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
(一)灵枢第52章 卫气 第五十二
黄帝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窃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府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之坚软者,知补写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歧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足太阳之本,在限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输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腧与舌本也。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
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二)白话文:
黄帝说:五脏是贮藏精神魂魄的,六腑是接受水谷并消化、传输饮食水谷的。脏腑之气在体内与五脏相联系,在体外则与四肢关节相联络。其中浮行于浅表部位而不循经脉运行的气,叫做卫气;运行于经脉之中的气,叫做营气。营卫阴阳相随,内外贯通,如圆环没有尽头。营卫之气稳定而和调,谁能够扰乱它呢?然而要分别阴阳,它们都有标本、虚实所离合的不同之处。能够辨别阴阳十二经脉的,就能够知道疾病发生的所在;能够诊察出虚实所在的,就能判断疾病的高下;了解六腑之气街的,就能明白病邪结聚及松解的关键所在,以及病邪出入的门户;能够知道虚实证候中哪些部位坚实、哪些部位柔软的,就能懂得补泻的方法和部位;能够通晓六经标本的,就可以没有疑惑地面对天下的疾病了。
岐伯说:真是广博啊,圣明的帝王所论说的。请让我详尽地说出来吧。足太阳膀胱经之本,在足跟以上五寸的跗阳穴处,其标在左右两络的命门穴。命门,就是眼睛。足少阳胆经之本,在足窍阴穴处,其标在窗笼之前。窗笼,就是耳朵。足少阴肾经之本,在内踝上三寸的复溜穴处,其标在背部的肾俞穴和舌下的两脉。足厥阴肝经之本,在行间穴上五寸的中封穴处,其标在背部的肝俞穴。足阳明胃经之本,在厉兑穴处,其标在人迎穴,在面颊挟于颃颡之处。足太阴脾经之本,在中封穴前上四寸的三阴交穴处,其标在背部的脾俞穴和舌根部。
手太阳小肠经之本,在足跟外侧之后的养老穴处,其标在命门穴上一寸的附分穴处。手少阳三焦经之本,在无名指与小指之间上二寸的液门穴处,其标在耳后上角的角孙穴及下外眦处。手阳明大肠经之本,在肘中的曲池穴处,向上至别阳穴,其标在面部的下关穴及颊部挟于颃颡之处。手太阴肺经之本,在寸口的太渊穴处,其标在腋窝内的动脉搏动处。手少阴心经之本,在掌后锐骨端的神门穴处,其标在背部的心俞穴。手厥阴心包经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的内关穴处,其标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处。
大凡诊察这些经脉的病变,下部虚则发生厥逆,下部盛则发热;上部虚则眩晕,上部盛则发热疼痛。所以实证要用泻法,使其断绝而止;虚证要用补法,引气使之上行。
再来说说气街,胸部有气街,腹部有气街,头部有气街,小腿部有气街。所以气在头部的,应在脑部进行治疗;气在胸部的,应在胸部的膺部及背部的腧穴进行治疗;气在腹部的,应在背部的腧穴及冲脉在脐左右的动脉处进行治疗;气在小腿部的,应在小腿部的气街及承山穴、踝上以下的部位进行治疗。采用这些方法治疗时,要用毫针,必须先按压穴位,长时间按压后,穴位处就会有反应,然后再进行针刺治疗。所治疗的疾病,包括头痛、眩晕、突然昏倒、腹痛胀满、突然腹部胀满等,以及新出现的积聚。疼痛可以移动的,容易治愈;积聚而不疼痛的,就难以治愈了。
(三)《灵枢·第52章 卫气》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卫之气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文中指出由饮食化生的精微之气,在内入于五脏,在外行于分肉、经络、肢节。其中,浮而在外、不循行于经脉之中的叫卫气;精气行于经脉之中的则为营气。
功能:卫气具有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等功能,能够保护人体免受外界邪气的侵袭;营气主要起到滋养全身的作用,为脏腑、经络等提供营养物质。
2. 十二经脉的标本:详细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本部和标部所在的位置。例如,足太阳膀胱经的本部在足跟以上五寸中的附阳穴,标部在两目的睛明穴;足少阳胆经的本部在足第四趾外侧端的窍阴穴之间,标部在窗笼之前的听宫穴等。这对于理解经络的气血运行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上下虚实的诊断与治法:
诊断:根据人体上下部位的气血盛衰情况进行诊断。如在下的为本,下虚则厥,下盛则热;在上者为标,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
治法:提出了“石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的治疗原则。对于实证,应当采用泻法以绝其根,使疾病停止发作;对于虚证,则应当用补法,助其气而振其不足。
4. 气街的部位及治疗手法:
部位:指出胸、腹、头、胫都有气街。气在头部的,聚之于脑;气在胸的,聚于膺部与背腧;气在腹的,聚于背腧及脐左右冲脉的穴位;气在胫部的,聚于足阳明经的气街穴、承山穴及足踝部上下等处。
手法:强调在治疗时取这些穴位要用毫针,并且必须先用手在穴位上长时间按压,待其气至,然后再进行针刺补泻。
