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
(一)灵枢第62章 动输 第六十二
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歧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藏六府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黄帝曰: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十焉息,下八焉伏,何道从还?不知其极。
歧伯曰:气之离藏也,卒然如弓弩之发,如水之下岸,上于鱼以反衰,其馀气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
黄帝曰:足之阳明,何因而动?歧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故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大者,为逆。故阴阳俱静俱动,若引绳相倾者病。
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歧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膕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附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风,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歧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
(二)白话文:
黄帝说:经脉有十二条,然而手太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这三条经脉,却不停地搏动,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说:这是因为它们是胃气的经脉。胃是五脏六腑的海洋,它的清气向上输注到肺脏,肺气从手太阴经运行,它的运行,随着呼吸而往来,所以人一呼气,脉搏跳动两次,一吸气脉搏也跳动两次,呼吸不停,所以脉搏跳动也不停。
黄帝说:气经过寸口时,在上十次呼吸的时间里,气在上面运行,在下八次呼吸的时间里,气在下面潜伏,它是从什么道路返回的呢?我不知其中的究竟。
岐伯说:气离开脏腑的时候,突然如同弓弩发射一样,又如同水从堤岸决口而下,在上面到达鱼际之后就逐渐衰减,其余的气也逐渐衰散而向上逆行,所以它的运行是微弱的。
黄帝说:足阳明经为什么会搏动呢?岐伯说:胃气向上输注到肺脏,其中的悍气向上冲到头部的,沿着咽部,向上走到孔窍,沿着眼系,进入脑内,从顑部出来,向下到达客主人穴,沿着牙车,与足阳明经会合,并进入人迎穴,这就是胃气另外走向足阳明经的道路。所以阴阳上下,它们的搏动是一致的。所以阳病而阳脉小的,是逆证;阴病而阴脉大的,是逆证。所以阴阳都静止或都搏动,如同拉着绳索倾斜一样的,就是有病。
黄帝说:足少阴经为什么会搏动呢?岐伯说:冲脉是十二经脉的海洋,它与足少阴经的大络,起始于肾的下面,出于气街,沿着大腿内侧,斜入膕窝中,沿着胫骨内侧,与足少阴经并行,向下进入内踝的后面。进入足底,它的分支,斜入踝内,出来附着于足背上,进入大趾之间,注入各络脉,以温暖足胫,这就是经常搏动的经脉。
黄帝说:营卫的运行,上下相互贯通,如同圆环没有尽头,现在如果突然遇到邪风,以及遭遇大寒,手足懈怠无力,经脉阴阳的道路,相互输注的会合点,运行失去了正常,气是从哪里返回的呢?岐伯说:四肢末端是阴阳会合的地方,这是气的大络;四街是气的通道。所以络脉断绝则通道通畅,四肢末端松解则气从会合处返回,相互输注如同圆环。黄帝说:好。这就是所说的如同圆环没有尽头,不知它的规律,终而复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三)《灵枢·动输》第六十二主要内容如下:
1. 梗概:
黄帝向岐伯询问在十二经脉中,为何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这三条经脉搏动不止。针对这一问题,岐伯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后续还探讨了脉气在寸口的运行、营卫之气的运行等相关问题。
2. 主题:
主要围绕十二经脉中手太阴、足少阴、足阳明三经的气血搏动和输注现象展开讨论。重点探究这三条经脉搏动不休的原因,以及它们与全身气血输注的关系。
3. 情节:
关于三经搏动不止的原因:
足阳明胃经: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胃中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上输于肺,肺气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循行于十二经脉。经脉的搏动依靠肺气的推动,人一呼一吸,脉各跳动两次,呼吸不停,脉搏跳动也不止。并且,胃气上注于肺后,其中悍气上冲头,循行经过诸多部位后又合于阳明,使阳明脉搏动不休。
足少阴肾经: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与足少阴的络脉共同起于肾下,出于气街,与足少阴经并行,其中又有支脉发挥温养胫部和足部的作用,这是足少阴经脉不停跳动的原因。
关于脉气在寸口的运行:脉气离开内脏外行经脉时,起初强盛,上达鱼际后逐渐衰散,其运行气势减弱。
关于营卫之气的运行:营卫之气上下相贯,如环无端。若突然遇邪风或逢大寒,外邪留滞四肢,会使手足懈惰无力,导致营卫运行失常。但四肢末端是阴阳会合之处,也是营卫之气循行的必经之路,邪气阻塞小络脉后,像“四街”这样的路径能开通,营卫之气仍可运行,待四肢末端邪气祛除,各络脉又沟通如初,营卫之气继续循环。
4. 指导思想:
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将人体的经脉、气血、脏腑等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例如,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的气血运行与全身的气血输注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
强调了气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气血的正常运行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如对三经搏动不休的探讨,实质是对气血在这些经脉中运行特点的深入研究,为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蕴含了中医的动态平衡思想,如提到阴阳脉的协调关系,阴阳俱静俱动应如引绳相倾,若失去平衡则为病态,这体现了中医追求人体阴阳平衡的理念。
二、对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诗赞《灵枢第 62 章“动输”第六十二》:
《赞灵枢动输》
灵枢奥秘动输章,
经脉玄机妙蕴藏。
脉动阴阳相燮理,
气行天地任徊翔。
岐黄智慧千秋耀,
医道精华百世昌。
探索玄微无止境,
传承国粹谱新章。
诠释:
诗的首联“灵枢奥秘动输章,经脉玄机妙蕴藏”,点明了《灵枢》第 62 章“动输”所蕴含的深奥奥秘和精妙之处。
颔联“脉动阴阳相燮理,气行天地任徊翔”,描述了经脉的搏动与阴阳相互协调的关系,以及气在天地间自由运行的情景。
颈联“岐黄智慧千秋耀,医道精华百世昌”,强调了岐黄医学的智慧光芒照耀千秋,医道的精华将百世昌盛。
尾联“探索玄微无止境,传承国粹谱新章”,表达了对探索玄妙医学知识的无尽追求,以及传承国粹、谱写新篇章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灵枢第 62 章“动输”第六十二》的赞美,展现了对中医经典的敬仰和对医学传承的期望。
(二)《灵枢第 62 章“动输”的周易哲学解析——生命脉动的奥秘探寻》
在古老的医学经典《灵枢》中,第 62 章“动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深邃的智慧光芒。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一章节时,更能揭开其中蕴含的玄妙之处,深入探索生命脉动的奥秘。
《灵枢》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记载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治疗的诸多原理。而“动输”这一章,则着重探讨了经脉的搏动现象,这与周易哲学中对宇宙万物变化的理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周易哲学中,宇宙被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同样,在“动输”中所描述的经脉搏动,也并非孤立的现象,而是与人体整体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有序性和连贯性。
黄帝提出的“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这一疑问,其实也是在探寻生命脉动的根源和本质。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要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这三条经脉的持续搏动,或许正是阴阳相互作用在人体中的具体表现。
岐伯的解释“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藏六府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则进一步揭示了生命脉动的内在机制。胃作为五脏六腑的海洋,其清气上注于肺,与肺气相互作用,形成了呼吸与脉搏的同步律动。这种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正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气在人体中的运行,也是周易哲学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十焉息,下八焉伏,何道从还?不知其极”这一描述,让我们感受到气在人体中的微妙变化和运行轨迹。气的运行如同水流一般,有其来路和归途,有其起伏和波动。在周易哲学中,气被视为一种无形而又充满活力的力量,它贯穿于宇宙万物之中,维系着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而“足之阳明,何因而动?”的疑问,则引导我们进一步探究经脉搏动的具体原因和机制。岐伯所描述的“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胃气的运行如同一条奔腾的河流,沿着特定的路径,滋养和推动着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与周易哲学中对事物发展过程中路径和方向的关注是一致的。
对于“足少阴何因而动?”的解答,更是让我们对生命脉动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冲脉作为十二经之海,与足少阴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运行轨迹,都体现了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奇妙性。这种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正如周易哲学中所描述的阴阳交错、五行相生相克的复杂局面。
