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问过我,是愿意在大明内择一小城富贵终老,还是选择出海,闯出一片天地,这么多年我野惯了,想想那种安稳生活确实不太适合我,就选了第二种。”
唐赛儿自己解释道。
她还是有些不习惯叫出父亲两个字。
“况且我的那些部将,他们已经没有家了,不如一起出去闯闯。”
说出这番话时,唐赛儿就是那个曾经统帅万军的佛母!
兄弟们也理解她这个选择,毕竟曾经高飞的雄鹰,就再也不会被关进笼子里面。
他们只是可惜,好不容易有了个姐妹,才刚刚见面了,就得天涯海角,不知道何时才能见面。
徐华问徐闻道:“父亲要我们送,是打算不回京了吗?”
徐闻点点头:“没办法,济南府我是待不下去了,你们来的时候也看到,每天都是各级官员来拜访,我又不好拒绝太多,索性先躲一下,而既然来了山东,不回老家看一下,去你爷爷奶奶坟前拜祭一番,也说不过去,所以在见个故友后,便会动身回清平。”
家庭会谈完后,下人来报。
“国公爷,山东布政使周会来到了。”
周会来,当年清平县的知县,和徐闻称兄道弟,对后者十分关照,算是徐闻的仕途引路人。
后来徐闻在殿试上高中榜眼,在京师步步高升,周会来靠着徐闻在吏部的关系,升任东昌府知府。
靖难期间,燕军打到东昌府,受到守城将军盛庸的顽强抵抗,徐闻书信一封,策反周会来。
朱棣登基后,老周因功升任山东布政使,成为封疆大吏。
徐华徐谦两人知道这人与父亲关系匪浅,便主动说道。
“父亲你去见周伯父吧,我们在这里聊一会,休息一晚后,明天返程回北京。”
朱月蓉也开口道:“去吧,这里有我了。”
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安排,徐闻也就点点头,去和周会来见面了,二人确实很多年没见面了。
客厅内。
周会来在喝茶等候,见徐闻出来,赶紧起身。
“下官周会来,见过国公爷!”
徐闻皱眉摆手道:“早就说过,我们两个之间,没必要这般客套,我还是喜欢以前你叫我老弟那模样。”
多年未见,当年的少年如今已经名满天下,成为权倾朝野的越国公。
周会来初来拜见时,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不知道徐闻会有什么变化,会不会再和当年那般。
听到徐闻这么一说,周会来也算松了口气,但基本的礼仪还是要。
“当年旧事罢了,现在没事下官还经常与人说曾和国公爷交好,旁人还以为我在吹嘘。”
“你我当年相交莫逆,何来吹嘘一说,以后周兄大胆说,都是我很惭愧,寓居济南这么久,一直没去拜访父母官。”
周会来忙回道:“公爷言重了,反而是大家以为国公爷辞官后,要么去南京,要么去清平老家,我的不少同僚都去过两地拜访,却未曾公爷大驾。”
“如果下官知道国公爷就在济南,早就来拜访了,这几天也因为处理白莲教的后续事宜,忙得脱不开身,所以直到今天才过来,迟来之罪,还望国公爷见谅。”
这位以前的老上司,张口国公,闭嘴国公的,也让徐闻感慨。
很多事情都回不到过去了啊!
当年的老友,此时彼此之间也多了一层深深的隔阂。
设身处地站在周会来的角度,徐闻也知道他没办法。
布政使在很多人看来,已是大明高官,可地方官天生比京官要低半头,更何况自己还是曾经天子近臣,如今的圣上帝师。
这几个身份加起来,哪怕是封疆大吏在自己面前,也要小心翼翼。
其实徐闻很不喜欢这种感觉,但又无可奈何。
这世间的规则便是如此,自己没有足够改变它的能力。
最后在徐闻引起的话头下,两人追忆往昔,回想了一下当年的趣事。
那时一个意气风发,另外一个刚进仕途踌躇满志,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提起当年那些略显幼稚的趣事,两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中老年人不免哈哈大笑。
“白莲教之事,还需周兄费心了。”
徐闻聊天中点了这么一句。
周会来心领神会。
虽然暗卫的呈给朱高炽的报告没有曝光,但朝中大部分人都知道。
此次能够顺利剿灭白莲教,多半还是靠越国公劝降了对方的女匪首。
前一天还在猛烈攻城,可就是短短一天过后,就传来投降的消息。
转变速度这么快,难免让人有所遐想。
鉴于越国公在男女之事上,除了青年时候的一些风流韵事,后面再无桃色新闻。
大家都在传闻,莫不是女匪首是徐闻的私生女?
而越国公对这些流言蜚语也不作解释。
作为徐闻的好友,周会来是知道一些内幕消息的。
知道外面这些人乱嚼舌根,反而是说中了真相。
那么徐闻和自己见面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除了老友叙旧,就是为自己的女儿道歉,周会来便回道。
“此乃我分内之事,自当义不容辞。”
于是徐闻再深入了一些,说道:“此次民众遭此人祸,实属无妄之灾,家中财产,亲属多有损失,我也是山东人,愿意给乡亲们一点补偿,奏请圣上经批准后,四海商会将会援助一批粮食布匹,用于兵灾后赈济,到时候还要周兄多费心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周会来感叹道,自己女儿造下的杀孽,徐闻却扛在了肩上。
而且还直接告知陛下,就是准备彻底承担责任,那他自然也要表态。
“我在山东布政使上蹉跎多年,眼见就要致仕,就让我为山东百姓做这最后一件事吧!”
徐闻此刻才想起,虽然二人起于青萍,相识于微末,自己那会是少年意气,而周会来当时已经年近四十。
转眼间,自己已近天命,对方也到了这般年纪,时间真是无情!
“那就多谢周兄了,如有任何困难,或者遇人刁难,可在第一时间来找到。”
拜托人办事,徐闻也给出了对方提要求的空间。
周会来听懂了,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摇头道。
“困难倒是没什么,我在山东这么多年,镇不住的人或者事不多,现在要致仕,唯一放心不下,就是我那独子,读书不成,如今还是虚度岁月。”
徐闻略一思考,便知道说的是周聪。
早年在清平县时,徐闻中举回乡,周会来当时是清平县知县,曾邀请徐闻赴宴。
在后衙,徐闻见过周聪,当时他还是秀才,后来考中了举人。
在候补放缺时,自己帮了一手,周聪顺利外放。
现在应该是在南方某地任知府吧!
以功名而言,举人能干到知府,已属不错,其中也难免有其父周会来的功劳。
但现在老周一退,没了后台的周聪,仕途便到此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