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笙书的中军大队人马离开了云武卫,正式踏上讨伐柔然国的征程,缓缓向北进发。
他坐在车辇之中,轻轻掀开了车帘,向外眺望。只见夏日的草原,宛如一幅无边无垠的绿色织锦画卷。齐膝高的青草柔软而繁茂,在微风的轻抚下轻轻摇曳,泛起层层绿浪。五颜六色的野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其间,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若雪,它们肆意绽放,尽情享受着生命中最为光彩照人的瞬间。
不错,不错,前世咱从未去过草原,今日一见,果然与我老家温州的景致大相径庭。在老家,出门便能见山,举目远眺,也望不了多远。而在这草原之上,一眼望去,天地仿佛融为一体,直至天际,我的心境瞬间开阔起来。
都说草原上的人耿直坦荡,不擅阴谋诡计,可那木卓珲父子为何如此狡诈?木卓仁竟能在大梁军的核心潜伏多年,咱还曾对他信赖有加。若不是苏婉婉的刺杀之举失败,咱还真难以在短时间内怀疑到他头上。此次,可是大梁国立国之后首次率大军进军蛮夷腹地,不知咱这个书生大元帅能否大获全胜呢?
鉴于木卓珲父子的狡诈,高笙书对于这次进军大草原的行动不敢怠慢。他反复与段友山、胡翰初、赵勇高等几位熟知兵法的将官商讨,最终决定分兵多路进击。他首先任命胡翰初的第六旅担任先锋,鉴于童铁憨曾率敌后骁骑营深入到柔然王庭附近,高笙书特意任用童铁憨为第六旅指挥副使,协助胡翰初。
副帅段友山率领第二旅何必任部和第三旅施再彦部,共计两万余人,组成左路部队。东路行军总管余蒙松率领其麾下第八、第九、第十旅,共三万余人,作为右路部队。
上次高笙书与柔然军决战获胜后,便派胡翰初前往晏城,协助余蒙松将其所部改编成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共四个旅。余蒙松安排第十一旅驻守晏城,其余部队则全部跟随高笙书挥师北上。
高笙书亲自率领第一旅胡运超部、第五旅杨征北部、第七旅赵勇高部,以及中军直属护卫旅楚中天部,作为中军,负责协调指挥各部统一行动。
第四旅黄醇浩部则留守定州。这支守卫部队,他们不仅要坚守边城三卫、定州,云州等城池,还要节制边关十三个州郡的府兵,征调民夫,协助道刊商社做好粮草辎重的运输等等事务。
望着车外旌旗猎猎,十万大梁军在段友山及各旅营指挥使的严格操练下,如今军容整齐,颇有精锐之师的风范。然而,在高笙书的内心深处,仍隐隐有着一丝担忧。
木卓仁在大梁国多年,熟读兵书,他虽然未曾亲自披挂上阵,但在兵部担任赵友林幕僚期间,通过细致观察,竟然写出了一册《兵武要略》这样的兵书,还得到了段友山这位老将的认可,这表明木卓仁在用兵方面颇有一套。高笙书在心中推演,木卓珲父子此次会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对付杀向柔然王庭的大梁军呢?
出征前,高笙书专门找到段友山,道出了自己对木卓仁的担忧。段友山却说:
“大元帅不必多虑,昔日赵括熟读兵书,与他父亲赵奢谈论兵法时,赵奢有时都难以辩驳,致使当时的赵王认为赵括是难得的将才。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坚守不出,却被赵王认为过于怯懦,且战事旷日持久,赵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消耗。
“于是,赵王决定用自诩用兵如神的赵括替换老将廉颇,期望凭借举国之力,一举击败秦国。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盲目出击,最终导致长平大败,四十万赵国士卒被秦军坑杀,赵国自此一蹶不振。
“大元帅,老夫提及赵括之事,是因为行军作战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与兵法所讲大不相同。两军对垒,狭路相逢勇者胜,关键在于临机处置。
“况且,我军刚刚取得大胜,士气正盛。反观蛮夷方面,经此大败,即便不至于一蹶不振,也必定元气大伤,短期内很难再与我军正面决战。所以,我军只要找到蛮夷王庭,便可凭借雷霆之势,彻底消除蛮夷的威胁。”
啊哈,照段老头子这么说,咱这次出征岂不是能轻松愉快地灭掉蛮夷,就像吃着火锅唱着歌那般容易?可天底下哪有这般简单的事。不过,段老头有一点说得没错,如今我军在兵力、装备以及粮草供应方面,远远胜过敌军。只要我军不骄傲轻敌,每次战役,无论大小,都力求全胜,如此便能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拖垮蛮夷。
对了,既然木卓仁熟读兵书、精通兵法,那咱也有自己的老师。都说儒家有几大完人,诸如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等等。孔老二未曾带兵打仗,他的那些理念,日后我若有机会治国理政,倒是可以借鉴。王阳明和曾国藩都曾亲自带兵作战,绝对是了不起的人物。王阳明的“知彼知己,灵活应变”,咱一时难以学会,但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之法,倒是颇为契合眼下的军情。
如今我军大军压境,直捣蛮夷王庭,蛮夷定会在我军进军途中设下重重阻碍。由于他们暂时无力与我军决战,便只能采用袭扰的方式,逐步歼灭我军的小股有生力量,进而慢慢建立起他们自己的优势。
所以,无论如何,绝不能让蛮夷对我军进行各个击破,而是要像曾国藩那样,时刻保持严密防范,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稳扎稳打,从而维持我军兵力的绝对优势。如此一来,即便木卓珲父子再怎么狡诈,也拿我军没办法。
不过,我军若始终抱成一团,在这大草原上寻找蛮夷王庭,效率实在太低。蛮夷可以针对我军大部队行军缓慢的特点,随时转移他们的主力,这样的话,咱拖的再久,也难以击破蛮夷。哎,这可真是个两难的局面啊。
“段元帅,纸上谈兵固然不足为虑,话虽如此,但我军如今深入蛮夷腹地,切不可轻敌。本帅的想法是,我军可以分路进击,但各部之间不能相距太远,要随时保持联络。这样一来,蛮夷就很难有机会击败我军。”
“大元帅所言极是,老夫这就按照大元帅的意思,即刻拟出我军分兵进击的部署,呈大元帅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