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顾婉清便悄然起身,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生怕惊扰了还在梦乡中的刘英和小思宁。
因为自家院子还没完全建好,昨天晚上刘英就直接给顾婉清收拾出了一间屋子,让她先凑合一宿。
简单地在铜盆中洗净了脸,梳理好发髻,她挑了一件朴素却整洁的衣裳换上,准备踏上前往县里的路。
村口的老槐树下,早已停好了一辆等候多时的牛车。
牛车的主人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伯,见顾婉清过来,便笑眯眯地招呼她上车。
“婉清姑娘,这么早啊?去县里办事?”
顾婉清微笑着点点头,轻巧地跃上牛车,找了个位置坐下。
随着“吱嘎吱嘎”的车轮声响起,牛车缓缓驶出了村子,向着远方的县城进发。
一路上,顾婉清的心绪难以平静。
她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心中全对王思远的深深忧虑。
她知道,这次前往县里,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征兵的具体事宜,更是为了王思远的前途和命运。
终于,经过数小时的颠簸,牛车缓缓停在了县城的城门口。
顾婉清下车后,没有多做停留,便直奔官府而去。
官府内,人来人往,一片忙碌的景象。
她找到负责征兵事宜的官员,礼貌地说明了来意。
那位官员是一位中年男子,面容严肃,眼神锐利。
他上下打量了顾婉清一番,似乎对她的出现有些意外。
但当他听完顾婉清的请求后,便认真地翻阅起了案头的文件,详细地向她介绍了征兵令的内容和要求。
“朝廷确实因为战事吃紧而发布了征兵令,”
官员沉声说道,
“对入伍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武艺水平都有一定要求。年龄需在十八至三十岁之间,身体健壮,无重大疾病;至于武艺,则需通过我们的考核方能入伍。”
顾婉清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忧虑。
王思远虽然年轻力壮,武艺也有所精进,但能否顺利通过如此严格的选拔,仍是未知数。
然而,忧虑之中又夹杂着一份期待。
她期待着王思远能够借此机会一展所长,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为父报仇的心愿,更是为了国家的安宁与荣耀。
“请问,何时开始选拔?”
顾婉清急切地问道。
“三日之后,在县城东郊的校场进行。”
官员回答道,
“你若有意让家中子弟参军,可提前做好准备。”
顾婉清点点头,向官员表达了谢意后,便匆匆离开了官府。
刚刚处理完手头事务的牛县令,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那抹渐渐消失在官府拐角处的倩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那女子身姿轻盈,步伐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坚韧与从容,仿佛在哪里见过一般,却又一时难以忆起确切的场景。
他微微蹙眉,试图在记忆的碎片中寻找线索,但纷至沓来的公务又将他拉回了现实。
一名衙役匆匆跑来,手中紧握着一份急报,神色焦急,
“大人,东边河堤出现险情,需您即刻前往指挥抢险!”
牛县令闻言,心中虽有千般思绪,也不得不暂且放下。
他迅速整理好衣襟,对身旁的师爷简短吩咐了几句,便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心中暗自思量:那女子究竟是谁?为何会让我有如此熟悉之感?
随着他离去的背影,官府内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与喧嚣,而那一抹倩影,如同夏日午后的一场短暂阵雨,虽已远去,却在牛县令的心湖中留下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
在彻底掌握了征兵选拔的每一个细节后,顾婉清的心中既有紧迫感也有责任感。
她毫不犹豫地转身,脚步匆匆地踏入了热闹非凡的市集。
市集上,人声鼎沸,各式各样的摊位琳琅满目,从精致的布匹到漂亮的首饰,从香甜的糕点到耐饥的干粮,应有尽有。
顾婉清穿梭在人群中,目光锐利地搜寻着适合王思远的物品。
首先,她来到了一家布庄,精心挑选了几匹质地坚韧、透气性好的布料。
她想着,这些布料可以用来制作几套换洗的衣物,既能在行军途中保持干爽,又能抵御夜晚的寒风。
她仔细询问了布料的洗涤和保养方法,确保王思远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
接着,顾婉清又走进了一家铁匠铺。
在战场上,一把好兵器往往能决定生死。
于是,她仔细挑选了一把锋利且坚固的长剑,以及一副轻便而结实的铠甲。
她抚摸着这些冰冷的铁器,想象着王思远穿上铠甲、手持长剑的英姿,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和骄傲。
除了衣物和兵器,顾婉清还特意为王思远准备了一些干粮和日常用品。
她来到了一家杂货铺,挑选了一些易于携带、营养丰富的干粮,如肉干、坚果和干粮饼等。
她还买了一些草药和伤药,以备不时之需。
在挑选这些物品时,她格外细心,生怕遗漏了任何一样可能对王思远有用的东西。
在市集上忙碌了大半天后,顾婉清终于将所需的物品一一备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