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进这一点,只能通过新材料和技术来实现,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合作。机械厂也不能包揽所有事,还需各专业领域参与。最后关于油罐卡车问题,则决定联系泉城汽车厂继续采购新的车辆。
一切记录好并检查确认无误后,李华交给秘书孙玲继续处理。一个称职的秘书确能让他省心不少时间。随后,李华准备出去透气休息一下。
“好像忘了什么事?”他在门口时忽然想起来,几天前老吴提过钢铁厂的事情,自己还没落实。
于是他向杨宇打招呼后便驱车去了钢铁厂。傍晚时分抵达时,车间里已经灯火通明,负责人赵勇急匆匆地出来迎接他。
“李总您怎么没事先通知我们呢?”
“不必紧张,你们按常规运作就行。”李华摆手说,表示只是来看一看,不是视察。听到这句话,赵勇放下了戒备。接着他们边走边聊。
李华问起老吴在哪,得知对方正在车间研究机器问题。一路上赵勇提到生产中面临的具体困难以及员工们加班的情况,尤其是一旦高炉停工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春节也不得不停工。
为鼓励加班工人,李华建议可以适当给予激励,物质精神结合更好维护队伍稳定。同时提醒准备好足够的过年物资以慰劳员工。
几人来到车间看到工人仍在紧张忙碌,老吴正在马口铁生产线旁边观察。李华走上前询问进展,了解到从机械设备处借来最好的两棍轧机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厚度和平整度。
成品厚薄不均的问题让客户难以满意,退回了不合格的批次。老吴和其他研究人员面露难色。李华亲自察看了一番,明白了问题确实不在人力,而是设备老旧无法胜任精确压制要求。
此时,大家寄希望于能否研发出更好的轧钢机。李华深感这需要集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攻关。最终商议结果是要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研制新型号。
“李总,我们觉得这可能真的只能靠你和机械厂来实现了!”老吴语带希望地说着。
“行,我会想办法。”李华点点头应承了下来。
------------
1531 前景在望
“你真以为我是万能的吗?”李华听到了老吴略显诙谐的请求。
“那么多前辈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我能?”他说得很无奈,不过被老吴那一本正经的回答逗笑了一瞬间,周围的人都轻松了起来。
“算了吧老道友,我尽力试试,别再这么折腾了。”最终他只好笑着认命,“就让你这一招得逞了!”
“好吧,我记住了!”老吴似乎很愉快地结束了这场打趣,认真地与李华讨论如何推进研发工作,两人一起商讨具体方案及后续步骤。
“无穷你个头…”周围人看着两人口角不禁哄堂大笑。不远处,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们听到笑声,其中一个年轻人愣住,随后师傅在旁训斥道,
“别分心,专心工作!”
“师傅,他们在做什么?”师傅微微一怔,随即严厉答道,
“年轻人,记住了,这就是积极面对生活态度。”
“遇困难不气馁,更不能放弃不管。”他语重心长地说,
“要用积极态度去解决问题,明白吗?”年轻人诚恳点头回应,
“明白了师傅!”
“就像找对象一样,只要有这种精神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师傅一听忍不住轻咳,又说道,
“先不提结婚的事儿,再干两年活吧…”……最终,林小明还是答应尽快将新设备搞出来。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中旬,距过年不过一个多月,而且这期间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真有些难度。
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想到这点,林小明回想起与李二牛、后勤部门联合的研发计划,之前为了加强底蕴扩展了不少业务。
好在反应装甲的事情和这段时间大伙都忙碌,所以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
然而这并不能长久拖延。主战项目也不能一直放任不管。
过程中虽然有刘技师和其他同事帮忙监督指导,但研发所方面却缺乏合适的领军人物。
胡胖子虽然擅长一些技术,但让他独挑大梁未必能行。
其他人中,王胡子那里已忙得焦头烂额,秦老后勤处本来就是人员紧张,也难以抽身来帮助研究团队。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要么林小明自己接手管理,要么找一位可靠的人接替这个职位。
“看来还需要找个有能力的人接管研究院啊!”他低声喃喃,赶往机械制造厂的路上如此思考着。
回到机械制造厂,需与张工程师以及周主管讨论下新项目的情况,免得轧钢机的问题继续拖延。
在工厂内部,新的生产设备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显着进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工部件的品质有了明显改善。
多数工人将其命名为“光辉启明星”。
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单位纷纷效仿并请求订购这些改进型设备。于是工厂开始承担起大量的订单。
见到杨总来到,常主管赶紧过来迎接着,并交流了生产的状况:
“生产线运转良好!尤其是精度提升明显好于从前!”
“对啊,这次要特别提到三车间使用新系统装配后的发动机表现出色,可以找一下雷工具体了解。”
讨论结束,林小明交给他一个紧急项目,即设计一台新型三辊式轧钢装置,
“希望年前搞定!”常工迅速回应道会马上部署行动,并且知道这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将该任务交代给可靠的搭档后,他驾车离开工厂回家。家中还有许多人等着,想着他们在外的活动情况如何。
到达胡同口,他拿出车内的猪肉和白酒,顺着打扫干净的道路走进院子。此时炉灶旁,柱子正在炖着从煤矿赚取的鸡。
客厅中弥漫着香味,引来了外孙们围过来询问午饭的内容,而妻子淮茹则笑着准备餐具迎接归来的长辈。突然间决定给姐姐送去部分鸡肉补身体,
秦女士拿了一瓷碗装上带肉的汤汁送向隔壁。她心中感到些许失落但仍然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