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叶明突然开口,\"若有一种装备,能让普通士兵对抗重甲骑兵...\"
李君泽猛地抬头:\"就是你研发的新式武器?\"
叶明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支特制破甲箭样品:\"百步内可贯穿三层铁甲。若配上连弩,三人小队就能压制一队重骑。\"
李君泽如获至宝地捧着箭矢,手指轻抚那些螺旋纹路:\"太及时了!工坊现在日产多少?\"
\"标准型百支,加钨粉的特制二十支。\"叶明顿了顿,\"若有足够原料和人手,月底能翻倍。\"
\"原料我来解决。\"太子转向韩昭,\"去把库房里那批西域精铁全运到兴农庄。\"
又对叶明道,\"人手方面,明日会有三百名'退役'羽林卫去庄上应聘工匠。\"
叶明心领神会。这些所谓的\"退役\"士兵,实则是派去保护军工生产的精锐。
\"还有一事。\"李君泽从案下取出一卷更小的绢布,\"父皇的密旨。\"
叶明展开一看,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秋狩之期提前至八月中,着边关数部演练行军。\"
秋狩是皇室传统,每年秋季皇帝都会率众到西山围猎。但将边关守将召回参加...这分明是借机调兵!
\"舅舅圣明。\"叶明由衷赞叹,\"不过世家不会起疑吗?\"
李君泽冷笑:\"父皇已经放风出去,说要为二弟和崔家小姐定亲,秋狩实则是让两家相见。\"
好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叶明不禁对那位深居宫中的皇帝舅舅刮目相看。表面上什么也不管,看来暗地里也有布置。
\"表弟,\"李君泽突然正色道,\"父皇让我问你,若事态紧急,兴农庄能武装多少士兵?\"
叶明心算片刻:\"现有库存可装备五千精锐,到八月中能再增三千。但...\"他犹豫了一下,\"最好能提前送些样品给大哥,让边军熟悉新装备。\"
\"这个容易。\"李君泽指向地图上一条蜿蜒的蓝线,\"漕运总督是父皇的人,可以借运粮之名送批'农具'去边关。\"
两人又详细讨论了装备运输、人员调配等细节。叶明建议将部分军工生产分散到几个次要据点,避免被一网打尽;
李君泽则透露李云轩已经在暗中联络几位寒门出身的将领,准备找个机会接管世家控制的部队。
第二天,东方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叶明已经站在兴农庄中央的了望台上,俯瞰这片工业基地。昨夜与太子的密谈言犹在耳,世家十二万私兵的数字像把利剑悬在头顶。
他准备把这里改造成一座真正的兵工厂。
\"东家,人都到齐了。\"周瑾快步走来,眼下挂着两轮青黑,显然也是一夜未眠。
议事厅内,三十余名工匠首领和管事正襟危坐,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气息。叶明没有废话,直接展开一幅工坊新布局图。
\"从今日起,兴农庄全面转型。\"他的手指划过图上被朱砂圈出的核心区,\"所有兵器制造集中在此,外围设三重关卡,任何人不准随意进出。\"
接着指向南侧一片空白:\"香皂、织布等民用生产线全部迁至城南新厂,由周掌柜负责。给你们十二个时辰,完成设备转移。\"
室内一片哗然。如此大规模的调整,通常至少需要半月准备。
\"三少爷,这太仓促了...\"负责纺织工坊的陈师傅忍不住道。
\"突厥犯边,军情紧急。\"叶明抛出早已准备好的借口,\"兵部下了加急订单,我们必须优先保障军需。\"
这个理由足够冠冕堂皇,也符合外界对叶家\"忠勇报国\"的认知。但几位核心工匠交换着眼色——他们知道真实情况远比这严峻。
\"孙师傅。\"叶明看向须发花白的孙老锤,\"你挑选一百名最可靠的铁匠留下,其余全部转去新厂。留下的人吃住都在工坊,三个月内不准外出。\"
老铁匠肃然起身:\"老汉晓得轻重。这就去拟名单。\"
\"马师傅,木工坊只留二十人,专门负责箭杆和弩机制作。\"
\"赵叔,加强戒备。从今日起,所有进出车辆都要经过三重检查。\"
一道道命令流水般下达,整个工坊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
叶明特意将会议选在黎明时分,就是要打时间差——趁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完成初步调整。
日上三竿时,第一批运输车队已经准备就绪。织布机、香皂模具等民用设备被小心装载,上面覆盖着茅草伪装。周瑾亲自带队,领着三百多名工匠向南郊新厂进发。
\"记住,\"叶明在马车旁低声嘱咐,\"新厂继续用'叶家商行'的名义,账目要做得漂亮。特别是与崔家、王家的生意往来,一分钱都不能少。\"
周瑾会意:\"东家放心,表面文章一定做足。\"他犹豫了一下,\"只是突然抽调这么多人手,军工产能...\"
\"太子会调三百退役羽林卫来补缺。\"叶明拍拍他肩膀,\"你的任务是让民用线照常运转,别让外人看出端倪。\"
目送车队远去,叶明转身回到核心工坊区。这里已经变了模样——原先分散各处的冶炼炉全部集中到中央区域,外围竖起两人高的木栅栏,四角建起了望塔。不知情的人看了,只会以为是为了防火考虑。
\"三少爷,您看这样行吗?\"孙老锤引着叶明参观改造后的锻造区。十二座高炉呈环形排列,中间是巨大的水利锻锤,工匠们正在调试新安装的传动装置。
叶明满意地点头:\"很好。不过...\"他指向原料堆放区,\"铁锭和焦炭不能露天存放,太显眼。搬到地下仓库去。\"
\"那淬火池...\"
\"在上面搭个茅草棚,伪装成粮仓。\"
正说着,赵铁柱匆匆赶来:\"三少爷,韩昭将军到了,带着三百号人。\"
工坊西门外,一队身着粗布衣裳的壮汉整齐列队。虽作平民打扮,但那挺直的腰板和锐利的眼神,分明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为首的韩昭见到叶明,抱拳一礼:
\"奉太子令,三百'工匠'前来报到。\"他特意加重了最后两个字。
叶明会意:\"正好缺人手。赵叔,安排他们住东侧营房,与原有工匠混编。\"
这些羽林卫退役士兵不仅将成为生产主力,更是工坊的防卫力量。有他们在,就算王家派兵来查,也未必能讨到便宜。