对肃州有信心的只怕还没有多少,不如我与赵老板合作,先出一艘货物。”
“只要我们赚到银子,其他人自然会心动。”方会长道。
有商会会长牵头,其他人自然愿意尝试。
最重要就是踏出这一步。
赵九灵本来就有意找方会长合作,商船解体给了他极好的机会。
“好。”他含笑应下。
“对了,王爷带着士兵前去商船解体的地方,商船和残留货物已经被雍朝带走,有些尸首仍然漂浮海面,或是留在船舱,王爷已经带回来安葬。”赵九灵说。
方会长闻言有些动容。
雍朝皇帝与符今渊相比,高下立见。
“我定会将此事传回商会。”方会长冷冷地说。
此次救援,为符今渊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名声。
如今雍朝的人提起,都不再提他曾经在镇抚司冷酷无情的过去,只称他是宅心仁厚的王爷。
短短几天,剩下的商铺竟卖出去一大半,其他的也都租赁出去。
太皇太后道,“好人有好报。”
“只可惜了那些没有救回来的,还是让人去海上做几场法事,超度亡魂。”
保佑海上日后依旧风平浪静。
沈岁安说,“是,我去吩咐,请几位道长出海去做法事。”
“安葬在山上的,也都让人去做法事了。”
太皇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只有肃州越来越好,符今渊才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在东宁的凝霜也传来消息。
她们已经找到贺知添,他的确擅长易容,要不是她们盯得紧,都难以发现他每日从住处出现是不同的样子。
凝霜说:贺知添每日都有不同身份,正在找机会进逍遥王府见逍遥王。
世人并不知逍遥王府里面的符禹铉是假的,贺知添显然也还不知情。
沈岁安让她们不要打草惊蛇,先观察贺知添是否还有同党。
对付这个人,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她心中也有疑虑,贺知源已经失踪,这位假冒的贺知添来找“儿子”,究竟是穷途末路,还是仍有后招?
要指望逍遥王颠覆王朝,显然已经不可能。
现在就要看这个前朝皇室究竟要做什么,在朝廷还有多少耳目。
最好一网打尽,永除后患。
就是不知道,在海上漂泊这么久的贺知源,找到他的宝藏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