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六年,岁在戊戌。京城之中,春日融融,然于姚广孝而言,却似笼罩着一层阴霾。
姚广孝,年已八十有四,历经岁月沧桑,身体渐衰。近日来,更是病重不起,卧于榻上,形容憔悴。其面容清癯,眼神却依旧深邃,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沧桑。
消息传入宫中,朱棣闻之,心中大惊。朱棣忆起往昔岁月,与道衍(姚广孝)一同历经艰难险阻,成就帝业。道衍之智谋与忠诚,令朱棣深感敬重。如今道衍病重,朱棣岂能坐视不管?
朱棣当即决定亲自前往探望。宫中众人,皆感皇帝对姚广孝之重情重义。朱棣身着龙袍,面容凝重,在侍从的簇拥下,前往姚广孝居所。
一路上,朱棣心中思绪万千。他暗忖道:“道衍乃朕之良师益友,若无道衍,朕恐难有今日之成就。如今道衍病重,朕当尽朕所能,满足其心愿。”
来到姚广孝居所,只见庭院之中,寂静无声。花草树木,似也感受到了这凝重的气氛,垂首不语。朱棣步入房中,见姚广孝躺在榻上,气息微弱。
朱棣快步上前,握住姚广孝之手,轻声问道:“道衍,朕来看你了。你可有何遗言?”姚广孝缓缓睁开双眼,见朱棣亲临,心中感动。他用尽全身力气,微微张口,曰:“陛下,老臣一生,无以为报陛下之恩。唯有一事,恳请陛下成全。”朱棣曰:“道衍但说无妨,朕必应允。”
姚广孝曰:“建文时期,主录僧溥洽,被囚多年。老臣恳请陛下释放溥洽,以彰显陛下之仁德。”朱棣闻之,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之后,朱棣曰:“道衍之请,朕应允。朕当释放溥洽,以遂道衍之愿。”
姚广孝闻言,脸上露出欣慰之色。他紧紧握住朱棣之手,曰:“陛下圣明。老臣此生,无憾矣。”朱棣见姚广孝如此,心中悲痛。他曰:“道衍,你安心养病,朕定会寻天下名医,为你医治。”姚广孝摇了摇头,曰:“陛下,老臣自知命不久矣。生死有命,陛下不必为老臣费心。”
朱棣泪盈于眶,曰:“道衍,你对朕之功绩,朕铭记于心。朕当追封你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以彰显你之功绩。”姚广孝感激涕零,曰:“陛下之恩,老臣来世再报。”
不久之后,姚广孝去世。消息传出,京城之中,一片哀伤。朱棣极为悲痛,辍朝两日,以僧人的礼仪为姚广孝安葬。
葬礼之上,朱棣身着素服,面容哀伤。他望着姚广孝的棺椁,心中感慨万千。朱棣曰:“道衍一生,功高盖世。他以一介僧人之身,辅佐朕成就帝业。今道衍离世,朕失一良师益友。”
众人皆为姚广孝之离世而悲痛。他们回忆起姚广孝之功绩,无不敬佩。
姚广孝是明朝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拥有诸多称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评价】:
- 有人称他为“无冕宰相”“黑衣宰相”,以赞誉他虽为僧人,却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谋略,在朱棣夺取天下、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地位和影响力堪比宰相。
- 也有一些人认为他是“黑袍妖僧”,觉得他怂恿朱棣起兵,引发战乱,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和人员伤亡。
主要称号:
- 太子少师:朱棣称帝后,姚广孝被封为太子少师,这显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和朱棣对他的器重。
- 荣国公:朱棣追赠他为荣国公,是对他功绩的高度认可。
功绩:
- 姚广孝精通佛、道、儒三教,博学多才。他以其智谋协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在战争中出谋划策,帮助朱棣成功夺取皇位。
如,在朱棣起兵之初,面对朱棣对民心的顾虑,他表示“臣知天道,何论民心”,坚定了朱棣的决心。
当朱棣在誓师发兵时因狂风刮落檐瓦而萌生退意,他又以“此乃吉兆,预示着燕王的青瓦将换成黄瓦”妙语化解,稳住了军心。在战事胶着时,他建议朱棣“毋下城邑,疾趋京师”,直捣黄龙,最终助朱棣成功。
- 朱棣即位后,他拒绝还俗和接受豪华府邸与婢女,保持淡泊名利的作风。曾以钦差身份到家乡苏州等地赈灾,将赈灾款悉数发放并拿出自己的官俸救济百姓。
- 参与编撰《永乐大典》,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百科全书,对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 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成为帝师,对朱高炽的成长和治国理念产生了一定影响。
过错:一些人认为姚广孝怂恿朱棣起兵,引发了战争,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人员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