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特别鸣谢:求求你多写一章于4月11日送出的大神认证,本章六千字,特此加更!>

但见千骑金花卫钢刀出鞘,分作四支小队纵马穿插,金甲金铃搅碎满场青衿。

蹄声过处,儒巾翻飞似败絮,数千书生转瞬被截作困兽,唯闻弓弦铮铮,箭簇抵住眉心,惊得众人额汗簌簌滚落。

城门血泊里残存的学子更是不成模样,眼前横七竖八倒着箭穿胸腑的尸身,脑浆混着碎石溅在朱漆门上,血气裹着肠秽冲天弥漫。有那弱冠书生瘫坐门前,双腿筛糠似的乱颤,喉间呕声连绵不断。

梁氏兄弟骤见铁骑如潮,怔得片刻,旋即对视一眼。二人整衣趋至杨炯马前,深深一揖。

哥哥梁伯赞抬眸,率先开口:“敢问,可是镇南侯得胜归来?”

杨炯并不答话,忽扬手掷下一物。方四的首级骨碌碌滚至傅裴二人脚边,人头未停,杨炯冷声已至:“回答我!为何要鼓动学子闯宫?”

梁叔赞急欲抢言,却被兄长暗拽衣角,唇角微动:“且慢,咱既敢做出头椽子,便不惧铡刀。且看侯爷这话锋如何,后头怕有梁王的意思。”

傅幼此前从未经历过这般真刀真枪的厮杀,早闻杨炯威名,今日一见,其刚一照面便出手射杀数十书生,手段狠辣,令人惊骇。

长安守备军,无论是金吾卫还是殿前司,向来不过以棍棒维持秩序,断不会轻易对百姓动用军械。

杨炯此番一出手便见血,先声夺人之势,大大出乎傅幼的意料。

想到此,傅幼转头见原本冲锋在前的梁氏兄弟此刻竟默不作声,心中顿时明白,此事自己已无法置身事外。

于是,他整了整衣袍,拱手回应道:“侯爷容禀。学子们因长公主包庇凶手之事心生不满,欲要上告却无门可入,无奈之下,才于宣德门前上书请愿。吾等皆为自发之举,既无他人鼓动,亦不存在谁引领谁之说。”

杨炯听了,嗤笑一声:“倒会撇清干系。”

言罢提刀下马,行至二人跟前:“合着是本侯有眼无珠,瞧不出你们是攻城还是上书?”

裴毓见其步步紧逼,忙跨前拱手:“侯爷明鉴!学子们不过欲入宫面陈冤情,求公卿断个是非。怎奈步军司指挥闭门不纳,百般刁难,众人情急之下,才出此下策。”

杨炯斜睨一眼,缓步踱至三根撞木前,怒声喝问:“好个‘情急’,好个‘下策’。你们这些书生竟深谙军旅门道,撞木前端还晓得安铁撞头?”

杨炯说着,长刀已探入撞铁与木身衔接处,猛地一撬,缝隙乍开。他睨了眼内里精巧的榫卯结构,冷笑更寒:“诸位好学问,竟连军器监秘传的铁木反榫之法都如此熟稔?”

他忽地扬声,刀锋点过众人:“且说来,这攻城重器是哪位‘情急’之作?本侯征战不下百场,时常为无法就地取材制造攻城器械而发愁,说到底还是我那麟嘉卫的桥道兵学艺不精。”

语罢忽而冷笑,语气陡然一寒:“有这般手艺还考什么科举?本侯即刻保举从五品军器监大监之职!都别谦虚,让本侯看看是哪位青年才俊被埋没了!”

裴毓听着这字字如冰锥般的话语,两股颤栗,哪里敢认这攻城锤是经他手里筹措?

当下强撑着镇定,作揖道:“侯爷明察!学生们实为寒门子弟横死一案,特来讨个公道。您看,是否能允我等入宫面见公卿,将实情一一禀明?”

