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赏赐
然而,皇帝并未给予乌拉那拉氏丝毫继续辩解的余地,他的言辞犹如冬日寒风中的冰刃,带着刺骨的寒意与毋庸置疑的坚定,冷冷地截断了她的话头:“够了!朕的双耳已饱受你无休止狡辩的折磨,李公公早已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丝不苟地向朕禀明。而你对待嬿婉那咄咄逼人的蛮横态度,朕亦亲眼所见,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犹如昨日。皇后,你身为后宫之首,母仪天下,本应以身作则,展现出宽宏大量的气度与以德服人的风范。然而,你却如同市井中的泼妇一般,恃强凌弱,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这岂是皇后应有的作为?”
“朕记得,自孝贤皇后仙逝之前,嬿婉便一直如影随形地侍奉在其左右,深受孝贤皇后遗风的影响,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透露出端庄贤淑、温婉可人的气质。而你,作为一个继后,难道还妄自尊大地认为,自己比朕的原配发妻孝贤皇后更加懂得如何治理后宫,更加精通后宫的规矩与礼仪吗?你须知,真正的尊贵与威严,绝非靠欺凌弱小来彰显,而是需要拥有一颗宽广的心胸,一份对所有人的尊重与理解。你今日之行径,实乃大失体统,有负朕之厚望。”
皇上此言一出,整个翊坤宫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众人的呼吸都变得异常小心,生怕惊扰了这沉重的氛围。乌拉那拉氏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她万万没想到皇上竟会搬出孝贤皇后来压制她,这无疑是在她本就摇摇欲坠的尊严上又狠狠地践踏了一脚。她的双膝一软,险些跌倒在地,幸亏身旁的宫女眼疾手快,及时扶住了她。
“皇上……臣妾……臣妾真的知错了啊。”乌拉那拉氏的声音中带着绝望的颤音,她抬起头,眼神中满是祈求与悔意,“臣妾一时被怒火冲昏了头脑,才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事。求皇上念在臣妾多年侍奉的份上,再给臣妾一次机会,臣妾定当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绝不再犯。”
然而,皇上的脸上却没有任何动容之色,他的目光如同利剑,穿透了乌拉那拉氏的伪装,直视她内心的深处。他知道,这位皇后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温婉贤淑、善解人意的女子了,她的心中已经被权力和嫉妒所填满,变得扭曲而可怕。
皇贵妃馨澜见状,心中虽对乌拉那拉氏并无多少同情,但面上还是装出一副温婉贤淑的模样,轻移莲步走至皇帝身侧,柔声劝慰道:“皇上,您看这四个新人还跪着呢。今日本是她们册封贵人的大礼之日,哪有让人一直跪着的道理。不如就让她们起来吧。”
皇帝闻言,转头看了看忻贵人、豫贵人、和贵人、诚贵人那楚楚可怜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悯之情。“都起来吧,你们都是朕亲自册封的贵人,虽然与皇后尊卑有别,但也不能这般被继后磋磨。朕记得孝贤皇后在位的时候,对嫔妃的惩罚最多也就是罚跪,怎么到了继后这里,令妃就得挨板子了?这成何体统!”
皇帝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柔和,他缓缓转头,目光掠过忻贵人、豫贵人、和贵人、诚贵人那四张梨花带雨、楚楚动人的脸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怜悯之情。这些新入宫的贵人,本就如花似玉,娇弱不堪,如今却在这深宫之中,遭受了如此不公的待遇,怎能不让他心生怜意?
“都起来吧,诸位爱妃。”皇帝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宛如春日里穿透薄雾的第一缕暖阳,不仅照亮了金碧辉煌的大殿,更瞬间驱散了跪在殿前的四位贵人脸上的阴霾与心中的忐忑。他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安心与敬畏。
“你们都是朕亲自册封的贵人,是朕后宫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虽然与皇后在尊卑上有着天然的界限,但朕的后宫,绝非是一个可以任意欺凌、弱肉强食的地方。”皇帝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仿佛在无声地承诺:在朕的庇护下,无人能肆意妄为。
“朕依稀记得,孝贤皇后在位之时,她对待每一位嫔妃都是那么的宽容大度,即便是对于那些犯了错的嫔妃,也只是罚其跪在佛堂前思过,以此作为警示。而罚过之后,孝贤皇后还会亲自吩咐人送去伤药,生怕她们因惩罚而伤了身体,影响日后的生活。”皇帝说到这里,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怀念与敬仰的神色,仿佛那段美好的时光就在眼前。
“然而,怎么到了继后这里,竟然对令妃动用了板子?这简直是荒谬至极!朕的后宫,何时变成了这样残忍无情的地方?”皇帝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与不解,他的目光锐利如剑,直指那隐藏在暗处、操纵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朕的后宫无规无矩,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又怎能让天下人相信,朕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却连自己的后宫都管不好?”
