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那遥远的晚清岁月,慈禧老佛爷正端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之上,她那威严的面庞此刻却被深深的忧虑所笼罩。她的眉头紧紧地皱起,目光凝视着眼前那堆积如山的奏折,心中的烦闷如潮水般不断涌起。
这些奏折都是关于那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大戏的。这场变法的初衷原本是美好的,旨在让大清这艘古老的巨轮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繁荣昌盛的彼岸。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变法刚刚起步,就遭遇了巨大的阻碍——钱!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资金的短缺无疑是致命的。无论是改革的推进、军事的建设还是民生的改善,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此时的大清国库空虚,财政状况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你瞧瞧,这要建个学堂,那得耗费多少银子啊!就好比现如今盖一座豪华别墅一般,从打地基开始,到最后的装修竣工,哪一个环节不需要大把的银子往里砸呢?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再看看那训练新军,更是不得了,不仅需要支付军饷,还得购买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些可都是用白花花的银子堆砌而成的啊!更别提那铁路和邮政了,简直就是两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大把的银子扔进去,连个响声都听不到。慈禧老佛爷心里那个苦啊,这巨额的开支,钱到底从哪儿来呢?没办法,还不是得从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口袋里往外掏嘛!这不是明摆着给大家添堵嘛!
自从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后,那革命的火焰就像燎原之势一般,迅速蔓延开来。不仅如此,还有光复会等其他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崛起,一时间,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
在这股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边疆各地的局势变得异常动荡。小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时有发生,每隔三天就会有一次小的摩擦,而每隔五天则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冲突。清朝的统治在这股强大的革命力量面前,显得摇摇欲坠,仿佛风中的残烛一般,随时都可能熄灭。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慈禧太后心急如焚。她深知,仅仅依靠变法已经无法挽救清朝的命运,必须从根本上铲除这些革命的“刺头”,才能稳住清朝的统治。于是,慈禧太后当机立断,下定决心要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来镇压革命。巧了嘛这不是,日俄战争一打完,日本那是大获全胜,把个俄国佬打得那叫一个惨。这时候,北方的袁世凯、南方的张之洞这些大佬们坐不住了,联名上书说:“您看,这世界上的大国,就中俄俩不是立宪国家,这次日俄战争,日本之所以能赢,那就是立宪政体对专制政体的胜利啊!咱大清也得跟上时代步伐,立宪吧!”
于是乎,慈禧老佛爷一拍大腿,得嘞,那就派大臣们出国考察考察,学学人家怎么玩的立宪这套把戏。这剧情,简直就是一场宫廷版的《疯狂的石头》,慈禧老佛爷就是那急着找石头的村长,变法、革命、立宪,这一个个“宝贝”那是让她忙得团团转啊!
慈禧老佛爷听闻袁世凯和张之洞等大臣提出的立宪建议后,心中不禁为之一动,她那双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光亮,仿佛被这个新奇的想法所吸引。
“嗯,这个主意倒是颇为有趣,”慈禧暗自思忖道,“或许可以一试。”她略作思考后,果断地挥了挥手,仿佛已经做出了决定,“就这么定了!”
然而,这一决定却犹如在平静的皇宫内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其中,最为激烈的反应来自于那些极端守旧的大臣们。
这些大臣们就像一群护食的小狗,紧紧围绕在慈禧身旁,争先恐后地叫嚷着:“太后啊,您万万不可如此草率行事啊!这立宪一旦推行,您手中的大权恐怕就要如飞鸟般一去不复返了!而且,这对于咱们满人来说,优势也将荡然无存啊!太后,您可千万不能上了那些洋人的当啊!”
另一拨儿呢,就是那些清末的革命党人,他们的反应比守旧派还要猛,简直是火冒三丈,恨不得立马把立宪这事儿给搅黄了。这不,慈禧派了五大臣出国考察,想学习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结果,一位革命党人那是真豁出去了,身绑炸弹,迈着慷慨就义的步伐,就朝着五大臣的火车冲去了。那场面,跟拍大片似的,紧张刺激!
结果呢,这位英勇无畏的革命党人,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壮烈牺牲令人痛心疾首。而那五位大臣呢,虽然也遭受了一些创伤,但总算侥幸逃过一劫,保住了性命。
这一事件的发生,使得原本计划好的出洋考察被迫推迟。慈禧老佛爷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郁闷至极。她不禁感叹道:“这立宪之路为何如此艰难?”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岂是轻易能够阻挡的?尽管遇到了这样的小挫折,慈禧老佛爷并未放弃立宪的决心。
最终,立宪之事还是被重新提上了日程。不过,这其中的过程可谓是充满了波折和曲折,其精彩程度简直比电视剧还要引人入胜!
这事儿啊,简直比那宫廷大戏还要曲折离奇百倍!话说那慈禧老佛爷,听闻立宪这档子事儿后,心里头不禁犯起了嘀咕:“嗯……这主意听着倒是挺不错的嘛,说不定能让那些整天嚷嚷着要革命的乱党们稍稍消停会儿呢。”于是乎,老佛爷便下定决心,要在这立宪的事儿上做做文章。
可谁能料到呢,那些革命党人根本就不买老佛爷的账!他们一个个就跟吃了秤砣似的,铁了心要跟这立宪对着干。在这些革命党人的眼中,那清王朝简直就是个“信用破产户”,无论老佛爷说啥,他们都一概不信,只认准了老佛爷搞立宪肯定是别有用心,就是想借机麻痹他们,好让他们放松警惕。
可这回啊,慈禧老佛爷是真被冤枉了。她派了五大臣出国考察,这五大臣也是拼了,兵分两路,一路去欧美,一路去日本,那场面,跟旅游团似的,不过人家这可不是游山玩水,那是真刀真枪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呢!
