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黑龙江省—啜姓、东门姓、东野姓、佀姓、迮姓、籍姓、
啜姓(chuài或chuo):多源融合的独特姓氏
啜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 ,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却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一百五十二位。全国的啜姓人有5000人左右,分散在全国各地,在黑龙江省也有分布。
起源与变迁
1. 古羌族起源:这是目前有史料佐证的说法。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当出折维昌所部,啜讹之后。”源于宋朝时期兴州刺史折惟昌所部将领啜讹之后。啜讹是党项族人,其所统领的直荡部原来隶属于后周世宗柴荣属下,后来归附北宋王朝。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党项直荡部族首领啜佶率众反叛,被宋朝大军所败后又归顺北宋。在党项直荡部族中,多有以酋首啜佶的名字为姓氏者,后取其首音汉字谐音“啜”为氏,称啜氏。西夏王朝被蒙古大军灭亡之后,啜氏族人分别融入汉族、蒙古族,世代相传至今。
2. 朱姓起源传说:民间传说,源于明朝初期明惠帝朱允炆。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 。其四叔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发兵造反,后自立为帝。明惠帝朱允炆失踪,传说他乔装剃发扮僧人模样出逃。朱氏三兄弟与帝兄允炆泣泪相别,各回府地 。程亨和太子朱文奎与明惠帝同行,后改道去汴梁,朱文奎等隐姓埋名,待朱文奎成人后,改为啜氏。不过此说法纯系民间口头传说,难以取信,但也反映出啜姓可能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有着某种神秘联系。
3. 突厥族起源:一是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官职五大啜。隋、唐时期西突厥民族中的官职称谓五大啜,为西突厥咥利失可汗所设置。他将西突厥分为十部,左厢“五咄陆”置五大啜,每一“啜”执掌一个部落。在五大啜之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官职称谓为姓氏者,西突厥灭亡后,以谐音汉字为姓氏,称啜氏,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二是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大臣阿史那·屈利啜,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阿史那·屈利啜是西突厥重臣、大将、宰相,其后裔子孙以其名字中的“啜”为姓氏,世代相传。
黑龙江省分布情况
黑龙江省有啜姓人分布,虽然具体的聚居村落等信息没有详细资料,但从全国啜姓分散分布的特点来看,在黑龙江省的各个城市乡镇都可能有啜姓人口零星分布。他们或许在历史的迁徙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来到黑龙江,逐渐在这里扎根生活,与当地其他姓氏的居民共同组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群体 。
东门姓(dong mén):源自鲁国的古老复姓
东门姓(dong mén 东门)为中国汉族复姓 ,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现今在河南省的信阳市光山县以及黑龙江省等地仍有少量分布。
起源与变迁
东门姓源于姬姓,起始于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子遂。鲁庄公姬同有个儿子叫公子遂,字襄仲 ,在鲁国担任大夫,其府第受赐在鲁国都城曲阜的东门旁边,因此世人称其为“东门襄仲”。鲁文公时期,东门襄仲劝鲁文公立敬嬴所生的儿子公子倭为太子,遭到上大夫叔仲惠伯反对。东门襄仲出使齐国,私下要求齐懿公支持公子倭继承鲁国君位。鲁文公逝世后,东门襄仲在齐昭公支持下杀死鲁文公正夫人所生的两个儿子公子恶和公子视,扶立公子倭为鲁宣公 ,并执掌国政。当时鲁国“三桓”势力强大,威胁鲁君统治,东门襄仲多次企图铲除三桓势力却未成功,与三桓成了死对头。东门襄仲逝世后,他的儿子公孙归父继任鲁国上大夫。鲁宣公去世后,三桓中的季孙氏谴责东门襄仲“杀嫡立庶”,联合孟孙氏、叔孙氏驱逐了公孙归父,公孙归父逃往齐国,以东门为姓 ,其后代子孙大多沿袭这个姓氏,称东门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东氏、门氏者 。
黑龙江省分布情况
在黑龙江省有少量东门氏族人分布,具体的分布区域可能较为分散。他们的先祖可能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迁徙至黑龙江,也许是因为政治、经济、战争等因素。例如在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时期,为了寻找更安定的生活环境而辗转来到这里;也有可能是在某个历史阶段,因朝廷的政策、人口迁徙计划等原因被安排至此。虽然人数稀少,但东门姓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也延续着自己的家族传承和文化。
东野姓(dong yě):传承千年的贵族后裔姓氏
东野姓是中国较为罕见的姓氏,在黑龙江省也有其踪迹。
起源与变迁
东野姓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姬”姓,周文王、周武王皆以“姬”为姓。据说周王室有一位后人被父亲分到了鲁国(现在的山东境内)一处叫做“东野”的田地,于是他就以“东野”为姓,“田”为名。后来楚国灭鲁,家族里唯一的幸存者带着族谱逃了出来,才让“东野”这个姓氏得以延续到现在 。东野姓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历经战乱、朝代更替等诸多变故,但始终顽强地延续着家族血脉和姓氏文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东野姓族人也经历了各种迁徙和融合,不断与其他姓氏的人群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
黑龙江省分布情况