“老子他妈问你!这攻城锤打哪儿来的?私藏军械,你就是有十个脑袋,都不够本侯拿来祭旗!” 杨炯暴喝如雷,话音未落,身后内卫已如狼似虎般扑上,铁钳似的双手直接将裴毓掼倒在地,膝盖死死抵住他后颈。

“侯爷!这是何意?难道您也要学那奸佞,堵天下言路、包庇真凶不成?”裴毓只觉心坠冰窖,脖颈处传来的剧痛混着地面碎石硌入皮肉的刺痛,却比不过杨炯眼底森然杀意让他心颤。

他拼尽气力挣扎,嘶吼声里满是孤注一掷的决绝:“我等依国法请愿,侯爷此举难不成要践踏王法?”

杨炯冷笑一声,缓缓提起滴血长刀,刀刃挑起裴毓下颌,平静道:“念你尚有张嘴能说人话,本侯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告诉我,这攻城锤到底是谁给你的?”

“你……你无权审问我,你没有官身……你……”

裴毓话未及半,杨炯腕间青筋暴起,长刀裹挟着腥风劈落。

裴毓喉间喷涌的血柱溅上宣德门朱漆,一颗头颅滚落在地,瞳孔却犹自圆睁着,满是惊恐之色。

“你来说!” 杨炯猛然转身,沾血的刀锋直指簌簌发抖的傅幼,“这攻城锤究竟从何而来?”

傅幼垂首望着青砖缝里蜿蜒的血线,两颗头颅眼眸空洞,发梢还缠着碎肉。他喉结剧烈滚动,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待瞥见杨炯靴底碾过裴毓半张面孔,心一横,咬牙道:“侯爷明鉴!伐木备料皆是裴毓一手操办,学生并不知道这是军械。”

“倒是伶俐。” 杨炯嗤笑打断,靴尖挑起傅幼下颌,刀尖在他眼皮上虚晃,“知道把脏水全泼给死人?” 猩红的血珠顺着刀刃滴在傅幼眉心,他却连大气不敢出,任由那血腥气弥漫全身,良久才听杨炯 “啧” 了声,收刀转身再不看他。

就杨炯而言,按照老爷子的意思,此番处置只需杀几个不知深浅的书生立威便可,毕竟眼下的首要目的是稳住局势,而非激化矛盾。

要知道,对梁王府而言,无论是站队世家还是偏向寒门,都绝非明智之举。虽说梁王府与世家贵族盘根错节、纠葛颇深,但也慧眼识珠提拔了诸多寒门子弟。单说杨炯那些师兄弟,出身寒门者便占了大半。

治国之道,取士用人本就不该偏倚一端。

世家子弟承继着累世底蕴与完备教育,可寒门基数庞大,其潜力亦不可估量。一个国家若想长治久安,唯有让世家门阀与寒门新秀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才是长久之道。

杨文和与杨炯深谙此理,多年来也始终朝着这个方向经营。只是身处波谲云诡的权力旋涡,道理归道理,真要付诸实践,却往往要在各方掣肘间艰难斡旋。

譬如颜夫子这般寒门领袖,哪里等得及循序渐进地制定人才流动之策?对他而言,最快捷的法子,便是彻底铲除世家豪族,以寒门子弟全面取而代之,如此方能立竿见影地扭转乾坤。

可这对世家而言,这无异于断其命脉、夺其根基,又岂会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手中权势被蚕食殆尽?

其实早在开国之初,杨文和便曾与陈群彻夜长谈,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二人竟罕见地意见一致,都认定若任由世家豪族垄断朝堂,大华王朝迟早重蹈前梁覆辙。

为此,杨文和凭借开国之威,耗时数年逐步将旧贵族边缘化,同时完善恩荫制度,构建起与科举并行的多元取士体系,只为确保人才流动活水不断,避免朝堂沦为某一方的一言堂。

然而改革非一日之功,推恩封赏、腾挪官职都需时日。

杨文和本打算以春风化雨之姿,花十年光阴彻底完善大华取士制度。他甚至破天荒地增设武举、医科、算科、恩科,对女子入学、领兵、为官之举也鼎力支持,只为打破陈规旧念,拓宽万千才俊入朝之路。

