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相关各军各部,各有司衙门!清怀汇流,全面开启!”
重新回到民安大殿后,东方净远意气风发的大声说道,仿佛一下子就年轻了二、三十岁。
“大将军!你们军方速度一定要快!立刻飞鸽传书慕容玄,他的玄玉战旗该重新立起来了,其他相关各部也要尽快跟进!”
“户部所准备钱粮,工部所准备的兵甲物资,也要立即向南起运!”
“内卫府!细雨阁!所有在吴国的相关暗子,也立刻行动起来,为大军入吴做准备。”
“大宗正!超王子!长公主殿下!诸位吴地的同僚,也请你们联系各自的旧部亲信,发动号召吴地军民人等,准备配合我怀安大军入吴!”
“总之!一定要快!要快!绝不能给楚宋趆几国及秦良伪朝反应时间!”
“是!国相大人!”
“国相大人!咱们的计划预案早就反复推敲修改了好多次,绝不会有问题,您放心好了!”
“不错!只要咱们按计划行事,准保能够万无一失!一定能给世人一个天大的惊喜!”
“东方大人!有用得着我等吴地旧臣的地方,您尽管吩咐就是!”
“现如今咱们怀安吴地同属一家,正是齐心协力,助大王快速稳定住时局的时候!”
大殿之中,无论是怀安老人还是吴地新人,几乎人人的眼中都充满了兴奋与喜悦。
就是刚才因为得知父王遗旨内容后而大哭了一场的秦雨,此时也是坚定的说道:
“国相大人!我虽然只是一介女子!是,但只要有用到我的地方!您尽管开口就是!”
秦朽也说道:
“不错!如今吴王怀王!同为一人!吴国怀安!同为一国!正是我等为大王尽忠效力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我们吴地之人配合的!请尽管吩咐!”
“那好!就请怀安的同僚立刻行动。吴地还没有加入我们的同僚,好好的听我讲一讲这清怀汇流的具体内容!”
东方净远越说越是兴奋。
与此同时,润雨楼的望台之上,琉璃阁内,秦浩独自一人远望云湖美景,心中却是忧心忡忡:
吴王怀王,只我一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只希望,云山老先生与我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
只希望我的怀安吴地,不会陷入东西南北皆敌人的绝境!
至少这一天,能够晚点到来。
大周历九八五年三月五日,吴国大宗秦朽,正在游安城中,王宫宫门城楼之上,宣读了先王遗旨,废秦良王位,拥立秦浩为新的吴王。
随后,蓄谋已久的清怀汇流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所谓清怀汇流,就是指清江怀水,汇流相融,吴国怀安,合二为一。
没有人知道参与清江汇流行动的人具体有多少,因为除了怀安人外,还有许多的吴国人也参与了其中,根本就没有办法去统计他们。
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吴国人的配合,十万怀安军仅仅用十天的时间就彻底掌控住了整个江北的局势。
数万的趆国山蛮兵被迅速剿灭,大批的义军、官军、乱军被收编分流,无数的苦力被遣散回乡。
与此同时,大批的粮食物资被从怀安运到了江北,并迅速发放到了急需赈济的人手中。
而各地的官府也被重新构建,其原来的官吏也迎来了一轮大洗牌。
当然,不是没有不合作者,乃至反抗者。
但是,自有屠刀在等着他们,也许是怀安人的屠刀,更有可能是吴国人的屠刀。
吴怀合并,有人从中受利,就有人从中受损,只是此时,受利的人要远远多于受损的人。
所以,清怀汇流,两国合并,才会在江北地区进行的如此顺利。
到了三月下旬的时候,江北各地的春耕工作就已经正常展开。
这个速度,不但让周边诸国没有想到,就连秦浩自己也是震惊不已。
等到了三月末的时候,江北地区的大体统计数据就已经送到了他的面前。
“现在的江北六郡四十余县,人口仅剩三百万左右!”
“这较之老吴王在世的时候,足足少了近三成。”
“估计江南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多也就剩下六、七百万人!”
“所以!臣等才会这么着急推进两国合并。”
东方净远奏报完毕,又不忘多说了一句。
“难怪你们那么着急!……可是!……就算是咱们一切都顺利,完全拿下了江北,打到了江南,收复了突苏城,赶跑了趆军!……可湖西地区怎么办?……现在可是在楚国手里!”
“难不成还要与楚国开战,又或者继续走秦良的老路,让我秦浩去当那个卖国的昏君?败家子?”
秦浩虽然理解东方净远的急迫,但还是忧心不已,因为他始终忌惮楚国对怀吴合并的反应。
(第七卷完,敬请欣赏下一卷:东南西北皆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