在黑龙江省的东野姓人口虽然不多,但也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自己的生活轨迹。他们的祖先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不同的途径迁徙到黑龙江。或许是在古代的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跟随家族的脚步来到东北;也有可能是在近现代,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从其他地区迁居至此。尽管人数相对较少,但东野姓族人在黑龙江也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家族传统和文化记忆 。
佀姓(si):上古血脉传承的稀有姓氏
佀姓现今属于稀有级的姓氏,读音为si ,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源流非常纯正单一,由上古八大姓的“姒”姓演变而来,传战国时期有一支姒氏为避祸改成了和“姒”音同的“佀”姓并相传至今 。
起源与变迁
佀姓作为上古八大姓“姒”姓的后裔,有着极为久远的历史渊源。姒姓是大禹的姓氏,因此佀姓与大禹有着紧密的血脉联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躲避灾祸等原因,部分姒姓族人改为佀姓 。虽然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变迁,但佀姓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家族传承和姓氏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佀姓族人也经历了多次迁徙,逐渐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聚居点 。在迁徙过程中,他们与其他姓氏的人群相互交流、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姓氏标识和家族传统 。
黑龙江省分布情况
全国绝大部分的佀姓集中于山东和河南的几个县市,以山东人口最多 。但在黑龙江也有几个县市有佀姓分布。黑龙江的佀姓族人可能是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因各种原因从其主要聚居地迁徙而来。比如在古代的战乱时期,为了躲避战火;或者在某个历史阶段,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而踏上了前往黑龙江的迁徙之路 。尽管在黑龙江的佀姓人口相对较少,但他们也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着佀姓家族的血脉和文化。
迮姓(zé):神秘而稀有的姓氏
迮姓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关于它的起源和变迁资料相对较少。
起源与变迁
一种说法是迮姓源于避难改姓。相传在古代某个时期,家族祖先因遭遇灾祸或政治迫害,为了躲避灾难而改姓迮,从此隐姓埋名,在新的地方开始生活,逐渐形成了迮姓家族 。还有说法认为迮姓可能与少数民族有关,在历史的民族融合过程中,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逐渐汉化,形成了迮姓,但这种说法目前还缺乏确凿的史料证据 。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迮姓的具体起源和发展脉络还存在很多谜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
黑龙江省分布情况
目前关于迮姓在黑龙江省的分布情况没有详细的公开资料。但从其稀有性以及姓氏分布的一般规律推测,可能在黑龙江省有极少数迮姓人口零星分布 。他们或许是在历史的迁徙过程中,偶然来到黑龙江,并在此定居下来 。也有可能是在近现代,因工作、婚姻等原因,从其他地区迁居至黑龙江 。尽管人数稀少,但每一位迮姓族人都是姓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
籍姓(ji):历史悠久的古老姓氏
籍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姓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起源和变迁历程。
起源与变迁
1. 源自官职:籍姓起源于春秋时期,是晋国大夫籍谈的后代。籍谈是晋国掌管典籍的官员,其职责是负责管理国家的文献、档案等重要资料 。在古代,官职常常作为姓氏的来源之一,籍谈的后人便以其官职“籍”为姓,世代相传 。这种以官职为姓的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职业和家族传承的重视 。
2. 迁徙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籍姓族人不断迁徙扩散 。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战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从发源地逐渐向其他地区迁移 。在迁徙过程中,籍姓族人与其他姓氏的人群相互交流、融合,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家族文化和姓氏特色 。在不同的地域,籍姓族人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家族分支和文化传统 。
黑龙江省分布情况
在黑龙江省有籍姓人口分布 。他们的祖先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迁徙到这里 。例如在明清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活动中,部分籍姓族人从山西等地迁徙至东北地区,其中一些人便在黑龙江定居下来 。也有可能是在近现代,因为工作分配、支援边疆建设等原因来到黑龙江 。如今,黑龙江的籍姓族人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传承着籍姓家族的文化和传统,与其他姓氏的居民共同构建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
黑龙江省的啜姓、东门姓、东野姓、佀姓、迮姓、籍姓等姓氏,虽然在人口数量上相对较少,但它们都承载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姓氏的起源和变迁,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政治变革、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它们在黑龙江省的分布,见证了不同姓氏的人群在这片土地上的迁徙、定居和发展历程,丰富了黑龙江省的姓氏文化和地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