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万山适时地感叹了一句,顺带着摸了摸胡须。
在他看来,大夏的文坛总算是有了进步了,这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太师谬赞了,论才学,晚生自然不如!”
谦虚的作态,反而是文人最为注重的。
他看了看自己孙女,脑海中竟然冒出一个荒唐的念头来,随即摇摇头,轻轻一笑。
“少年英才总会有崭露头角的一天,现在成名也不晚。”
李言摆摆手,经过这一番操作,算是赢得了太师的认可,那么今天这场诗会,终归没有白来一趟。
“好了,你们年轻人聊吧,我这个老头子就不打扰了!”
冯万山眼神环顾一圈,识趣地离开了后厅,只留下三人面面相觑。
……
皇宫。
杨国威在得知国库亏损情况之后,并且直接出发入宫,而是好好地筹谋了一番,将已知的所有信息都给总结在了纸上。
毕竟先前吃了不少亏,想要一次性地扳倒李言,必须建立周密的计划。
整整四千万两的亏空,仅凭镇国将军府的力量是绝对无法弥补的。
李言负责私盐案,那么这些走私赃款,势必要追查回来。
“陛下,近日臣顺着驸马给出的线索,查到了国库存在空虚……”
御书房中,杨国威一边说着,一边递上一枚折子。
赵洪清此刻正在品读李言那日在殿上的诗作,看到薄薄一张的折子,便以为宰相又在批斗驸马,就随后展开一看。
“四千两?怎么这么多?确定没有查错?”
“臣可以肯定,相信驸马已经得到这个消息了,只是并没有告诉陛下而已!”
看着眼前记录清楚的账目,赵洪清赏析诗词的心思算是被破坏了个干净。
“这些钱能追得回来吗?”
“若是臣去办,那自然不行,可若是交给驸马,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杨国威眼珠子滴溜溜一转。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让李言背负上四千两的亏空。
“这些银子乃是大夏立国根基,如今被小人所转移走,朕很心疼,既然你对驸马如此信任,不如交由驸马去处理……”
听到这话,他嘴角立刻荡漾出一抹笑容来。
可还没有高兴一会,赵洪清的下一句话就让他如坠冰窖。
“杨相怎么一看到驸马身陷苦差就这么高兴呢?”
“臣这是为驸马得到成长而兴奋,毕竟是国之栋梁,是未来的期望!”
杨国威面部一僵,只能说出这样一番违心的话来。
“既然如此,这份差事还多帮衬着点,你是老臣,手段总要多一点!”
赵洪清随后将折子放到一旁,眉眼低垂,不再去看他。
京都不大,权贵的圈子其实也很小。
湖畔诗会上,李言几乎是一鸣惊人,消息传递出去之后,无疑是在整个京都引发了一场不可见的地震。
买状元这件事情,其实众人心知肚明,但没人敢直接点明。
前些日子,皇帝陛下甚至国子监都亲自站了出来,证明了科举的公平性。
不少心怀抱负的饱学之士,顿时就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包裹了他们,就当这些人准备奋起写文章来讥讽世道不公时,却忽然传出这样的消息。
震惊!大夏状元,确有才学。
在诗会上惊艳众人,甚至赢得了当朝太师认可!
当然了,才子学士们肯定是不相信的,直到他们读了那首破阵子。
那几乎要从纸张当中溢出的才华,一下子就浇灭了他们胸中的怒火。
心中凭空诞生出一股羡慕和尊敬来。
镇国将军府的李言心怀墨山,那么所谓的买状元一事,根本就是假的。
读书人们都不傻,稍加思索就可以得知这背后有人在谣传。
而朝堂之上,和镇国将军不对付的,就只有当朝宰相了!
一时间,李言在京都的风评得到了反转,甚至还获得了一个小诗仙的称号。
皇城,金銮殿。
赵洪清看着桌面上的那首词,半天说不出话来,即使已经见过李言的才华,可经过一番细细品读,心中的震惊情绪依旧是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旁的大太监也是好奇地瞥了一眼,顿时惊得双腿发软。
按照赵洪清的意思,文武官员集团在朝堂之上争斗,算是在平衡势力。
而他这个当皇帝的,应该选择做壁上观,时不时出手,让双方不至于撕破脸皮。
可这首诗,却让他心里不是个滋味。
李南天之所以会被封为镇国将军,不仅是因为他为大夏开国之功,平定四海后,他更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击退北莽西胡,边军镇关,震得那些蛮夷不敢南下半步。
多年的征战,还为大夏打下了不少江山。
可以说,能有如今盛世,李南天一个人,能独占一半的功劳。
而这首破阵子,正描述了他这些年的心境。
一道圣旨发出,威震四方的将军就带着家人,从自己的封地不远万里赶到了京都,甚至将儿子送入国子监。
美其名曰是享受皇家待遇,但明眼人心里都清楚,这是送过去当质子的。
随着推恩令的颁发,李南天如今就只剩下了一个镇国将军的名号。
光荣不再。
赵洪清看着眼前的诗稿,心中浓厚的愧疚。顺着记忆的线索涌了上来。
他缓缓地闭上双眼。
作为皇帝,坐在这张龙椅上,就不该拥有这样的情绪。
当他成为天子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和一以前的事没有了任何关系。
李南天一心为了大夏,这的确是事实,但也是他的责任所在,故此没什么好亏欠的……
赵洪清强行将情绪给压了下去,随后睁开眼睛,将诗稿压在了桌子的最下面。
与此同时,镇国将军府,李言还在睡觉。
昨日晚上,两个姑娘着实是将他给“审查”了一番,折腾到半夜三更,故此还在地铺上补觉。
至于赵菱歌早就起床了,她有着晨练的习惯。
“言儿,快起来,陛下敕封了,封你吏部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