其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卫气的运行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十二经脉的标本分布也体现了经络系统的整体性。这种整体观念贯穿于对卫气的认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2. 阴阳平衡:强调阴阳的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卫气属阳,营气属阴,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无端。在诊断和治疗中,也注重判断阴阳的盛衰,根据阴阳的虚实情况进行相应的补泻治疗,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3. 辨证论治:通过对人体上下部位的虚实症状进行观察和分析,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不同的症状表现反映了不同的病理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这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
4. 经络理论: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探讨卫气在经络中的运行规律以及与经络穴位的关系。明确了经络的标本部位,为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了经络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二、对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诗《卫气的周易哲学解析——灵枢第 52 章探微》:
《卫气探微》
卫气周行奥秘藏,易理玄微蕴阴阳。
乾坤运转乾坤定,道法自然道显彰。
循行脉络通天地,燮理阴阳护健康。
灵枢篇章启智慧,哲思深远细参详。
诠释:
诗的首联“卫气周行奥秘藏,易理玄微蕴阴阳”,指出卫气运行中蕴含着深奥的秘密,而易理的玄妙之处在于阴阳的相互作用。
颔联“乾坤运转乾坤定,道法自然道显彰”,强调了乾坤的运转和天地间的自然法则,体现了周易哲学中顺应自然的道理。
颈联“循行脉络通天地,燮理阴阳护健康”,描述了卫气在脉络中的循环与天地相通,以及它对调和阴阳、维护健康的重要作用。
尾联“灵枢篇章启智慧,哲思深远细参详”,点明了《灵枢》第 52 章所开启的智慧,以及其中深远的哲学思考需要我们仔细品味和探究。
整首诗以卫气为切入点,结合周易哲学,展现了对这一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二)《卫气的周易哲学解析——灵枢第 52 章探微》
《灵枢·卫气》第五十二章,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中医学的浩瀚宇宙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深邃视角去审视它时,更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玄妙与智慧。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而卫气,在人体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阴阳的理念息息相关。
卫气,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人体内外周流不息,护卫着我们的健康与安宁。它的运行与变化,体现了阴阳的动态平衡与相互转化。卫气的产生与阳气密切相关,阳气的温煦与推动,使得卫气得以充盛和运行。而卫气的功能,又体现了阴阳的协调与制衡,它既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又能调节体内的气血津液,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从周易的卦象来看,卫气的运行也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比如,乾卦代表着刚健、进取,与卫气的护卫功能相呼应;坤卦代表着柔顺、包容,暗示着卫气在体内的调和与平衡。卫气的运行轨迹,就如同卦象的变化,充满了变数与规律,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和把握。
在卫气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易哲学中“变易”的体现。卫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的生理状态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运行方式和强度。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以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这种变易的特性,使得卫气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挑战,保持人体的健康与稳定。
同时,卫气的运行也蕴含着“不易”的道理。尽管卫气的运行方式会因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但它始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这些规律和原则是不变的,是卫气运行的根本依据。就如同周易中的“道”,虽然无形无象,但却始终存在,引导着一切事物的发展。
卫气的运行还体现了周易哲学中“简易”的智慧。尽管卫气的运行机制复杂而微妙,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种简易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卫气的本质和作用,从而更好地运用它来维护健康。
在《灵枢·卫气》中,还提到了卫气的循行路径和与其他生理功能的关系。卫气的循行如环无端,与周易哲学中的“周而复始”相契合。它的循行不仅与经脉的运行相互关联,还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配合。卫气与五脏之气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人体复杂而有序的生理系统。