皇帝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责备与不满,他的目光再次扫向乌拉那拉氏,那眼神中透露出的寒意让乌拉那拉氏不禁打了个寒颤。她深知,这一次,自己是真的触怒了龙颜,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位贵人闻言,如蒙大赦,连忙磕头谢恩,起身时脸上已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她们知道,是皇帝的宽容与怜悯救了她们,让她们免受了更重的惩罚。同时,她们也暗暗感激皇贵妃馨澜,是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她们求情,才让她们得以脱身。
皇贵妃馨澜见状,心中也是暗自庆幸。她深知,后宫之中,恩宠与惩罚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而皇帝的怜悯之心,正是她们这些嫔妃最需要把握的机会。于是,她轻移莲步,走到皇帝身边,柔声道:“皇上圣明,臣妾也以为,后宫之中应以和为贵,不宜轻易动刑。今日之事,或许只是个小误会,不如就让臣妾代为调解,化干戈为玉帛,如何?”
皇帝神色冷峻,目光深邃,在乌拉那拉氏与皇贵妃馨澜之间缓缓流转,似在衡量,似在思索。片刻之后,他沉声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馨澜,你心地纯良,温婉贤淑,总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实属难得。自你执掌后宫以来,嫔妃们皆恭顺有加,后宫事务被你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未让朕为后宫之事分心。如今,龙凤胎也已周岁,更是增添了几分祥和之气。”
“然而,皇后乌拉那拉氏,虽贵为后宫之主,却未能尽到应有的责任。新人阖宫觐见,本是后宫大事,却被她弄得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但朕亦知,后宫规矩不可轻废,皇后此次行为之恶劣,若不加以惩处,实难服众。”
说到这里,皇帝的语气愈发冰冷,目光如刀,直视乌拉那拉氏:“因此,朕决定,罚你禁足坤宁宫一年,期间不得踏出宫门半步。每日需抄写《女则》《女训》各十遍,以此反省你的过错,希望你能真心悔悟,重归正道。”
言及此处,皇帝话锋一转,目光转向皇贵妃馨澜,语气中多了几分柔和与信任:“至于后宫诸事,就继续由你皇贵妃执掌吧。你一直以来的表现,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相信在你的管理下,后宫定能恢复往日的宁静与和谐。”
此言一出,整个翊坤宫再次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乌拉那拉氏的脸色已经苍白如纸,身体微微颤抖,似乎难以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惩罚。
皇帝这一番话,既肯定了皇贵妃馨澜过往的功绩,又严肃处置了乌拉那拉氏,在翊坤宫内激起层层涟漪。
乌拉那拉氏听闻惩处,整个人如遭雷击,瘫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她心中满是不甘与怨恨,可面对皇帝那不容置疑的威严,所有的反抗都显得那么无力。“皇上……臣妾……臣妾领旨。”她声音微弱,带着无尽的绝望,深知这一年的禁足将让她在后宫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经的权势与威严都将化为泡影。
皇贵妃馨澜微微福身,神色端庄而谦逊:“皇上圣明,臣妾定当不负皇上所托,竭尽全力打理好后宫诸事,让皇上无后顾之忧。”
令妃魏嬿婉盈盈下拜,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皇上英明,皇贵妃娘娘仁德兼备,有娘娘执掌后宫,实乃后宫之福。臣妾日后定当谨言慎行,全力辅佐皇贵妃娘娘。”她心中明白,皇后失势,后宫格局已变,自己需更加谨慎谋划,在这新的局势中争取更多利益。
忻贵人、豫贵人、和贵人、诚贵人四人见状,也纷纷跪地,齐声说道:“皇上圣明,臣妾等定当遵守宫规,安分守己,听从皇贵妃娘娘教诲。”她们初入后宫,便见证了这般激烈的权力更迭,深知在这深宫之中,唯有谨守本分,才能明哲保身。
馨澜闻言,脸上绽放出温婉而得体的笑容,她微微欠身行礼,声音柔和而坚定:“皇上隆恩,嫔妾感激不尽。然而,嫔妾深知,龙凤胎尚幼,需要嫔妾时刻陪伴与照料,实难分心他顾。再者,后宫之事繁琐复杂,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嫔妾斗胆,恳请皇上恩准,让纯贵妃、令妃、舒妃与嫔妾一同协力,共理六宫之事。”
说到这里,馨澜的目光轻轻扫过在场的众人,最终落在忻贵人、诚贵人身上,她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赞赏与期待:“忻贵人、诚贵人皆出身名门望族,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对后宫之事亦有所耳闻。嫔妾认为,不如让她们也一同参与进来,学习如何打理后宫,一来可以增长她们的见识与阅历,二来也能为后宫增添几分新鲜血液与活力。”
馨澜的话语温婉而有力,既表达了自己对龙凤胎的牵挂与责任,又巧妙地提出了让更多人参与后宫管理的建议,既体现了她的智慧与远见,又展现了她的大度与包容。
皇帝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赏与满意,他微微点头,沉声道:“馨澜所言极是,后宫之事繁琐复杂,确需多人协力方能应对。便依你所言,让纯贵妃、令妃、舒妃与你一同共理六宫之事。至于忻贵人、诚贵人,也可让她们在一旁学习,为将来更好地服务后宫打下基础。”
此言一出,整个翊坤宫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乌拉那拉氏的脸色虽然依旧苍白,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竟然有人放弃执掌后宫大权?