可惜世家与寒门之争,早已沦为党争利器。

无论升迁入仕还是党伐同异,只要站定阵营,便能轻易获取支持。这般乱象之下,就连皇帝李乾元也从最初的全力支持,渐渐态度暧昧,最终彻底放弃改革,重走历朝历代的老路,玩起了帝王均衡之术。

现如今新政正如火如荼的推进,急需大批锐意进取、胸怀理想的官员奔赴地方主政。加之大华近五年的国策都是围绕着安定和发展两个主题,绝不能让别有用心之人做出动摇国本之事。

这便是杨文和非得派杨炯出面的缘由:一来向各方昭示梁王府不偏不倚的立场,二来震慑暗处蠢蠢欲动的宵小,划出红线,让他们明白王府底线何在,哪些事绝不可为。

杨叔见数千学子被杨炯一人震慑得大气都不敢喘,少年血性陡然上涌,一步跨出,抱拳朗声道:“襄州杨叔,斗胆请问镇南侯,当街刑杀,可有律法凭证?”

“金花卫乃大华禁军卫,本侯为主帅,按《军防令》第二十一条:遇阻拦行军、延误军情、造反谋逆者,不问可斩。听闻你熟稔大华律典,这也要本侯逐字解说?” 杨炯话音未落,指尖已重重叩击腰间悬着的金花令符,铿锵声惊得周遭学子纷纷后退。

杨叔闻言,瞥向被金花卫盯紧的同窗学子,知道今日事已再难转圜,不禁长叹一声,强压下心头愤懑,直指要害:“侯爷!敢问学子议论朝政得失、弹劾朝臣,可在律法许可之内?”

“此等事何须问我?你们只管议,本侯绝不干涉。但有句话,诸位须得听真切!本侯率万千将士九死一生,才换来这边境太平。若有人敢趁机祸乱大华根基,本侯立斩不容!其余诸事,法无禁止即可为,诸位请便!”杨炯故意提高了声音,表明态度后,翻身上马,准备离去。

众学子面面相觑,眼底皆是茫然,原以为杨炯此番前来,或是替梁王府出面定夺事端,又或是为长公主撑腰、屠戮寒门。

可瞧他所作所为,倒真如方才所言,只是拦阻众人冲击皇宫,并未起赶尽杀绝之意。

但好不容易等来个身份地位皆可的人物,学子们岂肯轻易放过?霎时间,众人蜂拥围聚,七嘴八舌争着诉说冤情。

一时间,诸如长公主如何包庇凶徒、寒门子弟如何屡遭打压之言此起彼伏,字字泣血。

杨炯浓眉陡蹙,猛地暴喝:“肃静!”

金花卫闻令而动,长刀齐刷刷高举过头,齐声怒吼:“肃—— 静——!”

学子们霎时噤声,可双脚却如钉桩般立在原地,密密麻麻的人墙将杨炯去路堵得严严实实,显然是想要从杨炯这讨个说法。

杨炯目光扫过众人,半真半假道:“本侯刚从辽地归来,本要去枢密院交令,不想半路撞上诸位上书。方才听你们说长公主包庇、寒门冤死种种。这些既非我职权所管,也不归金花卫处置。大案要案自有三法司审断,若觉不公,大可去宗人府递状,或进奏院呈折子。拦着本侯有何用?我既不晓内情,更无权越俎代庖。”

杨叔闻言,心底暗啐:这镇南侯满嘴虚言!方才分明早知道自己的底细,不然怎么会这般容忍自己诘问?此刻却摆出公事公办的架势。我岂能放你离去?

当下抢前一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拱手嘶喊:“侯爷乃大华肱骨,如今国法蒙尘,乱象已显亡国之兆,您怎能坐视不理?难不成要看着奸佞蛀空家国根基?”

此言一出,如火星坠入干柴,众学子恍然惊觉:满朝公卿避之不及,可镇南侯背靠梁王府,权势可压半个朝堂,若他肯接手,比面见什么中枢公卿可管用得多。

刹那间,“哗啦啦” 一片衣袂声响,数千人齐刷刷跪倒,声浪直冲云霄:“请侯爷为民做主!诛除奸佞,还天下个朗朗乾坤!”