卫气的盛衰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当卫气充足时,人体能够抵御外邪的侵袭,保持健康的状态;当卫气不足时,人体则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这就如同周易哲学中阴阳的失衡会导致事物的不稳定和变化一样,卫气的盛衰变化也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在探讨卫气与疾病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运用周易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理解。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卫气的运行失调,导致阴阳失衡、气血不畅。通过对卫气的调理和恢复,可以使人体重新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从而治愈疾病。这种从周易哲学角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中医学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卫气的研究也让我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们看到了人体内部那微妙而又神奇的运行机制,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顽强生命力。卫气的存在,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也让我们对医学的探索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总之,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灵枢·卫气》第五十二章,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卫气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它与阴阳、生命的关系。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医学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和研究方法。在未来的医学研究中,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挖掘周易哲学与中医学的结合点,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在卫气的奥秘中探索前行,在周易哲学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共同迈向健康与美好的未来。
(三)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对卫气进行深度解析:
1,阴阳平衡
卫气的运行体现了阴阳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卫气属阳,能温煦机体,抵御外邪,与阴气相互协调,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动静变化
卫气在体内既有动态的运行,又有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符合周易中动与静的变化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
3,循环往复
卫气在经络中循环不息,如同周易中阴阳的交替转化,周而复始,体现了生命的节律与循环。
4,与天地相应
卫气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顺应天地的规律,体现了周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5,刚柔相
卫气既有刚强的护卫作用,又有柔和的调节功能,展现了周易中刚柔并济的理念。
三、用不同词牌名来解析《卫气的周易哲学解析——灵枢第 52 章探微》:
《沁园春·卫气探微》
卫气盈然,易理深藏,阴阳斡旋。看乾坤运化,周行不殆;自然道法,玄妙无边。脉络循行,调和燮理,护佑身心康且安。灵枢悟,启哲思高远,智慧之源。
探寻奥秘其间,细思忖、乾坤万象全。念卫气之力,通连天地;阴阳之道,变化万千。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生命长河永向前。展宏卷,谱华章璀璨,光耀人间。
《水调歌头·卫气周易悟》
卫气乾坤绕,周易蕴玄机。阴阳燮理玄妙,灵枢启深思。脉络循行天地,护佑健康无虞,道法自然知。奥秘细参详,智慧绽光辉。
观变化,悟动静,探精微。乾坤运转,卫气之力势难违。岁月长河不息,生命乐章奏鸣,卫气永相随。易理通今古,哲学绽芳菲。
《菩萨蛮·卫气易理吟》
卫气运行乾坤定,易理玄妙阴阳映。脉络通天地,健康倚卫气。
灵枢篇章深,哲思细探寻。智慧光芒绽,易道永传承。
诠释:
《沁园春·卫气探微》:这首词描述了卫气充盈而活跃,其中蕴含的周易哲学道理深邃而隐秘。乾坤之间的运化不断进行,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充满了神奇奥妙。卫气在脉络中循环,起到调和阴阳、维护身体健康和安宁的作用。通过对《灵枢》的领悟,开启了深远的智慧源泉。我们深入探索其中的奥秘,感悟到乾坤万象的完整与丰富。卫气的力量与天地相连通,阴阳之道变化无穷。在动静之间保持平衡,刚柔相济,生命如长河般不断向前流淌。展开宏伟的画卷,谱写灿烂的华章,让光辉照耀人间。
《水调歌头·卫气周易悟》:此词表达了卫气在乾坤中环绕,周易中蕴含着深刻的奥秘。阴阳调和的道理玄妙无比,《灵枢》开启了深刻的思考。卫气在脉络中循行于天地之间,维护着健康,我们知晓自然法则。仔细详究其中的奥秘,绽放出智慧的光芒。观察其中的变化,领悟动静的道理,探索其中的精微之处。乾坤不断运转,卫气的力量不可抗拒。随着时间的流逝,生命的乐章奏响,卫气始终相伴。周易的道理贯通古今,哲学之花绽放芬芳。
《菩萨蛮·卫气易理吟》:这首词讲述了卫气的运行决定了乾坤的稳定,周易的道理中,阴阳相互映照。卫气在脉络中通向天地,健康依赖于卫气。《灵枢》的篇章深邃,需要仔细探寻其中的哲理和智慧。卫气与易理的智慧光芒绽放,易道永远传承下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