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修理店,老板一看那全息投影屏,直呼“这得不少钱”。
刘锦燃心里一沉,但还是咬咬牙,决定先修好再说。
等待的时间里,阿权提议去他刚开业不久的小餐馆坐坐,聊聊天。
“我那儿新上了几款菜,都是按照你的口味点的,正好给你解解闷。”阿权拍了拍刘锦燃的肩膀,眼神里满是鼓励。
两人边吃边聊,阿权突然话锋一转:“锦燃,我有个想法,想跟你商量一下。”
刘锦燃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阿权:“啥想法?”
“你看,现在外卖行业这么火,但咱们外卖小哥的餐饮选择其实挺有限的,要么太贵,要么不健康。
我就想,能不能开一家专门服务外卖小哥的餐厅,价格实惠,营养均衡,还能有个休息的地方。
霜霜不是开面包店嘛,要是能让她设计几款适合路上吃的面包,那就更完美了。”阿权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刘锦燃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又想起了蔡晴晴的态度,不由得叹了口气:“想法是好,可霜霜那边……”
阿权拍了拍桌子:“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去跟她谈,
咱们外卖小哥也是城市英雄,值得被尊重和照顾。而且,这也是个商机啊,她怎么会不懂?”
刘锦燃被阿权的热情感染,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行,那你去试试。如果成了,咱们就一起干!”
饭后,阿权陪着刘锦燃取回修好的车子,屏幕虽然修好了,但刘锦燃的心情依然沉重。
他知道,要想改变现状,不仅仅需要修好一个屏幕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
要找到一种方式,让包括蔡晴晴在内的更多人,理解并尊重他们这群城市奔跑者的价值和努力。
第二天,阿权带着精心准备的计划书,找到了蔡晴晴的面包店。
店里弥漫着诱人的面包香,蔡晴晴正忙着给顾客打包。
看到阿权,她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哟,阿权,今天怎么有空光临?”
阿权开门见山:“霜霜,我来找你,是想谈谈咱们合作的事儿。
锦燃昨天跟我提了个想法,我觉得挺好,想听听你的意见。”
蔡晴晴疑惑地接过计划书,边看边听阿权详细解释。
起初,她的表情有些不屑,但随着阿权的讲述,她的眼神渐渐变得认真起来。
计划书里不仅详细分析了外卖市场的需求和潜力,还规划了餐厅的定位、菜单设计以及预期的社会效益。
“这……真的可行吗?”蔡晴晴放下计划书,目光中既有惊讶也有思考。
阿权趁热打铁:“当然可行!而且,这不仅能帮助到锦燃他们,也能让你的面包店品牌更加亲民,拓宽市场。
你想想,当你的面包出现在每一个努力工作的外卖小哥手里,那是一种怎样的宣传效应?”
蔡晴晴沉默了,她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她确实看不上那些“低端”的市场;
另一方面,阿权的话又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某个柔软角落——那个渴望被认可、被需要的角落。
“让我再考虑考虑吧。”蔡晴晴最终说道,虽然语气中还带着犹豫,但明显比之前松动了许多。
阿权笑了笑,他知道,这一步已经迈出去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他相信,只要用心,总有一天能够打动蔡晴晴,也总有一天,能让更多人看到并尊重外卖小哥们的付出与坚持。
蔡晴晴站在面包店的柜台后,看着手中那份计划书,
她知道自己对刘锦燃和阿权的提议有保留,但阿权的热情和坚持让她无法完全拒绝。
她试图说服自己,这只是因为阿权是她的好朋友,而刘锦燃……她不想再去想。
“霜霜,我刚才跟你说的那个计划,真的可行吗?”她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计划书的边缘。
这时,店门被推开,一个外卖小哥走了进来。
他穿着略显破旧的制服,脸上挂着疲惫的微笑。蔡晴晴认出他是经常来她店里买面包的张哥。
“张哥,今天怎么有空来?”蔡晴晴勉强挤出一丝微笑问道。
张哥摘下头盔,露出一张布满汗水的脸:“霜霜,我来拿今天的面包。
对了,你新上的那个面包味道不错,我同事都抢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