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很识趣,知道利害关系。赔偿了二十块钱东西送回,竟然当成压箱底传家宝收起来了。李鑫记下了这家人眼中的怨毒,等着风起云涌之时再算账吧。也没几年了,他们不敢随意报复的。
另外一家更直接,哭天抹泪就是耍无赖,老的小的喊着孤儿寡母。李鑫更直接,抡着棍子从厨房开始,几个碗盘碎裂就唤回了理智。还东西可以,赔偿没有。
李鑫大声给这家安上了侮辱烈士子女的帽子,然后就毫不客气的捣毁厨房,当第一口锅被敲破。孤儿寡母老实了也听话了,对于赔偿问题也有了答案,突然李鑫不想要赔偿了,因为看到了那一家子恶毒的眼神。东西都没拿,直接拉着竹君去了派出所,说了自己一时激动做了错事,愿意赔偿对方所有损失十五块,但是追究其家人侮辱烈士子女,抢夺烈士子女烈士遗物。交了赔偿就在派出所等待处理。
至于烈士遗物,是一柄铜柄镶银精钢窗花剪,东西不值钱,意义非常。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李鑫犯了错交了巨额补偿。认错态度相当好。谁还不是个少年郎。
怎么办?抓人吧。人证物证俱在,不用其他人说什么。李鑫也不会再去关注。
日子需要过,不能依仗身份做太多。于是第五天,李鑫去了街道。
“主任,今天去给竹君取新做衣服。一个老头不知道为何拦住我,塞给我一个布包就跑了,好像是有人追一样。我就直接到街道来了。东西在这里,我没打开不知道是什么。”李鑫放开双手抱着的衣服包,从胸口落下一个蓝色百花布包,啪的一下落在地上。
“我看看,这人真有意思,知道你抱着东西放不开手。”主任起身过来捡起布包打开,看到了里面裹着三根小黄鱼,一个厚厚信封。
再次打开信封,拉出房契地契和空白赠予书。
“有意思,这是被逼卖房跑路时随便塞给一个人避祸啊。”主任直接脑补出情节,让李鑫回忆那个人的样子穿着。
李鑫大致形容一下金老头,不能说的太仔细否则会被怀疑。
主任皱眉琢磨着这个样貌一拍巴掌:“我知道是谁了。哪个宅子的主人,金进宝。这是有人惦记那个院子了,行,挺好的事,房契地契全了,赠予书都写了,只要填一个名字就行。李鑫,你想要不?”
“不想,我住的地方够大了,要院子干什么?不是我的我不要。”李鑫直接拒绝。
“好孩子。不是自己的不要不贪是好事,这房子我会上交组织。”
“感谢主任,帮我大忙了。要不这事说不清楚了。”李鑫弯腰感谢。房子的事解决了,自己的小身板扛不住那么大的院子。
“李鑫,开学了上高中你想考大学?你应该考中专的,出来就是干部编制。”主任把东西重新包好放进挎包和李鑫一起出来。
“我想试试,看看能不能考上。考上了就去读,考不上就去工作。实在不行就去拾荒。总是饿不死的。”李鑫随意的说着。
“考不上就来找我,我给你推荐工作。总会让你有个工作的,不要说拾荒这事。”主任打开自行车推着出了大门。
“主任再见。”李鑫点头告别,抱着衣服回家,一转弯包袱里多了几件衣服,老太太的衣服也有一套。鞋买的千层底,皮鞋什么的不买,穿着不舒服。
“竹君,我回来了,你的衣服已经做出来了。来看看。”李鑫进了院冲着厢房喊。
“来了。”竹君飞一样跑出来。新衣服啊,多久没有听说过了。两条小裙子,一套衬衣裤子,一套秋天的外衣外裤,还有陈奶奶的一套衣服,
裙子是白色蓝碎花的,衬衣白色,裤子蓝色,外衣是灰色的。样式差不多没有什么新意,主要是材料没有多少颜色。
让孩子自己高兴去吧,一会还要去送饭。
日子再没有什么波澜,安安静静到了陈奶奶出院的日子,饭菜里微微加了一点料,恢复的很快,也没有超出太多。
出院这天还是选了周六,因为这天李鑫和竹君休息,脸上的擦伤好差不多了,砸伤的淤青还有,肋骨只要不剧烈活动没有什么问题。手臂还是需要继续养着。
昨天请二大妈带着陈奶奶去了澡堂清洗了一番。今天老太太换上了一身青蓝色新衣服,自己慢慢溜达出来了。
板爷车拉着,两人陪着老太太回了家。
打开门开始老太太就一直说好。菜地?好。自己种自己吃。院子好,方方正正的。房间里摆设和景泰蓝的用品,雕花铜盆,还有那个已经回来的小剪子。
“挺好挺好,这一屋子家具都是好东西。老婆子以后要享福了。小鑫是个有能力的,会把这个家照顾好。奶奶和竹君给你添麻烦了,老婆子知道你是真心的。真好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下雪了,火炕也好就是废木材。”老太太是通透的,那股子在古老家具里面悠然自得,毫不惊讶的样子相当稳。
老太太知道李鑫哪里有笔墨纸砚,要了一些过去。竹君要遭罪了,大概是以前没有条件,如今陈奶奶来到李鑫家里,吃住都好,开始教养竹君,唉…竹君苦日子来了。
倒座房里有个地窖,城砖铺砌洋灰勾缝,相当干燥。冬天的菜窖在院子里,这里李鑫是要来存放粮食的。陈奶奶知道这个地窖用来存粮,拍手称是。这才是过日子的人想的,手中有粮远避饥荒。
一打眼,就到了初雪落地的时候。陈奶奶已经大好了,开始操持家务,尤其是看着靠墙码的整整齐齐挡住了月亮门的木材,很是欣慰笑得温暖。冬天不用担心寒冷了,真好啊!
