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在得知保守派的密谋后,深知内外压力正在逼近,他决心在稳定边境局势的同时,果断清除朝中的隐患。这一局面,不仅关系到朝廷的稳定,也关系到他能否顺利推行新政,实现大清复兴的理想。
北境新危
北方边境的紧张态势再度升级,新的急报接踵而至,报告中称敌军已派遣大批精锐,准备在夜间突袭,意图打乱我军部署。张宇立刻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边疆的战事拖不得,稍有不慎便可能失去优势。
“陛下,臣建议由大将军亲自统领边防重兵,前往边境坐镇指挥!”兵部尚书当即提议,语气恳切。
张宇略一沉吟,目光坚定地看向台下的卢飞扬,语气沉稳:“飞扬,北境局势已刻不容缓,朕决定任命你为北境军总督,坐镇前线指挥。朕要你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大清边疆!”
卢飞扬单膝跪地,目光坚毅:“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誓死扞卫疆土!”
张宇满意地点头,旋即嘱咐道:“切记,敌军若敢贸然进犯,不必留情,以雷霆手段击溃他们,让他们知道我大清的威严不可侵犯!”
卢飞扬领命,立刻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启程奔赴北境。与此同时,张宇密令兵部继续调集后备兵力,以备战事升级。
暗涌的朝廷
就在张宇集中精力部署边防之时,朝中的保守派势力也在暗流涌动。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保守派大臣,联合一批文武官员,在朝中散布“急于推行新政耗费国力、不顾百姓疾苦”的言论。他们借机在朝堂上上书,请求张宇放缓改革步伐,集中精力稳固疆土。
张宇早知他们的阴谋,心中冷笑,故作镇定地回应道:“北境战事朕已亲自调度,边疆大军也已派遣。至于新政,是朝廷稳定国本的关键,朕不会因为一时的动荡而退缩!”
保守派官员见皇上态度坚决,只得暗中观望,等待合适时机再次发难。
卢飞扬的鏖战
与此同时,卢飞扬率领的精锐军队已到达北境,迅速布防,并采取了攻守兼备的战术。在夜间突袭中,敌军果然来势汹汹,但由于卢飞扬提前部署,敌军未能得逞,反被我军成功伏击。
经过一夜的激烈鏖战,敌军损失惨重,仓皇撤退。卢飞扬乘胜追击,确保我军阵地的稳固,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北境的防线,为朝廷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捷报传回京城,张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下令重赏前线将士,同时进一步提升卢飞扬的官阶,以激励全军将士为国效力。
严查朝中隐患
张宇意识到,边疆的战事虽已稍有缓和,但朝廷内的反对势力却始终是隐患。他召见沈清言和几位心腹重臣,低声道:“朝中保守派借北境战事之机散布流言,朕早已知晓。他们暗中勾结、意图扰乱朝纲,朕决不容忍。沈清言,此事交由你负责,务必将他们一网打尽!”
沈清言点头领命,随后在张宇的密令下开始严查朝中隐患。她从小道消息中获取了保守派的活动轨迹,并找到了一些保守派官员与边疆敌国暗中勾结的证据。
很快,张宇便掌握了这些官员的罪证。他果断下令,将几名主要涉事的保守派官员逮捕入狱,接受严厉的审查。张宇的雷霆手段震慑了朝中的保守派,余下的官员纷纷收敛,不敢再有异动。
定军心,安民心
张宇的果断出手稳住了朝廷,保守派的势力也逐渐削弱。然而,他并未放松警惕,意识到要彻底稳定局势,必须继续推行新政,增强朝廷的凝聚力和威望。
为了安定百姓,张宇命地方官员加大巡逻,保护百姓的安全,并下令减免部分赋税,以缓解民众的生活压力。他还推动地方设立义仓,确保灾年或饥荒之时,百姓有粮可依。
民众对张宇的举措深感感激,纷纷在街头巷尾称赞皇上仁爱,愿意支持新政。随着民间舆论的逐渐好转,张宇的威望愈发稳固。
新政的进一步推进
张宇决定利用此次清除保守派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新政的推行力度。他与心腹大臣商议,推出了更加细致的改革方案,包括教育普及、农业生产、基础建设等方方面面。
其中,张宇尤为注重教育改革。他要求地方设立学堂,并召集了一批有志之士,培训民间教师,推广识字教育。他相信,只有让百姓接受教育,才能彻底改变民间的思想和观念,让新政真正深入人心。
在张宇的推动下,教育改革在大清各地逐渐展开。地方官员纷纷响应,学堂逐渐遍布各地,百姓对新政的信任也逐步加深。
暗流未平
尽管新政的推行卓有成效,但张宇并未放松警惕。他知晓,朝中残余的保守派势力依然在暗中窥视,甚至可能伺机反扑。他命沈清言继续监视这些人的动向,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朝堂上,张宇的目光透过殿门,望向远方的边疆。他心中清楚,这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实现大清的崛起,他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前路多么险阻,他已做好准备,誓要开创一个强盛的大清。
张宇的目光愈发坚定,似乎穿透了厚重的朝堂,展望着他为之奋斗的未来。他深知,未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但他已拥有一颗无所畏惧的心,带领大清迈向更光辉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