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太子的心声
两兄弟如此姿态,朱高炽以为徐闻还是拒绝,心中暗自叹息。
徐华却继续说道:“家父所言,大行皇帝与自己,有再造之恩,且翁婿之情,他若不送,是为不孝。”
“新朝初立,蒙殿下厚爱,如若不来,是为不忠,家父不愿做这不忠不孝之人,明日他哪怕是坐着轿子,也会到场。”
“好好好!”
朱高炽闻言大喜,刚刚脸上的愁容也一扫而空。
越国公徐闻到场,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
代表着以徐闻为首的勋贵阶层,以及大部分文臣,武将,都拥戴新朝。
虽然在朱高炽回朝以后,徐闻彻底交权。
哪怕是兵部事宜,也交由侍郎处理,蜗居于越国公府中。
朱高炽发布的各项政令,也被坚决有效地执行下去。
但身为勋贵之首,徐闻如果缺席,那百官众臣会如何看待?
新皇登基就清理权臣?
又或者是君臣不合,新朝初立就遇危机?
不管是哪个,都不是朱高炽愿意看到的。
他需要徐闻的威望为自己背书,震慑其他宵小之辈,尤其某个知名不具的汉王。
所以朱高炽曾经下旨,让徐闻入宫,主持大局,但都被以各种理由推脱。
他尚未登基,这种旨意不便多下。
而且还会给人威逼之嫌。
朱高炽也只能通过身边的徐华,徐谦试探口风。
本想到徐闻会一直闭门不见,却未承想最后时刻,居然松口了。
朱高炽也算是松了口气,明日有徐闻坐镇,万事无忧!
“明日越国公将为百官之首!”
朱高炽最后反复叮嘱两兄弟,言下之意,希望徐闻一定要到场。
徐华徐谦两人这才告退,明日大典,徐华安排好执勤班次后,和二弟都要回去沐浴更衣,做好准备。
两人还未出宫门,却被朱瞻基叫住,他神情有些严肃。
“你们两位有时间,陪我走走吗?”
三人从小一起长大,同为玩伴,现在虽为君臣,但好友相邀,两兄弟还是点点头。
朱瞻基与徐华徐谦二人并肩而行,两兄弟对视一眼后,不动声色地后退了半步,落在了他身后。
“你们两个走快点,我们三个还需要计较这些形式吗?”
看了眼巍巍宫墙内,那些矗立的侍卫,还有紧跟在朱瞻基身后的内侍。
徐华呵退左右:“你们都走远点!”
顶头上司的命令,侍卫马上执行。
内侍看了眼朱瞻基,他摆了摆手后,这些人也退下了。
空空的走道中,就剩下三个童年好友。
徐谦这才叹了口气,开口道:“殿下,这个形式大家都需要的,您需要,这些拱卫的侍卫需要,天下的芸芸众生也都需要,天家威严更加需要,您马上就是大明朝的太子,未来的天子,你需要与之相配的威仪!”
这些道理,朱瞻基在进宫后都已经明白了。
刚开始他还很享受这种被众人仰视的感觉。
时间久了后,难免会有孤独感。
数遍身边,却无一人可诉说心声。
往往一开口,其他人都是诚惶诚恐状。
不管是装的还是真实心理,都让朱瞻基很舒服。
徐华、徐谦兄弟二人进宫,就让他很开心,总算有一位能够陪自己聊聊的。
但二人这些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也很多。
彼此之间哪怕有同场的机会,却没有单独聊天的时间。
今天他终于找到个机会,让这二位陪自己走走。
却未曾想,从童年玩伴口中听到了残酷而又无情的真相。
一步步地往上走,自己终将成为孤家寡人。
经徐闻精心设计过的紫禁城,不再是一座冰冷的宫城。
其中开辟了不少花园景观。
此刻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
面对着这样的美景,朱瞻基却意兴阑珊,根本没有观赏的心情。
“回宫!”
大手一挥,朱瞻基大声下令道,走出没多远的内侍快步上前,给他带路。
快步向前没走出两步,他突然回首看着徐华和徐谦。
“这一路上两位会陪我走下去吧?”
两兄弟站直身体,庄重拱手沉声道。
“末将、微臣永远在殿下身后!”
朱瞻基总算露出了一丝笑意,满足地离去了,他知道不管未来怎样,自己始终有两个真心帮助他的好友。
看着他的背影,徐谦小声地问徐华:“大哥,殿下此时的心态不太对啊。”
论及智慧,徐华知道弟弟比自己强很多。
但这次他看出来的东西,自己也看出来了。
内侍和侍卫已经跟着朱瞻基走了,身边无人的情况下,徐华才敢搭话。
“天子家也是普通人,也会有七情六欲,跟了殿下这么久,你还不明白吗?”
“骤然遇到变故,人总是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就说我们,小时候父亲每次见到我们,都要教导我们戒骄戒躁,切不可因为一点小成绩而骄傲,可是被封东宫大学士时,是怎样的表现?还需要我给你回忆一面吗?”
一直以谋略过人,处变不惊而示人的徐谦,面色一下变得绯红,赶紧摆手喃喃道。
“别说了,现在想想就丢人。”
两兄弟之间,他也不会放过徐华。
“我好像听说你被授羽林左卫指挥使时,也不会比我表现好多少啊。”
徐华很坦然承认。
“对啊,就是当时得意忘形,竟然去秦淮河上喝花酒,结果让岳叔把我抓回来,父亲直接给从头到脚浇了一桶井水,让我冷静一下。”
“啊,舅舅竟然干过这事,他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啊,我可是他的亲外甥,这种事情居然还瞒着我,到底谁是他外甥?”
“别扯远了!”
打断了徐谦的大惊小怪,徐华总结道。
“身边这么多人,我唯一见过真正处变不惊的,就只有父亲了,自从我记事起,就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住他,大行皇帝的各种赏赐,他也是波澜不惊。”
两兄弟达成了共同意见。
“确实,我也想模仿父亲那种永远成竹在胸的模样,可看来看去,都是东施效颦,没有那种神韵。”
“就你,太嫩了,还得多练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