放下手里扫雪工具。看看干净的院子很满意,两个孩子上学,每天中午不回来,晚上得做点好的让两个孩子吃饱。
菜地里的蔬菜秋收时已经收割变成干菜。这孩子还弄了四只鸡养着,地窖里放了大米,白面,玉米面,棒子面过一遍箩细的玉米面留下人吃,粗的糠皮棒子喂鸡。白菜土豆胡萝卜,青红萝卜,梨,苹果,甚至还有几个西瓜,都在院门边菜窖里。
萝卜干挂在游廊里,还有一口袋干枣。
“这才是好日子啊,这孩子真的很辛苦。”老太太搓搓手去厨房弄饭菜了。
暖暖的厨房餐厅,三口人坐在一起吃晚饭,昏黄的灯光下如此温馨。
“奶奶,明天早上我去买粮食。晚上可能出去弄点东西回来。”李鑫低声说着。
“怎么了。今年秋天开始你就很着急得总出去。有什么征兆吗?”奶奶人老见得太多苦难。
“奶奶,这两年冬天特别冷,年初开始的炼钢我就觉得不对劲,家里虽然出了一些废铁,我也觉得有问题。尤其是乡村开始吃集体饭,粮食消耗增加,小鸡小猪都宰了吃了。云南出现旱灾,那更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我去图书馆看水文资料,天文站趁着参观学习我也看了资料。我猜测是灾害时代来临。往后几年都是灾年需要在家里储存大量粮食,以备几年的消耗。”李鑫皱着眉说道。
“是很冷,小鑫想的没错。不管是不是灾年,储存粮食是必须要做的。奶奶还有一些积蓄,你可以拿去换成钱购买粮食。”老太太点头认同。
“不用您的,够用。我看有什么就买什么,准备三五年的还有定量可买,今年毕业我就上班工作。”李鑫拒绝不用老人家的积蓄。
“不考大学了?”
“哥你学习那么好不考了?”
“不考了,高中毕业足够了。早点工作也有个进项,十七八了该挣钱养家了。竹君好好学习考个大学。”李鑫点头确认自己的想法,让竹君努力学习。
竹君没有说什么,就是点头不语。
“不读就不读吧,读那么多书没什么好处,总想着什么救国奉献。小鑫你早点工作也好,别去什么工厂企业,那不是好地方,固定死了,做什么都比工人强。”老太太难得说出这番高瞻远瞩的话。心有沟壑却是不露。这几年把竹君教导的越发像大家闺秀,琴棋书画,谈吐对人,礼仪仪表,站坐行用餐。
李鑫也是有能力的,弄了一整套餐具和不少的洋酒。让老太太直说乱花钱。
回民街上买牛羊肉,次数多了一嘴的维语还真难分真假,古兰经背的贼溜。也就造成了李鑫家里不缺肉类,当然真的去几次只有他自己知道。
时间久了不得不做一些改变,晚上几点回来的老太太和竹君都不知道,只知道今年冬天一直到春节李鑫都没消停。
倒座房地下密室已经让他装满了,面粉为主,加上稻米,密室里面放上柜子,腊肉肉干,各种可储存肉类,豆子,封上入口,算是完成了储备,计算得出三年到四年够吃了。不考虑存粮是陈梁的问题,地面木炭不是白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