而纯贵妃、令妃、舒妃等人则面露喜色,显然对能够参与后宫管理感到兴奋与期待。忻贵人、诚贵人更是激动不已,她们知道,这是她们展现自己才华与能力的绝佳机会。
皇帝的目光深深落在皇贵妃馨澜身上,那眼神中满是赞赏与满意。他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感叹:馨澜真是懂分寸、知进退的佳人,她从不留恋后宫的大权,始终将皇嗣视为重中之重。这样的女子,实在是后宫中的一股清流,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馨澜,”皇帝的声音温和而深沉,带着几分真挚的情感,“你今日之举,让朕深感欣慰。你不仅心地善良,温婉贤淑,更难得的是,你始终将皇嗣放在首位,不以权势为重。这样的胸襟与气度,实乃后宫之典范。”
馨澜闻言,脸上绽放出温婉而得体的笑容,她微微欠身行礼,声音柔和而坚定:“皇上过誉了,嫔妾只是尽自己的本分而已。龙凤胎是皇上与嫔妾的骨肉至亲,嫔妾自然将他们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至于后宫之事,嫔妾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皇上分忧解难。”
皇帝听着馨澜的话,心中更是满意。他深知,后宫之中,权势与利益纷争不断,而馨澜却能始终保持清醒与坚定,不为权势所动,这样的品质实属难得。
“好,好,”皇帝连声称赞,“朕有你这样的皇贵妃,实乃朕之幸事。你放心,朕会记住你的付出与牺牲,不会让你白白辛苦的。”
言罢,皇帝的目光再次扫过在场的众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威严与坚定:“从今往后,后宫之事便由馨澜、纯贵妃、令妃、舒妃四人共同协力管理。你们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后宫的和谐与稳定贡献力量。至于忻贵人、诚贵人,你们也要虚心学习,为将来更好地服务后宫打下基础。”
众人闻言,皆面露恭敬之色,纷纷行礼应命。
皇帝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声音沉稳而有力:“有功就该赏赐,这是朕一贯的准则。皇贵妃馨澜,你打理后宫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实乃后宫之典范。更难得的是,你为朕孕育了皇嗣,功劳卓着,朕心甚慰。
为此,朕决定赐予你九凤冠一顶,以表彰你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九凤冠,乃后宫之中最为尊贵的头饰,象征着无上的荣耀与地位。朕希望你戴上这顶凤冠后,能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后宫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同时也为朕的江山社稷祈福。”
皇帝的话音未落,整个大殿内的人都为之一震。九凤冠,那可是皇后才能佩戴的凤冠,如今却赏给了皇贵妃馨澜,这无疑是对乌拉那拉氏皇后地位的一次重大冲击。
乌拉那拉氏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无比,她紧紧握住手中的帕子,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她没想到,皇上竟然会如此偏爱皇贵妃馨澜,甚至不惜以赏赐九凤冠的方式来彰显她的地位。
而皇贵妃馨澜则是脸上露出惊喜之色,连忙上前行礼谢恩:“臣妾多谢皇上厚爱,定当继续兢兢业业打理后宫,为皇上分忧。”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又转向了令妃魏嬿婉:“令妃今日受委屈了,朕也赏你一对东珠耳环,以表朕的歉意。”
令妃魏嬿婉心中一阵激动,东珠耳环虽然不及九凤冠那般珍贵,但也是难得的珍品。更重要的是,皇上的这番话和赏赐,无疑是对她的一种肯定和支持。
大殿内的其他人也纷纷上前祝贺皇贵妃和令妃,气氛一时之间变得热烈起来。而乌拉那拉氏则独自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幕,心中的愤怒与不甘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仿佛也在见证着这宫中的权力更迭与恩怨情仇。乌拉那拉氏知道,今日之事只是开始,她与皇贵妃馨澜、令妃魏嬿婉之间的争斗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