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故事,其实是想写三五万字的短篇来着,可是傅云深和李嘉两个人,腻歪的有些厉害。
上篇《望月》没有怎么好好谈,这篇就让他们好好谈谈恋爱,腻腻乎乎的,就越写越长了。
还有,我想在这里给傅云深的妈妈姜淑宁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她的人生,让我想到了张爱玲《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她们都是可怜人。
所以,番外里面我将她也写了进去,我觉得母亲,也应该能找到她自己的幸福。
这世上也没有单一的善与恶,姜淑宁,更像是顾阮阮的昨天。
既然,本文是一篇同人创作,那还是让大家都能有个好结局吧,遗憾就留在剧里,剧外的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就是最好不过了。
傅云深,有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个角色,我一边觉得他可怜,一边又觉得他是自作自受。
也许是我电视剧看的比较少,惨成这样的男主角,我是第一次见。
这惨,纯粹是肉体上的惨。
看剧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谈个恋爱能把自己搞成这样,要不然,这恋爱就别谈了,好吧!
掉进山洞差点饿死、车祸断腿、被袭击切除脾脏,大结局了还要中枪。
就这样,人还能活着,除了主角光环,就是医学奇迹……
可是,这部电视剧又不得不看,这也许是小花的唯一一部现偶,错过了,以后就都没有了,对于现偶这件事,我很矛盾,既希望他演,又觉得还是不要再演比较好。
整个《南风知我意》本来是一部立意很高的电视剧,结果被搞成了狗血恋爱剧,这点我是不满意的。
主角明明有很高的价值观念和自我牺牲精神,结果变成了只顾恋爱的恋爱脑。
请内娱不要再浪费好演员了,好吗?!
纵观整部电视剧,这里的配角比女主更加出彩。
尤其是知知,单拿出来,她更像是独立女性,敢于反抗,也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只是总是时间不对,还有两个拖后腿的妈,这篇文章中,并没有给知知安排结局,因为我相信,她自己能更好的安排好自己的人生。
另外,姜女士在这篇故事里戏份很多,是因为我觉得这个角色真的很有意思。
她在傅云深面前,是温柔慈爱的妈妈,是有母性光辉的,后期的疯狂行为,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被男女主角逼出来的狠厉。
任何一个母亲,我相信她都不能看着自己的孩子因为谈恋爱遭受到如此多的伤害,尤其是女主角还是一副理直气壮的姿态。
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挑衅。
爱情,在生命面前,其实算不了什么。
这世上,其实有很多比爱情重要的事情。
偶像剧,尤其是现偶,总是给人一种错觉,好像除了男女主以外,别的角色都不是人,他们不配得到真正的尊重,这种价值观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就像这部剧,女主角可以不遵守一切规则。
大家是一个团队,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可因为她自己的事情,别人就要无条件的等她,哪怕雨季马上就要来了,进山会有危险,也要等她一起。
在找植物的这件事情上,我有些不明白了,一个搭顺风车的外科医生,到底有多重要?要别人不顾性命的去迁就她。
向导的命难道不是命嘛?小助理的命不是命嘛?
男主就真的会等着她一起,然后真的遇到雨季,全体人员的生命要遭受到危险。
好吧,我知道,这是为了给两位男女主角制造机会,让他们能被困在一起,然后谈恋爱。
还是那句话,谈恋爱就这样重要。
这真的不符合医生应该有的价值观,他们可都是发过誓的人。
还有,女主角本身就是医生,居然可以在医院里大喊大叫。
还有,还有,她是瘫痪了的傅云深的私人医生,可我不知道她除了骂傅云深,和傅云深吵架,还有不停的埋怨之外拿出了什么治疗方案。
(我真的很厌恶那碗鸡汤。)
还有,明明知道病人经历了车祸,还有心理障碍,还要去刺激病人。
傅云深能恢复,全靠他自己强大的内心(还有恋爱脑)。
女主这样不专业,我觉得实在是没有必要给她一个医生的身份。
现代偶像剧,谈恋爱是第一位的,可恋爱不是这样谈的,要命的恋爱,还是远离为妙。
《南风知我意》,更像是傅西洲的一生。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是《西洲曲》的最后两句,按道理来说,这部《南风知我意》的男主角更应该是傅西洲,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变成了傅云深。
剧中的傅西洲,对于他的这个弟弟,有些冷漠了,弟弟躺在医院里,他去看了,不可能恨成这样,也不可能不管的。
于是,我给他加了点戏,让他去分清真正的“爱与恨”。
《寻隐者》这个标题,是来自于《寻隐者不遇》,是傅云深名字的由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里的“隐者”,就是李嘉了,他本身是人格分离患者,是应该将自己完全的藏起来,只有不被人发现,才能好好生活。
当然,咱们这篇故事,这个“隐者”当然是会遇见的,不仅会遇见,还会一直走下去。
这里简单的做个科普,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精神分裂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对社会和自身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人格分裂则不同,人格分裂在医学上通常指多重人格障碍,也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人格之间的关系、是否产生冲突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就《我在香港遇见他》这部电视剧里的剧情来说,李嘉的妈妈和哥哥,属于精神分裂,是成年之后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病发。
而李嘉,从小他的另一个人格就是存在的,似乎是专门分裂出来保护小李嘉的,让他能忽视母亲带给他的伤害,让他能安安静静的生活下去。
《我在香港遇见他》,这部剧,我相信原本是想拍成恐怖片的,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只能以现在这种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与《灵魂摆渡》一样,《我在香港遇见他》也是单元故事。
李嘉是一个引子,将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
所以,剧中对于男主角的挖掘,是很肤浅的,就连最基本的病症和病理也没有讨论清楚。
不过,这部剧却让人看到了小宝的另一面(有那么两张斯哈斯哈的剧照和镜头),冲着喜欢的演员可以去看看。
这部剧中,我个人觉得拍的最好的一个故事,就是女主角的故事,也就是咱们开篇说的那个“墙里尸骨”的那个案子,每次刷到这个案子,我还是会落泪。
这部剧里的女主角,演的很好,比《南风》里的好的多,只是鉴于李嘉的身体状况,这个cp是可以拆了的,这样就正好便宜了我们傅云深。
两个人在一起,不仅当事人变得越来越好,身边的人也过的越来越好,这才是正确且健康的爱情,让大家一起身心愉悦。
傅云深和李嘉就是这样,身上的不完美,被一点点的“医好”,心理上的伤害,被彼此温暖着治愈,身边人也越来越好。
哥哥认清了自己的心,兄弟两个慢慢和好。
妈妈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赢”,虽然是表面功夫,也让孩子能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
平和美满幸福,人的一生,能这样度过,也许就是不虚此行了吧。
这个故事,到这里也就真正结束了,大家道个别吧~
最后,多谢大家的评论、追更还有打赏,多谢多谢~
咱们,下个故事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