杨炯见次,面色一黑,大骂出声:“你们说话就说话,能不能别张口闭口就‘国之将亡’?真要是快亡国,老子还拼死拼活在边疆打个什么仗?全都给老子起来!一个个将来都是国之栋梁,当街下跪成何体统,让老百姓瞧见不笑话?”

学子们见杨炯收了杀气,语气也松快了几分,知道这事有门儿,当下也不纠缠,纷纷起身,屏息等着下文。

杨炯拧眉沉吟片刻,忽地扬声道:“长公主包庇是真是假暂且不论,方才你们闯宫是对是错,我也只当你们遭奸人蒙蔽。可数千人想要入宫,这绝无可能。但你们想向公卿陈情这一点,倒是不难。”

话落,杨炯猛地勒马逼近几步,惊得前排学子后退半步:“你们推举三人跟本侯进宫!我丑话说在前头,挑些口齿利索的,别让公卿问两句就傻了眼,连累本侯跟着丢人!”

这般说着,杨炯轻扯缰绳,策马行至宣德门下,扬声朝城头的牛马喊道:“牛指挥!本侯做保,带三人入宫!”

牛马闻言,虽心底感激杨炯解围,却也只能据实回禀:“侯爷,有您担保自然妥帖。只是两位公主一早就离了宫,眼下中枢唯有颜夫子值守,诸位入宫,怕也只能见着他一人。”

“那老狐狸不是成天嚷嚷着要为寒门学子撑腰吗?” 杨炯冷笑一声,马鞭重重甩在马鞍上,“如今学子都堵到宣德门上书,他倒躲着不见?既然他不出来,本侯就带人进去找他!” 话音未落,眼底已泛起精光,正愁寻不着由头敲打这老货,这次非得好好折腾折腾他。

“哈哈哈!小子,刚回京城就编排老夫,越发没规矩了!”宣德门轰然洞开,颜夫子一袭青衫扶须而出,笑声震得檐角铜铃轻晃。

但见其迈着方步穿过中门,银丝长髯随夜风轻摆,倒还真有几分当世大儒之态。

“夫子!”众学子见状,齐刷刷躬身行礼。

杨炯翻了个白眼,语调里满是讥讽:“您老人家可真沉得住气,徒子徒孙都快被奸佞撺掇着反了天,现在才现身,是不是有点晚了?”

“小子莫要血口喷人。” 颜夫子抚须大笑,分毫未被绵里藏针的话激怒,“他们不过是上书言事,谈何造反?”

杨炯懒得与他虚与委蛇,这老狐狸若没插手谋划,除非日头打西边出。既已将人逼出来收拾烂摊子,杨炯也无意多留,当即扬声和众学子划清界限:“你们的夫子到了!都是敢以死直谏的血性儿郎,尽可同他诉冤陈情?颜夫子作为寒门领袖,定不会让你们失望,这敢为人先,以死明志的心可比你们坚定多了!”

这话一出,听得颜夫子暗啐一声 “好个阴损的小子”,面上却不动声色,自袖中抽出一卷明黄圣旨,冲欲走的杨炯高声道:“镇南侯接旨——!”

杨炯身形猛地僵住,迅速翻身下马,几步跨到颜夫子跟前,牙关紧咬,挤出低语:“老东西,你该不会又给我挖坑吧?”

颜夫子对杨炯的话置若罔闻,展开黄卷大声念诵:“

门下:

镇南侯杨炯,靖边有功,凯旋归国。兹赐金千两、腴田千顷,以彰劳勚。

今学子案急,国势攸关。特敕杨炯知审刑院院事,总领三法司,主鞫此案。

限十日具结,逾期当自劾奏闻。

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读罢,颜夫子将黄卷径直塞入杨炯手中,抚须笑道:“好生办差,老夫可不似那些腐儒,区区差遣官身,何吝一纸?”

杨炯捏着圣旨冷笑嘲讽:“往日倒没瞧出你这般虚伪!不过是个从四品的流官、案结即撤的差遣,想要以小御大,统领三法司,说到底还不是靠我梁王府的家世撑腰,倒被你说得好似天大恩典。若想拖我王府入局,或是另有算计,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这般遮遮掩掩,好不爽利!”