一年之后,时光荏苒,五大臣终于学成归来。这可是件大事,整个朝廷都为之轰动。慈禧老佛爷听闻这个消息后,龙颜大悦,决定亲自接见这五位大臣,询问他们在海外的学习心得。
这一天,阳光明媚,宫殿内气氛庄重而热烈。五大臣们身着华服,精神抖擞地走进宫殿,向慈禧老佛爷行礼。老佛爷端坐在宝座上,面带微笑,亲切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对宪政的看法。
这五大臣啊,一个个都像是被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异常。他们纷纷表示,在海外的学习让他们大开眼界,深刻认识到宪政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位镇国公载泽,更是滔滔不绝地向慈禧老佛爷讲述着宪政的好处。
载泽声音洪亮,言辞恳切,他说:“宪法之行,立于国,立于民,而最不立于官。”他还以日本为例,详细地列出了天皇立宪之后所带来的 17 条好处,比如如何收回大权、如何维护国家体制等等。慈禧老佛爷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载泽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慈禧老佛爷对宪政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心中暗自思忖:“嘿,这立宪还真是个好东西啊!既能强国,又能利民,何乐而不为呢?”想到这里,慈禧老佛爷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载泽的逻辑实在是太过滑稽可笑了。他竟然声称日本天皇在立宪之前仅仅是一个象征而已,几乎没有实际的权力,因此立宪之后可以稍稍增加一些存在感。可是,我们大清国与日本有着天壤之别啊!我们大清可是一个绝对君主专制的国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言九鼎,无人敢违抗。这两者之间又怎能相提并论呢?
更可笑的是,慈禧老佛爷竟然也被载泽的这番胡言乱语给忽悠得晕头转向,连连点头称是,仿佛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中的荒谬之处。
终于,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慈禧老佛爷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猛地一拍大腿,毅然决然地宣布要实行立宪制度!然而,这一决定却如同巨石入水,在朝堂之上激起了千层浪。
大臣们听闻此消息后,一个个都像是被惊到的兔子,纷纷开始躲闪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说:“太后啊,这立宪之事可不能操之过急啊,得给我们一些时间来适应和准备才行。”有的则忧心忡忡地表示:“太后,您也知道,咱们老百姓的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根本不懂如何投票选举啊!这可如何是好呢?”更有甚者,直接谏言道:“太后,要想推行立宪,必须先对百姓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意义。”
慈禧老佛爷听着大臣们的各种意见和担忧,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她暗自思忖道:“这些大臣们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立宪之事确实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来筹备和推行。而且,老百姓的素质确实是个问题,如果他们连投票都不会,那这立宪岂不是成了一场闹剧?”
想到这里,慈禧老佛爷当机立断,决定将立宪的时间推迟 20 年。她心里盘算着:“我今年都已经 70 岁了,再过 20 年,我都 90 岁啦!乾隆爷也不过如此高龄,我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很难说呢!这样一来,至少在我有生之年,这大权还是稳稳地握在我手中啊!”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革命党人接二连三地发动起义,此起彼伏,从未停歇。面对如此局势,即使立刻实行立宪制,恐怕都难以来得及应对,更遑论还要经历长达二十年的预备立宪阶段了!起初,慈禧太后对这一计划颇为满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逐渐意识到这预备期实在是过长了些。于是,她开始逐步缩短这个期限,然而最终也仅仅缩短到了九年而已。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 1908 年。这一年,清廷宣称要参照大日本帝国宪法,来制定属于大清自己的钦定宪法大纲。这一举动实在是让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悲,慈禧太后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绝对权力,可谓是费尽心思,不择手段啊!
这事儿啊,可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慈禧老佛爷竟然搞出了个所谓的“宪法大纲”,乍一听,这名字还挺唬人的,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然而,当我们仔细查看其内容时,却不禁哑然失笑。
原来,这所谓的“宪法大纲”,不过是给皇权披上了一件“神圣不可侵犯”的华丽外衣而已!它总共包含了 23 条规定,其中前 14 条简直就是对皇权的极尽赞美之词,美其名曰“君上大权”。这些条款翻来覆去地强调着皇帝的无上权力,听得人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而后面的 9 条呢,虽然也提到了臣民的义务,但那议院立法权、监督权等重要内容,都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简直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完全没有实际意义。至于老百姓的自由权,更是连提都没提,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
清廷的人呢,那是一脸懵啊,心想:这怎么搞得,好心好意搞个宪法,结果把人心都给搞丢了!这下可好,大清江山那是摇摇欲坠,慈禧老佛爷的龙椅啊,也是坐得越来越不稳当了。
慈禧老佛爷为了这立宪的事儿,那是操碎了心。她整天琢磨着,这立宪到底该怎么搞,才能既保住自己的大权,又能让老百姓满意。可这事儿啊,哪有那么容易?就像那走钢丝,一不小心就得摔个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