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听闻镇江的西津渡极具韵味,便骑着自行车慕名前来。
刚到西津渡古街入口,林宇就被那古色古香的牌坊吸引住了。他正驻足欣赏时,一位身着古装、仿若景区工作人员的姑娘款步走来。
“公子,可是来游览西津渡的?” 姑娘笑意盈盈地问道,那仿古的称呼让林宇稍感诧异,不过他仍笑着回应:“姑娘,正是。这西津渡瞧起来就满溢着故事。”
姑娘轻轻点头:“那可不。西津渡在古时可是长江边上极为重要的渡口,数不清的商旅、文人、政客皆由此渡江往来。您瞧这脚下的石板路,已被悠悠岁月和行人的脚步打磨得光滑异常。这些石板恰似历史的默默见证者,见证了太多的离别与重逢,兴盛与衰败。”
林宇蹲下身子,轻柔地抚摸着石板:“这石板着实像是历史的无声诉说者。那时候此处必定热闹非凡吧?”
姑娘娓娓道来:“热闹至极。码头上泊满了船只,搬运货物的劳工们喊着嘹亮的号子,来来往往的客商在街边店铺里精心挑选着商品,或是热切地洽谈生意。且此处尚有诸多客栈,供过往旅人歇脚住宿。像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便极有可能在此处停留过,他那豪放不羁的诗篇,说不定亦有在西津渡所得的灵感哩。”
林宇双眸一亮:“李白真有来过?那可太令人振奋了。”
沿着古街徐徐前行,林宇瞧见街边有一位老艺人正精心制作传统手工艺品 —— 面人。周遭围了几个孩童,皆好奇地张望着。
林宇走上前去:“老师傅,您这手艺堪称精湛绝伦。”
老艺人咧嘴笑道:“这手艺亦是传承了好几代咯。往昔西津渡繁荣之际,我们这些手艺人便在街边支起摊位,做些小玩意儿卖给过往宾客。那时生意颇为不错,众人皆喜带些颇具纪念意义之物离去。现今虽说游客亦不少,然许多年轻人对手工艺品的兴致已大不如前了。”
此时,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说道:“老师傅,您做的面人煞是可爱,我欲给孩子买一个。此亦是让孩子领略传统文化的良机。”
老艺人乐呵呵地应道:“好嘞,这便给您做一个。现今唯盼能有更多如您这般的家长,珍视传统文化,将这些老手艺传承下去。”
继续漫步前行,林宇行至一座古楼前。一位潜心研究古建筑的学者正站于楼前,对着几个学生悉心讲解着。
“此座楼于当时的建筑风格上颇具特色,它融合了南北建筑的若干特点。” 学者侃侃而谈。
林宇按捺不住好奇心,问道:“先生,这楼于西津渡当时有何特殊用途?”
学者瞧了瞧他,说道:“这楼在当时大抵是用于了望、指挥船只航行的。您瞧其所处位置居高临下,视野极为开阔。且其建筑结构稳固坚实,可抵御江风的侵袭。由此亦能看出西津渡在航运管理方面的严谨周详。在古时,长江航运风险颇高,有这般建筑辅助,可削减诸多事故。”
林宇若有所思地点头称是。
在古街的幽深处,林宇觅见一家老茶馆。他步入茶馆,里面坐满了喝茶闲聊的老人。
一位老人瞧见林宇,热情招呼道:“小伙子,来坐这儿,喝杯茶。”
林宇落坐后,老人说道:“这西津渡啊,往昔茶馆更多,那可是消息传播最为迅捷之处。商人们于此交换行情,船工们于此分享江上的趣事。现今虽说时代已然变迁,但这茶馆依旧是我们这些老人休闲谈天的上佳去处。”
林宇说道:“大爷,那您定然知晓诸多西津渡往昔的故事吧?”
老人轻啜一口茶,缓缓而言:“我幼时听长辈讲,往昔打仗之时,西津渡还曾是物资转运的关键所在。诸多物资由此处运往抗敌的前线。那时众人皆齐心协力,只为保卫家园。且啊,此处尚有一些关于侠义之士的传说。据说有一位江湖豪杰,曾在西津渡劫富济贫,将从贪官污吏那里得来的钱财分与穷苦百姓,他的故事在这一带流传了许久。”
林宇听得入神:“大爷,那现今西津渡还有无和这些传说相关的所在呢?”
老人抬手遥指一个方向:“那边有个小巷子,传说那位豪杰就曾在此处藏身。虽说现今只是一条寻常小巷,但每次行经,皆令人不禁遐想当年的情形。”
林宇自茶馆出来后,瞧见西津渡的江边有一些年轻人在把玩帆船模型。
一位年轻人对林宇说道:“你看,现今长江上虽大型货轮居多,但这帆船模型亦能让我们体悟一下古人在江上航行的乐趣。西津渡的历史文化不能仅滞留于往昔,我们亦要使其在现代焕发新的活力。”
林宇深表赞同:“你们这想法甚佳。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能让更多人领略西津渡的迷人魅力。”
林宇在西津渡的这一趟游历,让他对镇江的历史文化又有了崭新的认知。此处不仅有古老的遗迹与传说,亦有现代人为传承与创新所付出的努力。他深知,这座城市的文化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于岁月的长卷中持续流淌、演变,而他不过是一个有幸的过客,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感受着它的魅力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