颜夫子轻笑着摆摆手,目光灼灼落在杨炯脸上:“小子,莫把老夫想得太差,等你翻开卷宗就会明白,为何满朝公卿都对此案避之如虎。这桩案子绕来绕去,还真只有你镇南侯能下得去手、查得彻底!”

杨炯浓眉陡蹙,眼底翻涌着狐疑,试探性的问道:“所以那女子污蔑阻拦、学子血溅宫门,还有你掐着时辰现身,桩桩件件,都是为了逼本侯接这烫手山芋?你不会这么无聊吧?”

颜夫子抚须笑得高深莫测,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朝怔在原地的学子们挥袖朗声道:“都散了吧!镇南侯知审刑院院事,十日之内,必还你们一个公道!”

颜夫子刻意将 “必” 字咬得极重,旋即一甩袍袖,潇洒离去。

杨炯望着颜夫子青衫没入宫门,太阳穴突突跳动。老爷子交代的差事好歹落定,可这从天而降的烫手差遣却如巨石压心,让他满心疑惑。

对杨炯来说,接下这案子本不算什么难事。即便颜夫子没设局相逼,他也早有暗中彻查的打算。

毕竟涉案的定国公嫡子岳展,其父与己父情同手足,他和岳展自幼便以兄弟相称,家族相交,情分不能断。

至于莱国公嫡子沈高岳,虽说平素并无往来,且沈高岳与沈高陵兄弟关系不睦,但两家累世通好,他又怎能坐视不管?

其他涉案的勋贵子弟,杨炯大多相识,不少还是蒙学时期的同窗。念着昔日同砚的情分,他也断不会置之不理。

可一个凶杀案竟闹得满城风雨,这其中蹊跷实在难解。长安显贵哪个不是人精?无论从动机还是证据来看,三法司岂会看不出冤情?明知是冤案,却还故意放出风声挑动学子闹事,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回想起颜夫子方才的言辞,杨炯愈发觉得此案并非他一人谋划。若真是那老狐狸一手操办,怎会留下这么多破绽?如此看来,多半是多方势力各怀鬼胎,都想借这案子谋利,才把局面搅得这般混乱。

这般想着,杨炯利落地翻身上马,轻轻扬了扬马鞭,下令金花卫收队。紧接着,他轻夹马腹,乌云嘶鸣一声,驮着杨炯疾冲离去。

杨炯人在马上,眉头却始终未得舒展,内心暗自揣度:究竟是何等人物,竟有如此能耐,能使得满长安的公卿们心照不宣地保持缄默?就连颜夫子那样老谋深算、手段高明之人,都得借我的手来查办此案,长安城内当真存在这等厉害角色吗?

数千学子目睹杨炯策马离去,又听闻颜夫子定下了事情的基调,一时间面面相觑,都被事情的发展态势弄得晕头转向。

学子中,有人攥紧弹劾疏折,目光滞在半空,犹陷惊怔;有人直视地上斑驳血痕,神思游离。

俄顷,众人三三两两散入街巷,檐下碎语渐起:“镇南侯当真能破案?”

“颜夫子怎这时现身?”

“不是说已经证据确凿了吗?还查什么?”

……

暮色漫过朱雀街衢,窃议声裹着疑惑,随步履荡开。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明末:乱世崛起大唐极品帝婿明末:大周太祖五代梦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古玉穿越公子崛起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家父是康熙紫鸾记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大宋最狠暴君被废太子之位,反手灭了父皇的国重生后我母凭子贵上位了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猎国!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北明不南渡这位诗仙要退婚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穿越,科举逆袭养媳妇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带着系统来大宋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护花大国士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江户旅人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戏说西域36国崇祯聊天群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吕布有扇穿越门超次元战争游戏师娘,我不想努力了我从替身成为皇帝交手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俄罗斯风云录大唐:请陛下称太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国舅凶猛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大梁逍遥王爷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军统财神爷大明1810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李淳风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东方神话集大宋河山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反攻从野人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