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困:巧破难题
踏入工坊,一股尘土味扑面而来,卫渊忍不住掩了掩鼻。
昏暗的光线下,工坊里显得格外冷清,零星几个工匠的身影散落在偌大的空间里,更衬托出此地萧条的景象。
卫渊的目光扫过空荡荡的料架,心中一沉。
苏姑娘轻蹙娥眉,担忧之色更甚。
一个身材敦实,满脸络腮胡子的工匠迎了上来,正是李工匠。
他搓着手,愁眉苦脸地对卫渊行了一礼:“世子,您可算来了。”
“李工匠,情况如何?”卫渊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
李工匠叹了口气,指着几堆堆放得并不高的砖瓦和木材,无奈道:“世子,您也看到了,就这点东西,勉强够几户人家修缮房屋,重建旧都,这点材料,杯水车薪啊!”
卫渊环顾四周,的确如李工匠所说,材料少的可怜。
他沉吟片刻,问道:“产量为何如此之低?”
“世子,不是小的们偷懒啊,”李工匠语气中带着一丝委屈,“实在是技术和设备有限,就拿这砖来说,全靠人工和一些简陋的模具,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也做不了多少。”
卫渊点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缓缓说道:“李工匠,我倒是有个法子,可以提高产量。”
李工匠一愣,随即露出一丝怀疑:“世子,您是贵人,哪懂这些粗活?”
卫渊也不恼,只是笑了笑,说道:“我听说过一种新的烧砖法子,可以一次烧制大量的砖块,而且质量更好,更耐用。”他简单描述了一下现代砖窑的运作原理,以及一些提高效率的生产理念。
李工匠听得一愣一愣的,半晌才回过神来,脸上充满了疑惑:“世子,这……这能行吗?小的做了这么多年的工匠,还从未听说过这种法子。”
“试试不就知道了?”卫渊语气坚定,“李工匠,你尽管按照我说的去做,一切后果由我一力承担。”
李工匠看着卫渊自信的眼神,心中虽然仍有疑虑,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应道:“那……那小的试试。”
卫渊拍了拍李工匠的肩膀,转身对吴谋士说道:“吴先生,此事还需你多多费心,务必确保材料供应得上。”
吴谋士拱手道:“世子放心,属下定当竭尽全力。”
卫渊点点头,再次看向李工匠,说道:“李工匠……”
卫渊没有直接灌输现代砖窑的复杂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改进入手。
他拿起一块黏土,说道:“李工匠,你看这黏土的湿度是否均匀?黏土的湿度直接影响砖的质量和烧制效率。”李工匠不明所以,但还是仔细观察起来。
卫渊继续说道:“我们需要控制黏土的湿度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过干则易碎,过湿则难干,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工具来测量和控制湿度。”他随手捡起一根树枝,示范如何简单测量泥土湿度。
接着,卫渊又指着简陋的模具说道:“这模具的形状和尺寸也需要改进,才能提高效率和砖的质量。我们可以尝试用更耐用的材料制作模具,并且设计更合理的形状,这样脱模也会更加方便。”他捡起一块石头,在模具上比划着,讲解着改进的思路。
李工匠一开始还有些怀疑,但随着卫渊的讲解和示范,他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他惊讶地看着卫渊,没想到这位养尊处优的世子竟然对这些粗活如此了解。
他开始认真地思考卫渊提出的建议,眼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卫渊每天都来到工坊,指导工匠们改进生产工艺。
他并没有一味地灌输现代知识,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工匠们进行改进。
他教他们如何控制黏土湿度,如何改进模具,如何搭建更简易高效的砖窑。
起初,一些老工匠对卫渊的“奇思妙想”表示怀疑,但随着产量的逐渐提高,他们也渐渐改变了看法。
原本一天只能烧制几百块砖,现在一天可以烧制上千块,而且质量也比以前更好。
工匠们看向卫渊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原本冷清的工坊也变得热闹起来,充满了干劲。
李工匠更是对卫渊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搓着手,激动地说道:“世子,您真是神了!这产量,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啊!”周围的工匠也纷纷附和,投来赞许的目光。
卫渊只是笑了笑,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夕阳西下,工坊里依然热火朝天。
卫渊看着忙碌的工匠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突然,一只柔软的手轻轻地拉住了他的衣袖……
苏姑娘的手柔软而温暖,指尖轻轻摩挲着卫渊的手背。
她眼波流转,眸中似有星光闪烁,倒映着熊熊燃烧的砖窑火光。
卫渊侧过头,正对上苏姑娘那双盈满爱意的眼眸,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
他能感受到苏姑娘的喜悦,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喜悦。
“卫渊,”苏姑娘柔声唤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你真了不起!”她握紧卫渊的手,仿佛要将这份喜悦传递给他。
卫渊反手握住苏姑娘的手,十指相扣,感受着她掌心的温度。
熊熊燃烧的砖窑映照在两人脸上,仿佛也映照着他们心中燃烧的希望之火。
旧都重建所需的材料,除了砖块,还有木材、石料等等。
卫渊并没有局限于眼前的成功,他立即联系了其他地区的工坊,提出了合作方案。
他以高价收购优质的木材和石料,并承诺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
这个方案得到了其他工坊的积极响应,旧都的材料储备也逐渐充足起来。
看着堆积如山的建筑材料,卫渊心中充满了自豪
然而,卫渊的一系列动作,却触动了旧都原有势力——世家大族的利益。
他们原本就对卫渊这个空降的世子心存不满,如今看到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更是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在暗地里,他们开始谋划抵制卫渊的重建计划,试图重新夺回对旧都的控制权。
卫渊敏锐地察觉到了暗流涌动,他眼神变得警惕,心中暗道:“看来,平静的日子要到头了……” 一天傍晚,卫渊正在书房里翻阅着各地送来的报告,突然,一个侍卫匆匆走了进来,神色慌张,附在卫渊耳边低语了几句。
卫渊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手中的报告被他狠狠地摔在桌子上,“他们竟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