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布政使司。
山东都指挥使司。
两个衙门主官首先收到刘靖和周猛的日常上报,说要出兵剿灭白莲教乱匪。
起初他们并未太在意。
国朝从初定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前段时间不是在运河边还有匪患,出几个邪教暴乱,再正常不过了。
既然青州左卫已经出兵,那就不用太操心。
自己照例上报就行,说不定到最后还能分点功劳。
当刘靖第二次战报送到时,两个衙门瞬间炸了。
一千多官兵啊,就这么没了?
掌管一省卫所的都指挥使高凤,当即就把战报扔在地上,痛骂周猛是个废物。
怎么打的仗,看对方是教会暴民,就连基本的行军都不会了是吧?
前哨,后卫,统统没有,至于什么侦查,那也是一点不做,就硬着头皮往上撞。
当初周猛被调来时,看着他的战绩,还以为是来了个干将,没想到是这种草包。
关键他死不要紧,现在一点重要情报都没有!
暴民人数有多少?
其中多少是白莲教?
现在都占领了什么地方?
武装情况怎么样?
朝廷对于这些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都在济南府的两个衙门主官,布政使并都指挥使赶紧碰头。
二人商议了一下,得出的最终结论。
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下,以稳妥为主,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不能让局势再烂下去。
山东各大卫所先行警备,不要让暴民扩散。
至于青州府和周边的府县,关闭城门,据守待援,以免暴民趁乱而入,夺取县城。
主要能在野战中消灭一千多官军,还不是溃灭,是几乎全歼,就逃回来几十个老弱病残。
最后他们的兵甲也都落入贼寇之手,大大地增加了暴民的势力。
这种战力已经不是单单山东地方能够独自处理的,需要请示朝廷。
就在济南府的徐闻,比山东的那两个衙门更早得到消息。
得知朱高煦有异动后,暗卫已经在加强在山东的布置。
北京和南京的一些精兵强将都被调过来,散布在了整个山东,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暴动发生的第二天,暗卫的消息就送到徐闻手上。
他看后只能叹息。
自己已经竭尽所能的改变这个时代,但帝国太过于庞大了。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还是不能面面俱到。
这个事件就是典型的官逼民反,哪怕是刨除掉白莲教这个因素,闹出大事来,也是迟早的事情。
而白莲教了不起算个催化剂罢了。
随后对于暴乱的描写,徐闻只是一扫而过。
见惯了战场上的生生死死,他对于眼前这些,都已经脱敏。
他很清楚这些暴民会变成怎样,哪怕是有白莲教参活在里面,也大概率变成一股流寇。
他们不具备攻城的能力,却能裹挟一般百姓,走一地,吃一地,将所经之地变成一片白土后。
要么死于内讧,要么死于官兵围剿。
青州府有青州左卫,在整个山东也算大卫所。
徐闻看来很快就能平定这起事件。
这些人的反抗,很有可能最后只是县志上小小的一段,某年某月某日,民反,镇之。
对于徐闻最有用的消息,就是确切地知道汉王府那些往外运的物资去哪了。
如果没有朱高煦的资助,在朱元璋,朱棣两父子反复打压下,基本销声匿迹的白莲教,想要在民间再次开始传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天送来的情报,就让徐闻感到颜面尽失的同时,还有愤怒。
原本以为经过自己的各项改革,还有新式操典发放,各级卫所只要照做,几乎不会出现难以挽回的大败。
可那个蠢货指挥使周猛做了什么?
单骑冒进!
这不就是欺负对面是暴民,以为自己骑兵一到,面对高头大马的威压,敌人肯定会闻风而降,自己也能获得战功,而且还是头功。
在徐闻编纂的操典中,这种轻敌思想是被反复提及,一定不要犯的。
周猛这个名字徐闻还有印象。
虽然帝国腹地的升迁调动他没怎么插手,但是相关文件还是过目了解了一下。
这人就是在自己手上调到青州左卫的。
想想自己一贯以识人之明闻名天下,可自己提拔的人却犯了这么大个错误。
只要一想起来,徐闻心中有无名的怒火和后悔,为什么当时自己的把关不再严格点。
暗卫还在情报中提及,己方在监视过程中,发现周猛的队列有问题,已经通过鸣镝射箭传书的方式进行过警告。
但对方根本不在意,等落入埋伏的时候,一切都已经迟了。
暗卫的侦骑也不过一组三人,面对着数千热血上头的教众,也只能避其锋芒。
一骑当千,戏文里面都不敢这么写,只存在文人的艺术创作中。
对比山东军政两个衙门的两眼一抹黑,暗卫还是收集了很多情报。
白莲教虽然没有攻陷县城,但是通过各种串联,还有过往的传教,青州府的暴乱地区已经连成一片。
一个个县城也变成了一个个孤岛。
现在府内的地主大户还够他们吃的,一旦满足不了日益增大的胃口,暴民们就要开始向其他府扩散了。
按照暗卫的推断,白莲教在吸收了十几支周边的响应队伍后,暴乱人数起码已经突破一万。
这其中以打出佛母旗号的唐赛儿为首。
好在已有暗卫打入其中,卧底探听消息,随时准备送出情报。
根据发出来的消息,白莲教内部已经开始整合,分工,开始下一步的造反。
徐闻在思考怎么解决白莲教的同时,也把暗卫收集到的情报,全部汇报给朱高炽。
虽然暗卫现在实际上受他直接指挥,但名义上暗卫的最高领导还是天子。
青州府出现白莲教暴乱,袭杀上千官兵的奏章,火速送到京师。
首先是暗卫的情报,八百里加急。
杨士奇只是看了一眼,就匆忙去找新皇了。
登基之后,朱高炽的身体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宫内养病。
有紧急处理的事务,内阁才会送进来。
“陛下,山东暗卫急报!”
朱高炽还在喝药,一听到是山东的,马上坐直了身体。
“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