在探讨生命脉动的过程中,我们还不能忽视“营卫之行”的重要作用。“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这一描述,让我们感受到营卫之气在人体中的循环往复。这种循环如同周易哲学中的阴阳消长、周而复始的过程,体现了生命的永恒变化和不息生机。
当遇到邪风、大寒等外界因素干扰时,“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的情况就会出现。这就如同周易哲学中所描述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困境。然而,正如岐伯所指出的“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生命有着强大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出路,恢复平衡。
通过对《灵枢第 62 章“动输”》的周易哲学解析,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神奇和复杂。生命的脉动并非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息息相关。在周易哲学的视角下,我们看到了生命活动中阴阳的相互作用、气的运行轨迹、经脉的搏动机制以及营卫之气的循环往复。这些都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维系着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同时,这也让我们明白,生命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面对外界的干扰和挑战时,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生命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正如周易哲学所教导的那样,要顺应自然规律,把握变化的契机,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变化中寻求发展。
总之,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灵枢第 62 章“动输”》,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生命奥秘的大门。它让我们更加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同时也让我们对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探索生命脉动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前行,不断追寻真理的光辉。
(三)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对《灵枢第 62 章“动输”第六十二》进行深度解析:
阴阳平衡
在“动输”中,经脉的运行与阴阳的协调相互关联。这体现了周易中阴阳平衡的理念,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维持着人体的健康与平衡。
变化与恒常
动输的过程中,既有稳定的规律,又存在着变化。这反映了周易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在不断变化中保持着一定的恒常性。
整体观念
灵枢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关联。这与周易中强调的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的观念相符,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性。
循环往复
经脉的气血运行如环无端,体现了周易中循环往复的思想,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的规律。
象数思维
“动输”中涉及到的各种脉象、气血之数等,可以用周易的象数思维来理解和分析,通过象数来把握其内在的规律和意义。
三、用不同词牌名来解析《灵枢第 62 章“动输”第六十二》:
《浣溪沙·灵枢动输》
灵枢玄妙动输章,经脉玄机蕴内藏。阴阳脉动意深长。
岐黄智慧传千古,医道精华绽光芒。探寻奥秘谱华章。
《鹧鸪天·赞灵枢动输》
灵枢动输奥秘深,经脉运行妙理真。阴阳燮理气徊翔,医道传承显精神。
探玄微,心至诚,岐黄智慧耀星辰。国粹弘扬千秋业,再谱新篇启后人。
《卜算子·灵枢动输解析》
灵枢动输篇,奥秘心间绕。经脉玄机细探究,阴阳相协调。
岐黄智慧深,医道精华妙。传承国粹永不停,再创新高耀。
诠释:
《浣溪沙·灵枢动输》诠释:
“灵枢玄妙动输章,经脉玄机蕴内藏。阴阳脉动意深长”,描述了《灵枢》第 62 章“动输”所具有的深奥玄妙之处,其中经脉的奥秘被深深隐藏,而阴阳脉动所蕴含的意义深远悠长。
“岐黄智慧传千古,医道精华绽光芒”,强调了岐黄医学的智慧能够流传千古,医道的精华也如光芒般闪耀。
“探寻奥秘谱华章”,表达了人们不断探索其中奥秘,从而谱写辉煌篇章的决心。
《鹧鸪天·赞灵枢动输》诠释:
“灵枢动输奥秘深,经脉运行妙理真”,指出灵枢第 62 章“动输”的奥秘非常深刻,经脉运行的奇妙道理真实不虚。
“阴阳燮理气徊翔,医道传承显精神”,说明了阴阳相互协调、气在其中翱翔的情景,也展现了医道传承所体现的精神。
“探玄微,心至诚,岐黄智慧耀星辰”,表示人们用心至诚地探索其中的玄妙之处,岐黄智慧如星辰般耀眼。
“国粹弘扬千秋业,再谱新篇启后人”,强调了弘扬国粹的重要性,它将成就千秋功业,也为后人开启新的篇章。
《卜算子·灵枢动输解析》诠释:
“灵枢动输篇,奥秘心间绕”,体现了灵枢第 62 章“动输”的奥秘萦绕在人们心中。
“经脉玄机细探究,阴阳相协调”,说明了对经脉玄机的细致探究,以及阴阳相互协调的关系。
“岐黄智慧深,医道精华妙”,突出了岐黄医学的智慧深邃、医道精华的奇妙。
“传承国粹永不停,再创新高耀”,表示传承国粹的脚步永不停歇,不断创造新的辉煌,闪耀光芒。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