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征伐西境
高穆尧一入东宫便夺了魏高的掌事之权,这倒不是他对魏高有偏见,或是发现了什么,只不过是他想把东宫掌事的权利交到自己信任的人的手里。
所以高穆尧也想适当的弥补一下魏高,毕竟也不可能让他只当一个普通宦官,不过还是要试探一下。
魏高也知道高穆尧的想法,自然不敢真的放肆,反而愈加恭敬的回道:
“奴才是太子殿下的奴才,殿下让奴才干什么,奴才就干什么。”
高穆尧笑了笑,显然这个魏高的这个回答让他很满意,于是又说道:
“你会骑马、驯马么?”
魏高先是一愣,继而拱手说道:
“奴才会。”
高穆尧点了点头,淡声说道:
“很好。”
“那你就到御马监去管事吧!”
太子府的御马监内有专门负责照看马匹的侍从,不需要魏高亲自操劳,也算是一份清闲的美差。
魏高闻言心中有些不愿,因为这个职位让他平日里不可能会接触到太子,不过他也没有拒绝,只要能留在太子府内,早晚都会有机会的。
于是他躬身说道:
“奴才领命!”
“谢殿下!”
高穆尧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略过他,走进了东宫大堂。
魏高看着高穆尧远去的背影,他清楚的感觉到了这位太子的睿智与谨慎,三言两语便夺了他的掌事之权,又把他赶到御马监高高挂起,没有亏待他。
如此妥善的处理方式竟然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能想出来的,也难怪皇帝会疼爱他。
魏高知道想要害这位太子很难,想要为宁王报仇更难。
………
治平八年正月二十日。
在这一日的早朝上,高策向文武百官说出,要接受丘兰国的求援请求,出兵西境,征伐吐黎国。
面对皇帝的这一决策,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醉翁之意不在酒,讨伐吐黎只是一个由头,皇帝真正想要的是收复西境。
不过百官都没有反对,因为如今国家实力愈发昌盛,以前失去的也要慢慢收回来了。
就这样,在无人反对的情况下,出兵西境的决策就这样定下了,高策亲自点将,由岐国公张羽领兵,八万西戎军任其调遣,进军方略也全权授予他。
内阁很快就已制订好战争预算,岐国公张羽在得到皇帝的诏令之后,当即带领城外的三千甲士奔赴大燕西部边疆。
………
在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治平八年三月十五日,岐国公张羽调集六万西戎军开赴西境之地。
燕军一入西境,犹如虎入羊群,西境诸国莫不敢拦,军队所到之所,百姓臣服。
不过西戎军打的旗号是讨伐吐黎,援救丘兰国,所以并没有打扰途经的西境小国,而那些西境小国也都很懂事,每当遇到燕军,必出城欢迎,以表示对大燕的顺服之意。
而燕军在张羽的带领下,军纪严明,对待无辜百姓秋毫不犯,得到了西境诸国的认同。
西境本就极大的受中原王朝影响,前魏朝的时候是这样,对如今的大燕也是如此。
不过这些小国都还在观望,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这个新生的中原王朝实力到底如何,所以他们并没有像丘兰国那般,选择直接臣服,他们想看大燕是否能平定吐黎。
若是此番燕军顺利平定了吐黎国,西境诸国必然望风归顺,到时候大燕便能顺利掌控西境。
若是此番燕军拿不下吐黎国,不但收复不了西境,还会使燕国的威望大打折扣,以后就更难降服西境人心了。
高策对这些西境小国的想法了如指掌,所以才对张羽下了死命令,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与此同时,吐黎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燕军,并没有太大的忌惮。
或许是因为吐黎王仗着自己的国家实力在西境耀武扬威的时间太久,忘了自身与中原王朝的差距。
他还以为如今的大燕刚刚统一了天下,根本无力远征,即便勉强征伐西境,军队实力必然大打折扣,若是他才显得如此肆无忌惮。
不过吐黎王并非毫无作为,当他得知燕帝下令讨伐吐黎的时候,他派重兵攻打自己的邻居——丘兰国。
毕竟是丘兰国把燕军给引来的,这下连开战的理由都不用想了。
吐黎王想趁着燕军到来之前,彻底吞并丘兰国,因此举倾国之兵,死磕丘兰国。
丘兰国所面临的压力是史无前例的,丘兰王一边部署军队防御,一边向上苍祈祷,希望燕军快点来。
终于,在吐黎国军队打到丘兰国都城的时候,张羽率领西戎军从天而降,宛如救世主一般挽救了即将覆灭的丘兰国。
一番激战后,张羽率领军队击退了吐黎国的军队。
丘兰王亲自出城相迎。
一番客套过后,二者商议接下来的行军计划。
不过张羽非常直接的向丘兰王索要军队控制权,意思就是丘兰国的军队也要受张羽节制。
丘兰王很快就想开了,将自己国家的军队交给了张羽。
另一边,吐黎军队被燕军击退之后,吐黎王贼心不死,好想和燕军打一仗,于是重新调集军队进攻丘兰国都。
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攻城战,二者在丘兰国度之外进行了一场大规模且持久的野战。
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二者愈发僵持,不过张羽并没有发动全部燕军,而吐黎国已经将举国之兵投入了这场战斗。
也正因如此,吐黎国内兵力空虚。
就这样,张羽将军队控制权交给副将胡大愚,让他尽可能的牵制住吐黎军,而他亲自率领六千铁骑,绕过城外的主战场,直奔吐黎国境。
因为张羽是率领的六千轻骑,所以进入吐黎国内并没有攻城拔寨,而是直奔吐黎国都。
张羽这一路人马行动迅速,机动敏捷,入吐黎国内犹如无人之境,甚至吐黎朝廷都没有察觉。
短短三日之后,张羽便率领军队来到了吐黎国都之外。
此时吐黎国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吐黎国都甚至大开城门,来往行人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